聚丙烯卧式搅拌床反应器的搅拌特性研究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bu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丙烯是全球第二大通用合成树脂。近年来,随着中国聚丙烯新增产能的不断释放,聚丙烯行业面临供需失衡的局面,中低端产品竞争激烈,而以高抗冲共聚聚丙烯、高熔体强度聚丙烯、茂金属聚丙烯等为代表的高端产品仍严重依赖进口,是聚丙烯产品高性能化的重点开发方向。其中,抗冲共聚聚丙烯是以丙烯均聚物为基体,在其颗粒孔隙内嵌入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乙烯-丙烯多嵌段共聚物等分散相的高分子合金。抗冲共聚聚丙烯具有良好的韧性以及抗冲击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管材等领域。如何进一步提高抗冲共聚聚丙烯中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的含量,同时获得分布均匀的橡胶相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在诸多聚丙烯生产工艺中,Innovene工艺和Horizone工艺均采用两台结构独特的卧式搅拌床反应器串联生产的模式,在床层中产生接近平推流的流动状态,使不同聚丙烯颗粒在反应器内拥有相近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提高产品中橡胶相含量的均匀性。然而,该类工艺仍存在一定的共性问题,当两个卧式搅拌床反应器串联操作生产抗冲共聚丙烯时,生产均聚物的第一反应器存在返混量较大、部分颗粒停留时间较长的问题,生产抗冲共聚物的第二反应器存在高橡胶相含量聚丙烯颗粒发黏导致的团聚结块或黏附在搅拌器上影响物料流动的问题,直接影响装置的长周期运行稳定性和产品质量,也限制了抗冲共聚聚丙烯中橡胶相含量的进一步提升。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以聚丙烯卧式搅拌床反应器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对搅拌器混合能力的不同要求,对工业用T型桨和门桨的桨叶结构进行改进,通过对单组桨、双组桨和多组桨的系统性实验,考察搅拌桨叶结构及其组合方式对聚丙烯颗粒混合特性及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规律,期望获得优选的搅拌桨叶结构,开发新型的卧式搅拌器,提高其混合性能。同时,通过测量不同搅拌器的启动扭矩和稳定扭矩,结合对聚丙烯颗粒与搅拌桨之间相互作用的受力分析,建立卧式搅拌器扭矩的预测模型,期望为卧式搅拌床反应器的放大设计和电机选型提供依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提出了减少T型桨叶片宽度以弱化轴向扩散、在门桨中设置斜叶桨以强化径向混合、保持叶片顶端结构不变以保持刮壁能力的桨叶结构优化思路,分别设计了四种不同叶片宽度的T型桨和四种不同结构的门桨。在卧式搅拌床反应器冷模实验装置中,采用磁性颗粒示踪-分区装填-取样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结构的单组搅拌桨对聚丙烯颗粒径向混合和轴向混合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T型桨的径向混合和轴向混合能力均优于门桨,相同条件下T型桨的径向混合时间约为60s,而门桨的径向混合时间约为120s;随着叶片宽度的减小,T型桨的径向混合能力和轴向混合能力均降低,当叶片宽度减少至40 mm时综合性能最优;与其它门桨相比,带两片135°斜叶的门桨则具有更强的轴向混合能力,带2片45°斜叶的门桨的径向混合能力最好,性能综合性能最优。2.对比了双组搅拌桨和单组搅拌桨的径向混合与轴向扩散能力,结果表明,双组T型桨相较于单组T型桨强化了床层表面物料的径向混合,对床层内部物料的径向混合程度影响不大,且并未改变截面上的轴向扩散量。双组门桨相较于单组门桨可以强化床层内部物料的径向混合,但不改变床层表面物料的径向混合效果。进一步构建了全T型桨组合、全门桨组合、T型桨+门桨组合等三类共六种由多组搅拌桨组成的卧式搅拌器,考察其对聚丙烯颗粒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通过多级全混釜串联模型计算全混釜数N值来表征物料流趋于平推流的程度。结果表明,全混釜数N值的排序为:T型桨+门桨组合<全T型桨组合<全门桨组合。全门桨搅拌器可以使卧式搅拌床反应器中的物料流动状态更趋向于平推流,而T型桨+门桨组合而成的搅拌器使物料流动状态更接近全混流,不适用于卧式搅拌床反应器。实验确定了优选的组合桨搅拌器为:由24组宽度为40mm的T型桨组成的全T型桨搅拌器,由12组带2片45°斜叶的门桨组成的全门桨搅拌器。3.通过测量并分析搅拌过程中的扭矩信号变化,揭示了操作条件和搅拌器结构对启动扭矩和稳定扭矩的影响规律,并基于搅拌桨受力分析建立了卧式搅拌器扭矩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T型桨的启动扭矩和稳定扭矩均随叶片宽度的降低而减小,在高加料系数下叶片宽度基本不影响启动扭矩和稳定扭矩的比值。随着斜叶数量的增加,门桨启动扭矩明显下降,稳定扭矩随叶片在运动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增加而增加。对于不同类型的搅拌桨,T型桨和门桨在高加料系数下的稳定扭矩接近,但T型桨由于叶片载料面积更大,启动扭矩和稳定扭矩振幅高于门桨。T型桨的启动扭矩与稳定扭矩比值在1.6-1.8之间,而门桨的比值在1.4-1.5之间。当增加搅拌桨组数后,双组搅拌桨的启动扭矩均低于相同结构的单组搅拌桨。相比双组门桨,双组T型桨在稳定状态下的相互作用对稳定扭矩的降低效果更明显。建立了卧式搅拌器的扭矩预测模型,通过对叶片的各受力来源进行分析计算了搅拌过程中的扭矩变化,发现了扭矩的主要来源为叶片表面楔形物料与床层内部的剪切阻力以及叶片上方床层的重力。通过相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相对偏差±20%,该模型可以计算不同操作条件下卧式搅拌器的稳定扭矩,为电机选型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甲型肝炎病毒细胞受体(Havcr)也称为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粘蛋白结构域(Tim)基因,其在细胞生物过程如细胞凋亡中起作用,并在调节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和恒温调节等免疫反应中起作用。此外,Tim家族成员可以应对病毒感染。Tim家族最初在非洲绿猴中发现。小鼠Tim家族包括8名成员(Tim-1到Tim-8),位于11号染色体上。人类Tim家族的Havc1(Tim-1),Havcr2(Tim-3)和Tim
