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AT模型的小江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与控制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z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保护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核心是打好长江水环境保护修复攻坚战。小江是长江北岸流域面积最大的一级支流,对长江干流的水环境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小江流域作为典型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区域,耕地面积占比大,此外,整体平均坡度较高,随之而来的化肥以及水土流失等非点源污染问题严重威胁流域水环境及水生态安全。相较于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由于其地理边界和位置难以确定,具有滞后性、随机性强,成因复杂等问题,难以准确预测和及时控制,而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气象-陆面-水体耦合系统可实现对流域实际水循环中各个环节的准确高效模拟。本研究基于小江实测数据,构建了小江流域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具体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构建了基于SWAT模型的小江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根据地形分布等特点划分了15个子流域,1119个水文响应单元(HRUs,Hydrologic Response Units)。基于温泉水文监测站的径流数据与高阳水质监测站的水质数据,选取确定性系数R~2、纳什效率系数NSE作为评价指标,径流、总氮、氨氮、总磷的率定期与验证期均满足R~2>0.7,NSE>0.6的精度要求,构建好的模型可以较为准确的模拟小江模型的非点源污染情况。(2)通过分析2013-2018年小江流域中游与回水区断面实测水质指标,评估了水体健康状况,并利用模型各断面模拟数据对小江水环境容量进行分析研究。水质方面,丰水期大部分水质指标平均浓度相对较高,中游的CODMn、TN与TP的年平均值,回水区的CODMn与NH3-N年平均值整体上存在上升趋势,TP浓度对于水质等级评价影响较大。健康状况评估结果表明,监测期间中游出现过三次不健康状况,回水区出现过一次不健康状况,受水库蓄水影响,回水区健康指数波动大,中游与回水区断面未来均存在亚健康风险。采用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进行逐月计算,全年氨氮水环境容量为1523.98 t,其中14号子流域4月份氨氮水环境容量为-14.42 t,干流全年总磷水环境容量为-133.75 t,其中4、5月份容量最小。(3)基于SWAT模型,研究了小江流域2011-2018年降雨径流产污负荷,分析了流域降雨径流及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布规律,探究产出污染负荷的影响因素。时间分布上,2014年与2017年为偏丰年,降雨量均在1500.00 mm以上,2013年与2018年为偏枯年,降雨量分别为816.41 mm与901.23 mm;氮磷污染负荷主要集中在丰水期(5~9月),达64%以上,并与降雨、产水、产沙有显著相关性;空间分布上,氮磷负荷的分布特点与降雨量、产水量、产沙量类似,同时负荷强度也受耕地面积、人口数量与畜禽养殖量等因素的影响。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中,由于耕地受施用化肥影响,氮磷污染负荷强度最大,其次为建设用地、草地、林地。综合考虑坡度、坡向以及土地利用类型,采用参数权重赋值及空间分析处理,对流域土壤稳定性进行评估,其中不稳定区域占38.34%。采用自然裂点分级法将氮磷污染负荷强度分为5个等级以识别出污染治理的关键源区,结合土壤稳定性评估结果确定4、6、8、9、12号子流域为关键源区,为后续流域污染控制方案实施及效果评价奠定基础。(4)基于前期对小江流域污染问题的识别及诊断,在关键源区中模拟了15种情景并对其污染控制效果进行模拟评估。单个污染控制措施情景下的削减效果评估表明,对坡度为25°以上的耕地实行退耕还林的控制措施总氮削减效果最好,达50.98%,梯田改造的总磷削减效果最好,达44.05%;考虑粮食作物产量,根据小江地形特点及控制措施削减效果设计污染控制方案,其中残茬覆盖+退耕还林(35°以上)+植草水道的组合方案对于氮磷污染负荷削减效果最好,总氮总磷的平均削减率达65%以上。基于信息熵的多属性决策方法评估各情景的生态经济效益,结果显示,所设计的组合式方案优于单个控制措施,综合属性值(Z值)均在0.58以上。选出Z值最高的情景,对其污染削减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施该方案对小江水质状况有明显改善,全年整体水质基本可以维持在Ⅱ类水体以上,且氨氮与总磷水环境容量得到显著提升。
其他文献
抗生素是一类具有强持久性、生物抑制性和环境积累性等特点的新兴污染物,近年来其广泛使用给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潜在危害。然而众多研究表明,污水处理厂中传统活性污泥法对抗生素处理能力有限,并且抗生素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污泥的性能及常规污染物如碳、氮等的去除效率。因此寻找对抗生素处理能力强、适应性好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
学位
