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别化汉英学习词典中汉语集合量词“把”和“双”构式搭配释义模式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tim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别化汉英学习词典是针对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编纂的学习词典,其释义描述除了满足通用学习词典的学习特征外,还应充分考虑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本研究基于构式搭配分析法,以汉语集合量词为研究对象,选取现代汉语本族语语料库、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国际英语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分析汉语集合量词的构式搭配特征和汉英集合量词的构式搭配差异,立足于现有汉英学习词典中集合量词的释义模式,构建语别化汉英学习词典中集合量词的构式搭配释义模式。
  首先,对集合量词“把”和“双”进行构式搭配分析后发现,集合量词“把”的主要构式为“数词+把+名词”和“一+把+名词”,集合量词“双”的主要构式为“数词+双+名词”。“数词+把+名词”和“数词+双+名词”旨在计量,搭配指称具体事物或人的名词;“一+把+名词”是量词的表量意义已经虚化的修辞构式,主要描述情状,搭配抽象名词和抽象化的具体名词。接着,对汉英平行语料库的检索和整理后发现,“数词+把+名词”构式在搭配不同类别名词时,对应英语集合量词构式“a handful of+noun”或“a bundle of+noun”,而“一+把+名词”是修辞构式,采取意译的方式;“数词+双+名词”在搭配不同类别名词时,多数情况下与英语集合量词构式“a pair of+noun”对应。随后,对汉英集合量词的构式搭配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汉英集合量词的构式搭配仅呈部分对应关系。接下来,对现有六部汉英学习词典集合量词释义模式调查后发现,汉英学习词典编纂出现了语别化趋势,多数词典以提供精确释义和英语对等语词为主要释义原则,以词语式和短语式为核心结构主要形式,以释义指示语“for”和扩注为外围结构主要形式,现有词典共有七种集合量词释义模式。对七种释义模式和集合量词“把”和“双”的词条释义分析后发现:现有汉英学习词典中集合量词的释义缺乏足够准确的用法说明,学习性和语别性有待加强。
  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并阐释了语别化汉英学习词典的释义原则,即语别用户导向原则、追求对应原则、凸显不对应原则,设计了构式搭配释义结构,构建了集合量词的构式搭配释义模式。该模式是基于用法的释义模式,充分整合并呈现了集合量词的构式信息、搭配特征和高频搭配词。最后,应用该模式编写了集合量词“把”和“双”的具体词条释义。该研究是对汉英学习词典释义模式变体的研究,在理论上有利于当代学习词典释义模式的理论构建和完善,在实践上可为语别化汉英学习词典中集合量词的释义编写提供具体指导建议。
  
其他文献
现有儿童指称研究当中,大多数学者采用了实验和故事讲述手段进行了研究,且只关注到语言单模态形式。但日常交际中,儿童谈话内容不受限制,随性而为且伴随大量的非语言形式,是多种模态的配合。本研究旨在探讨学龄前儿童日常交际中,儿童指称形式的共时特征、历时特征以及语言和非语言等多模态形式如何协同表达意义。  本研究考察了10名学龄前(2-5岁)儿童自然互动话语中的人物指称形式,具体回答三个研究问题:(1)学龄
鲁道夫·阿纳亚(Rudolfo A.Anaya,1937-2020)是美国当代著名墨西哥裔作家,也是当代奇卡诺文学奠基人之一,被誉为“奇卡诺文学之父”。他的著作颇丰。其中,“新墨西哥三部曲”被公认为是其最有影响的作品,其内容主要涉及奇卡诺文化,社会不公以及环境不公等议题。该三部曲问世后,便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也广受学界好评。该三部曲包括《祝福我,乌蒂玛》(Bless Me,Ultima,1972)
学位
石黑一雄是一名“无家可归的作家”,坦言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角色,没有能够让自己辩护或书写的国家。因此,他面向全球化读者而采取无国界的国际化写作方式,探讨不同群体的生存困境。他的小说《别让我走》讲述了在某个假想的社会中,以凯茜、露丝和汤米为代表的一群克隆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作为人体器官捐献者的故事。小说中呈现出来的驯顺克隆人形象引起了读者们的广泛讨论,深入探讨其驯顺性具有重要的文本价值。本文运用福柯的“驯
学位
语码转换是指在书面语篇或者口语语篇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或语言变体之间交替使用的现象。由于语码转形式多样化,呈现出受语言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心理动机制约的特点,其吸引了社会语言学家、句法学家、心理语言学家以及语用学家对语码转换的广泛研究。不同语言学家从他们各自的角度对语码转换提出了独特的见解。然而,他们仅仅孤立、单一地从某一方面研究语码转换,没有综合、多方面地考虑影响语码转换的因素。鉴于此,基于
学位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后期一位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诗人和唯美主义者。王尔德所创作的四部喜剧《温夫人的扇子》、《不要紧的女人》、《理想丈夫》和《不可儿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英国文学做出了贡献。王尔德喜剧中的英国绅士形象是其成功重要的因素。王尔德喜剧中的绅士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剧情的发展,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研究王尔德喜剧中的绅士形象有利于揭示王尔德喜剧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  
《时时刻刻》(The Hours)是美国当代杰出作家迈克尔·坎宁安(Michael Cunningham)的一部实验性文学作品,其创作灵感来源于20世纪英国“心理小说学派”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生活以及她的作品《达洛维夫人》。本论文基于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别从《时时刻刻》的语言艺术性、叙事技巧和人物塑造三方面探究该小说中的陌生化艺术。本文试图探究坎宁安在《时时刻
学位
桑德拉·希斯内罗斯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奇卡纳作家之一,她以自己的双重身份成长经历为背景,创作了成名作《芒果街上的小屋》。小说以墨裔小女孩埃斯佩朗莎的成长经历为主线,生动描写了众多生活在美墨两种文化之间的奇卡纳女性所受到的来自性别、种族和阶级的三重压迫。  本文以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为视角论述奇卡纳的身份危机,以及她们如何在困境中实现了对性别、族裔和阶级身份的成功建构。首先,论文讨论墨裔男性通过建构的父权
学位
“新传记”写作的代表利顿·斯特拉奇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发表了《维多利亚时代名人传》一文,标志着传记写作的新时代。作为斯特拉奇的密友,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也开始了传记写作的实验。1927年,她在《新传记》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新传记”一词。此后,又于1939年发表了《传记的艺术》一文。在这两篇文章中,伍尔夫提出了颇具影响力的“新传记”观。“新传记”区别于传统维多利亚时代的传记文学,它强调文
学位
奥利弗·施莱纳是南非第一位小说家,也是第一位闻名世界的英裔南非作家。她的处女作《一个非洲农场的故事》是南非第一部英语小说,讲述了三位生活在封闭的南非殖民地的青年的成长过程以及他们的思想变化。在这部小说中,施莱纳开始了她的现代主义实践。施莱纳有一颗现代主义灵魂。她反叛,创新,质疑不平等。她反抗传统,追求自由,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性别歧视。她的现代主义之魂源于南非的混乱局势、十九世纪末期的诸多新思
学位
20世纪50年代,英国日常语言分析哲学家Austin提出了著名的言语行为理论。随后,他的学生Searle对该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和补充。由此,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语言不仅能描述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还可以在说话的同时实施行为,如进行询问、发出指令、提出请求等。自言语行为理论提出以来,指令类言语行为中的建议言语行为就受到了国内外不少学者的极大关注。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视角出发,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