学位
红树林生境独特,物种多样,生态功能明显,社会效益良好,具有很高的生态保护价值。近年来由于土地的过度开发,红树林面积也日益减少,红树林的保护变得极其迫切且重要。研究一种高效的方法对红树林监测,为红树林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目前,在红树林物种分类上的常规研究方法大多需要人工提取特征,特征的分析提取工作操作复杂,并且存在一定的人为误差;此外,也有学者采用全连接神经网络的方法识别监测红树林,
学位
目的 探讨嘉兴地区泌尿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1月本院儿科病区收治的364例主要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尿液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等辅助检查结果,应用GraphPadPrism 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364例患儿中最小年龄1m,最大13岁,中位年龄2岁。男性122例(33.52%),女性242例(66.4
学位
来自SDR家族的短链醇脱氢酶(E.C.1.1.1.x;x=1或2,ADHs),也被称为酮还原酶(KREDs)或羰基还原酶(CRs),通过NAD(P)H烟酰胺环C4上的质子转移来催化醇与醛或酮类之间的相互转化。基于其在温和条件下的高立体选择性,ADHs已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手性醇的不对称合成。本论文拟研究利用ADHs催化底物2-氯-1-(3,4-二氟苯基)乙酮不对称还原制备替格瑞洛中间体(S)-2-氯
学位
目的:通过建立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疼痛模型,观察京尼平苷治疗病理性神经疼痛的作用,探讨京尼平苷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1)初步实验 使用SPF级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体重250~300 g。通过结扎坐骨神经的方法,构建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CCI)的大鼠模型。造模成功为术后5~7天,大鼠随机分
学位
实现核能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其产生的大量乏燃料进行安全合理的处置,乏燃料经过萃取分离,提取其中的铀、钚等元素后,剩余溶液无法继续重复利用,即形成高放废液(High level liquid waste,HLLW),其中含有大量的高释热核素,如90Sr和137Cs等,会对核废料终端地质处置的玻璃固化体造成安全隐患,如何高效、安全处置和利用核废料已成为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有效去除HLLW中含有的放
学位
目的研究并比较高频超声和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首次发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首次关节肿痛就诊患者,并经临床确诊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首次发作。收集临床资料、受累关节的高频超声及DECT检查结果。采用斯皮尔曼相关检验实验室检查指标与超声下病变(包括点状强回声、“双轨征”、痛风石、聚集体、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滑膜炎)的关联,采用卡方检验分析高频超声及DECT组间阳性特征发生
学位
据统计,驾驶室正面碰撞是所有卡车事故形式中最常见的一种,大约有70%的卡车碰撞事故中包含驾驶室正面碰撞,因此提升驾驶室正面碰撞安全性对于降低卡车乘员伤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先后采用两种方法对某轻卡正面碰撞安全性进行优化,并简要分析了两种优化方法各自的优缺点。第一,进行驾驶室碰撞试验仿真和实验验证。依次进行驾驶室正面碰撞试验、顶部强度试验和后围强度试验的仿真计算,经对比,仿真试验结果与实车试验结果基
学位
因使用化石燃料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氢能源备受重视。质子交换膜电解水(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water electrolysis,PEMWE)是一种制备绿氢的有效方法。然而,四电子转移的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tion,OER)引起的高过电势(Overpotential,η)是限制电解水效率的主要因素。此外,由于在工业高电流密度下,PE
学位
聚醚多元醇是一种重要的低聚物,由环氧化物开环聚合(ROP)而得,多用于生产聚氨酯泡沫,也可用于表面活性剂和润滑剂,在航天、建筑、纺织、汽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用传统的半连续釜式法制备不仅反应热风险大,而且反应时间漫长。采用微通道反应器(MCR)具有传热效率高、过程安全的特点,但反应物料粘稠、放热量大也使聚醚多元醇的分子量难以提高。本研究以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为催化剂,采用一段进料和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