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V-TK/CD双自杀融合基因对胆管癌治疗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c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外科手术对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作用的评价;外科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切除率低,疗效差.该研究的目的是对外科手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价值进行客观评价.结论:结合文献分析,外科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仍然存在着手术切除率低,术后生存期短的问题,有必要研究寻找更为理想的新的治疗方法.第二部分:重组体腺病毒的包装、纯化及滴度测定;自杀基因治疗的关键性步骤之一是构建含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载体,该研究中,我们采用由该院肝胆外科陈祖兵博士构建的含HSV-TK/CD双自杀基因的重组体腺病毒质粒,在293细胞中进行包装,并对所得到的病毒液进行纯化和滴度测定,以获得高纯度的重组体腺病毒用于进一步的研究.结论:制备了高纯度,高滴度的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液.第三部分:HSV-TK/CD双自杀基因系统体外杀伤胆管癌; 单一的胆管癌自杀基因治疗的研究表明,其杀瘤作用不够彻底,HSV-TK/CD双自杀基因已经在对其他肿瘤的治疗实验中显示出较单一自杀基因更强的杀瘤作用,但尚无应用于胆管癌的文献报道,值得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结论:1.AD-TK/CD双自杀融合基因可在体外杀伤胆管癌细胞.联合给药可产生明显的协同抗肿瘤作用.2.CD/TK融合基因同样是通过对前药的转化作用杀灭肿瘤. 第四部分: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胆管癌QBC939的体内杀瘤实验;体外实验显示CD/TK双自杀基因联合用药具有明显的协同抗肿瘤作用,但由于体内、体外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有必要对这一双自杀基因系统的体内治疗作用进行研究. 结论: 1.胆管癌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仍不理想. 2.对含CD、TK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进行了包装和扩增,制备了高纯度高转染效率的病毒液. 3.体外实验证明,融合自杀基因同样具有对前体药物的转化能力.联合给药与单一用药相比,可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而且药物用量大大减低. 4.利用裸鼠移植瘤模型进行的体内实验显示,较低的联合用药剂量就可产生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但其杀瘤作用的彻底性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原发性肝癌(HCC)恶性程度高,发病快,就诊时常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肝癌肝切除术后的5年复发率43%~61%,5年生存率为35%~42%,预后差.治疗的主要难点是肿瘤的高度转移和复发倾
该文研究腺病毒介导的人eNOS基因表达生成的NOS对球囊损伤后大鼠颈总动脉新生内膜的抑制作用.首先在293细胞内扩增、纯化Ad-LacZ和Ad-eNOS,鉴定其是否携带有LacZ和eNOS基因.
目的:  使用双入口CT灌注成像的方法,分析研究原发性肺癌的血供情况及血流信息。  材料与方法:  共收集肺癌共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54岁),其中鳞癌17例,腺癌1
目的:通过神经心理学检查的方法对头颅 MRI检查显示有脑萎缩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定,了解大脑前、后部皮质萎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前后脑萎缩的神经心理学特点。  方法:收集头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重症胰腺炎(HL-SAP)的早期临床表现、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其治疗效果,为HL-SA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1.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单孔腹腔镜联合折刀位低位直肠癌Miles术与四孔截石位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联合折刀位低位直肠癌Miles术与四孔截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和血尿酸的关联性。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别检测71例PD患者和79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尿酸浓度;进一步采用 Meta-分析的方法对血尿酸和帕金森病的相关性进
目的: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中老年女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sleep apnea syndrome, SAS)患病率进行初步调查,分析流行特征、临床特点,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某些因素暴露水平的差异,探
目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在过去和现在,在临床上都是较常见的。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对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认识的滞
目的:探讨中国脑内铁沉积神经变性病(Neurodegeneration with Brain Iron Accumulation,NBI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PLA2G6基因的突变特点。  方法:  1.连续于1993年到2009年就诊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