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碳材料的合成及其对NO和CO2的吸附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w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气污染日益严重,氮氧化物和碳减排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多孔炭材料具有性质稳定,廉价易得,比表面积大及孔径和官能团可调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大气污染物的治理。传统的多孔炭材料由于结构杂乱无序、孔径大小不一,使得很难对其进行单一变量控制和机理研究。有序介孔碳由于自身结构有序、孔径均一可调,可以很好地改善传统碳材料的缺点,本研究制备了有序介孔碳CMK-3和C-FDU-15及其改性材料,测试了它们对(NO+O2)的吸附性能,并且探讨了它们吸附(NO+O2)的因素及机理。同时生物质炭在CO2的吸附中具有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和优良的性能而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本研究制备了富氧官能团玉米活性炭,研究了制备过程中活化温度和活化剂量对CO2吸附的影响,并对玉米活性炭吸附CO2的机理进行了探讨。(1)采用硬模板法和软模板法分别制备了有序介孔碳CMK-3和C-FDU-15样品,并且与商业活性炭A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MK-3和C-FDU-15样品均形成有序的介孔结构。并且CMK-3和C-FDU-15对NO和O2的共吸附明显大于AC。(NO+O2)形成两种吸附物种,分别属于亚硝酸盐(NO2-)和硝酸盐(NO3-)。在CMK-3和C-FDU-15样品较AC样品NO2-更容易转化为NO3-。此外,CMK-3和C-FDU-15样品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2)将不同碱金属M(Na、K、Rb和Cs)掺杂C-FDU-15制备M-C-FDU-15样品,并测试其(NO+O2)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样品对(NO+O2)吸附性能大小依次为:Na-C-FDU-15>K-C-FDU-15>C-FDU-15>Rb-C-FDU-15>Cs-C-FDU-15。碱金属在M-C-FDU-15样品中均匀分布,并增加了其碱性位点数量。进一步研究Na的最佳负载量(Na/C-FDU-15摩尔比为0.01,0.02和0.03),其中0.02为最佳摩尔比。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NO+O2)在M-C-FDU-15(x)上主要以化学吸附的形式吸附。吸附过程中的膜扩散、颗粒内扩散和最终平衡三个阶段都会影响吸附速率。原位红外表明,(NO+O2)的吸附主要以物理吸附的NO2和化学吸附的NO2-和NO3-物种为主。碱金属掺杂C-FDU-15对(NO+O2)的吸附能力提高与样品三个关键因素有关:一是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二是碱性位点数量,三是碱金属离子半径大小。(3)研究了不同碱土金属A(Mg、Ca、Sr和Ba)掺杂C-FDU-15样品在低温下对(NO+O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A-C-FDU-15样品中,Mg-C-FDU-15样品具有最高的(NO+O2)吸附容量(106.2 mg/g)。进一步研究Mg在Mg-C-FDU-15(x)中最佳负载量表明,在样品中x=0.002是最佳负载量。另外,碱土金属的种类和碱性位点是决定A-C-FDU-15(x)样品吸附(NO+O2)的两个重要因素。经过吸附动力学研究,(NO+O2)在样品上的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在其吸附过程中有两条吸附途径:一是NO和O2反应转化为大量NO2,其中一部分NO2在表面羟基上较弱吸附,另一部分NO2转化为NO2-,部分NO2-转化为NO3-。另一种途径是NO被氧化的碳官能团,再直接氧化成NO2-,部分NO2-转化成NO3-。(4)研究了低温下K-CMK-3(x)和Ba-CMK-3(x)样品对(NO+O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对(NO+O2)吸附性能明显优于CMK-3样品,其中K-CMK-3(15)(143.8 mg/g)和Ba-CMK-3(10)(108.1 mg/g)样品具有好的(NO+O2)吸附性能。进一步研究表明,样品的结构和碱性位点数量是影响其对(NO+O2)吸附的主要因素。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NO+O2)在K-CMK-3(x)和Ba-CMK-3(x)样品上的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在K-CMK-3(x)样品中的吸附限速步骤为膜扩散、颗粒内扩散和最终平衡三个阶段,而在Ba-CMK-3(x)样品中的吸附限速步骤为膜扩散阶段。K-CMK-3(x)和Ba-CMK-3(x)样品在(NO+O2)吸附机理相似,主要有两种吸附途径:一是NO和O2反应生成大量的NO2,部分NO2弱吸附在表面羟基上,部分NO2形成NO2-和NO3-,剩余的NO2被歧化为NO,NO2-和NO3-物种。另一个途径是:NO被样品中的含氧官能团直接氧化为NO2-物种,其中部分NO2-物种被直接或通过歧化转化为NO3-物种。此外,尽管K-CMK-3(x)和Ba-CMK-3(x)样品均具有较好的再生效率,但是随着K和Ba负载量的增加,样品再生效率减小。(5)以玉米颗粒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生物炭(CKC-X-Y,CKC为生物炭前驱体,X为活化温度,Y为KOH:CKC的质量比,分别为2、3、4和5)。CKC-X-Y的结构受活化剂用量和活化温度的影响。在CKC-X-Y样品中,CKC-900-3样品的结构最丰富,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达到1943 m~2/g和1.10cm~3/g,但CKC-900-4样品对CO2的吸附量最大,在25℃时可达3.63 mmol/g。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高比表面积和丰富氧官能团的活性玉米多孔生物炭CKC-X-Y具有较高的CO2捕集率。CKC-X-Y样品具有良好的CO2/N2选择性、可回收性和易再生性。通过对CO2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发现生物炭CKC-X-Y对CO2的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其中物理吸附起主要作用,存在部分化学吸附主要发生在样品的羟基上。