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的氮污染物浓度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矛盾越发突显,随尾水进入水环境的微塑料污染也不容忽视。人工湿地是一种具有高生态效应、低成本的污水处理工艺,常用于尾水深度处理,且运用该工艺去除微塑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该工艺还存在脱氮效能欠佳、运行易受温度影响等问题。因此,稳定提升脱氮效能、明确污染物去除机理以及推动对微塑料去除的应用,这些是尾水型人工湿地当前的理论研究焦点和实际需求。本文
学位
解决能源危机的两大方法是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太阳能就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而太阳能和建筑之间的结合是当下发展趋势之一。论文以重庆某高山景区民宿建筑为例,基于当地实测气象数据,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仿真相结合的方式,对岩土垂直埋管进行太阳能跨季节岩土蓄热系统在重庆地区的设计应用开展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首先,论文利用DeST能耗分析软件,计算得到了民宿建筑的全年动态逐时负
学位
室内空气品质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而新风是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保障。在保证室内空气品质的同时,新风处理能耗大,能耗与室内空气品质的矛盾凸显。不管是夏季还是冬季,其新风能耗在建筑能耗中的比例显著。研究显示,适量的通风可以降低传染率,特别是冬季各种传染病易发的季节如流感、新冠疫情等的扩散,新风的必要性更为迫切。但由于冬季室外新风状态与室内设计状态点的焓差较大,新风处理能耗也相应增加。为满足建筑能耗的能源需
学位
絮凝是一种普遍应用的水处理技术,絮凝剂的类型是影响絮凝效果的重要因素,传统絮凝剂存在活性位点少、对水体中无机离子去除能力有限以及分离时间长等缺陷。为克服以上缺点,论文选用壳聚糖(CS)作为主链,以丙烯酰胺共聚阳离子聚电解质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M-DAC)为接枝物,在低压紫外光下制备出了复合型壳聚糖基絮凝剂CS-DAM。结合现有的载体絮凝技术和磁分离技术,以阳离子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学位
水是区域和城市发展的要素。我国明确提出要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实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景观、水文化共治及水要素与社会经济、城市化发展和其他资源环境要素相协调。党中央国务院2019年5月发文明确提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随后全国各地在省、市级等不同层次上开展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目前水要素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刚性约束主要体现为资源环境承载力
学位
病原微生物可通过人们的呼吸系统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而厕所因其特殊的使用性质和潮湿的环境更是容易成为病原微生物的聚集地,尤其是基础设施有限且难以实施干预措施的农村厕所,具有更高的微生物风险,所以从乡村厕所源头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尤为重要。光催化剂在光刺激下会产生具有强氧化作用的活性氧,可氧化杀死细菌,且其具有无二次污染、可利用清洁能源、效果稳定的优点,所以光催化杀菌引起了研究者
学位
硝酸盐是污水处理中最常见无机氮,硝酸盐的去除通常依赖异养反硝化,但污水厂进水中有机物常常不能满足异养反硝化所需,额外投加有机碳源造成能源消耗。污水中硫的最主要形态是硫酸盐和硫化物,厌氧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硫化物在硫氧化菌(Sulfur-Oxidizing Bacteria,SOB)参与下重新生成硫酸盐,这一循环过程提
学位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高生物毒性与持久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典型代表,作为新兴环境污染物开始被人们广泛关注。非均相光芬顿(Fenton)技术基于传统Fenton技术,利用固相催化剂、协同光催化与Fenton反应,在降解四环素方面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等优势,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传统Fenton技术H2O2利用率低、适用p H范围窄、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陷,提出利用水热法制备具有双Z型异质结的α-Fe
学位
研究阴极无需外加碳源的电营养反硝化工艺对解决反硝化过程碳源不足的难题有较大帮助。但目前绝大多数相关研究无法完全消除阴极碳源的干扰。本研究尝试在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Double chamber microbial fuel cell)中构建一个彻底排除阴极有机物干扰的完全电营养反硝化体系,以研究阴极接种菌群为突破口,厘清电能营养型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电流电子作为生长繁殖的能源)的电子供体来源,筛选出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