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新风险预测模型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xx10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预测模型,以综合评估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风险,为临床医师筛选高危患者并早期予以干预措施提供更可靠的预测工具。方法:1.本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了2017年1月2日至2019年2月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肝胆外科接受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59名患者,并收集其围手术期资料进一步分析。2.采用Kolmogorov-Sm irnov法对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通过student-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非正态分布的计数以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并通过曼-惠特尼U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二分类计量资料以数值及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3.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各变量与术后并发症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4.通过多因素线性回归计算各变量间的容忍度及方差膨胀因子,以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共线性。5.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在单变量水平下筛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并计算各危险因素的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6.将所有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后退法)确定多变量水平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计算各危险因素的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根据回归方程系数对变量进行赋值后,获得本研究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预测模型PD-score。7.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灵敏度、特异度并确定评分阈值;使用曲线下面积(AUC)、净重新分类指数(NRI)、综合判别指数(IDI)及Z检验以对比本研究的风险预测模型PD-score与P OSSUM预测模型的术后并发症预测能力。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17年1月2日至2019年2月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肝胆外科接受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59名患者,其中7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2例患者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42.28%。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发现以下五个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血清钠离子浓度<141.20 mmol/L、血白细胞计数>6.35×10~9/L,胰腺质地软,身体质量指数(BMI)>25.06 kg/m~2以及存在呼吸系统基础疾病。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以上五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赋值,其中患者血清钠离子浓度<141.20 mmol/L得1分、血白细胞计数>6.35×10~9/L得2分、较软的胰腺质地得2分/级、身体质量指数(BMI)>25.06 kg/m~2得3分、存在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得12分。当患者得分>22.50时,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被认为是高危人群。通过R OC曲线、NRI、IDI及Z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PD-score与POSSUM的预测能力,结果均显示PD-score评分较POSSUM评分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预测能力更佳。(AUC=0.787 vs.0.553,95%CI:0.716-0.858 vs.0.464-0.643;P<0.001 vs.P=0.247;NRI=+39.9%,P<0.05,IDI=+0.231,P<0.05)。结论:本研究中构建的新型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PD-score较POSSUM评分模型对PD术后并发症的预测能力更佳,可能为早期筛选PD术后并发症高危患者并在及时予以临床干预提供一个可靠的预测工具。
其他文献
目的:针对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乳腺癌,国内外指南均推荐使用含靶向治疗的化疗方案,考虑传统蒽环类药物和曲妥珠单抗的心脏毒性,临床中一般避免蒽环类药物和曲妥珠单抗同时使用,但有研究显示有些HER-2过表达患者可能对蒽环类药物更为敏感。研究表明,聚乙二醇化脂质体多柔比星(Pegylated lipos
学位
目的:比较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与胆管-胆管对端吻合术修复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并发症发生率,讨论分析这两种手术修复术式的优劣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OS、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根据关键字搜索文献,收集建库至2021年4月1日的回顾性分析文献,共得到19443篇,通过筛选出研究资料不完整、重复发表及质量较低的文献,采用60
学位
目的:有研究显示,接受治疗的Ⅱ~Ⅲ期食管癌患者的总复发率分别为35.5%及48.4%,疗效并不理想。因此进行了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联合新辅助化疗对临床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行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为临床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提供新的诊疗参考。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于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间就诊
学位
目的: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Esophagojejunal anastomotic leakage,EJAL)仍然是胃肠外科术后一大棘手的问题。我们的目的是评估引流液中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和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浓度的检测是否可以作为早期检测EJAL的一种有效手段。方法:本文对术后发生EJAL(为观察组)和未发生EJAL
学位
目的:研究完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TLDG)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LADG)后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自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胃肠外科专业组收治的152例行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患者
学位
目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是晚期胃癌及乳腺癌重要的分子靶标,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中也存在HER-2蛋白的表达,但是目前其表达的意义仍未明确。本研究拟通过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来阐明HER-2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差异及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
学位
目的:探讨黏膜减张式吻合与普通吻合在食管胃吻合中的可耐受张力。方法:将猪食管胃离体标本进行食管胃机械吻合,分别以一次性吻合器实施黏膜减张式吻合与普通吻合来进行食管与管状胃的吻合,并按吻合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黏膜减张式吻合组,对照组:普通吻合组,在电子拉力计上进行张力测试,观测并记录各组标本重量、长度、吻合夹角及标本断裂时的张力数值。结果:按照置入底砧座时残留食管宽度分为对照组(传统完全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乙状结肠癌,直肠癌IMA淋巴结转移及相关病理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并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接受腹腔镜D3根治术的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合计143例,使用SPSS 23.0软件分析生存预后与淋巴结转移及相关病理因素的关系。1.汇总分析患者术后病理资料及淋巴结转移情况。2.根据随访结果,汇总统计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情况以及转移部位,3年DFS及OS。3.统计分析
学位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技术在胃癌多区域HER2表达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全面准确的评估胃癌患者HER2表达提供新的方法及理论依据,以及分析HER2表达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来自既往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NCT01516944)中直接手术的26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并由两名病理医
学位
目的:探讨可吸收抗菌缝线联合聚乙醇酸纤维膜(Polyglycolic Acid Felt,PGAF)在胃癌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1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行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患者87例,其中39例术中使用可吸收抗菌缝线联合PGAF加固食管空肠吻合口(实验组),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