其他文献
原花色素是由黄烷-3-醇聚合形成的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菌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理活性。然而原花色素分子量大,吸收率低,难以通过直接吸收产生活性。原花色素经食用后可达大肠部位,对肠道菌群产生作用。那么,原花色素会否通过消化代谢发生降解,会否影响肠道菌群进而产生生理活性,原花色素的聚合度会否对其代谢产生影响,需要进一步探究。杨梅叶原花色素(Bayberry leaves proanthocya
学位
中链脂肪酸单甘油酯是中链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单酯,包括月桂酸单甘油酯(Glycerol monolaurate,GML)、癸酸单甘油酯(Glycerol monodecanoate,GMD)和辛酸单甘油酯(Glycerol monocaprylin,GMC),均具有较强的抑菌特性。国内外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剂量的GML可显著提高肉鸡生产性能,改善鸡肉品质和肌肉组成,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室前
学位
农产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国民健康的重要基础。农产品安全相关有害物的快速和灵敏检测是该领域的关键技术和挑战,其难点在于如何在复杂的农产品(样本前处理液)中高效地识别、富集和检测有害物,所面临的共同核心问题为构建适用于严酷环境的吸附剂/识别界面,进而研制具有鲁棒性的前处理和检测器件。然而,常用检测元件,如酶、抗体等生物识别分子,易受严酷环境影响而失活;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小分子目标物
学位
山核桃是我国浙江、安徽等地区的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其在脱壳工艺后产生大量副产物山核桃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酚类是植物中一类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已经被广泛的认为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及功能性膳食补充剂的重要来源。开展山核桃蒲多酚研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本论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天然低共熔溶剂结合脉冲超声的高效提取山核桃蒲多酚技术,表征了超声在其中的作用,对山核桃蒲多酚进行鉴定,比较研究了提取
学位
利用生物质资源制备高附加值燃料和平台化合物对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能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生物炭为载体,开发环境友好且具有催化功能的炭基催化材料,可为生物质工业过程的高效转化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作为生物质精炼过程的限速步骤,葡萄糖异构为果糖一直是科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提出对水热炭负载活性铝成分,并进行特性调节获得理想的功能炭基催化剂催化葡萄糖异构。1)溶胀纤维素及其水热炭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在0
学位
木栓化是果实愈伤的重要现象,其中木栓质作为木栓化过程的重要成分,依附于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可以有效防止果实损伤部位的水分流失和病原体感染。木栓质多聚酚类物质(SPP)是木栓质的主要成分,由苯丙烷代谢途径产生的单体在一系列酶催化反应后聚合而成。目前有关损伤木栓化的研究在模式植物拟南芥和马铃薯中报道较多,针对水果在采收、运输、加工和销售的过程中遇到的机械损伤报道较少。此外,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激素调
学位
生物能源作为一种替代化石燃料、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的可再生、可持续的清洁能源已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一种生物质资源,大豆加工残渣(TPR)是豆腐和豆浆等豆制品加工业的副产品。TPR富含碳水化合物(50%-60%)、蛋白质(20%-30%)和脂肪(10%-20%),并且水分含量高(≥85%),因而是通过厌氧消化(AD)技术生产生物燃料的适宜底物。然而,TPR很容易变质,变质后主要通过填埋场处置,易造
学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作为革兰氏阳性食源性致病菌,一旦摄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轻则出现胃肠炎重则导致败血症、脑膜炎等。溶菌酶作为天然的抗菌剂,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但单增李斯特菌具有较强的溶菌酶抗性,且机制尚未明确。开展单增李斯特菌溶菌酶抗性机制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致病菌抗菌剂抗性的认知理解,同时也为食品级高效抗菌剂的开发及李斯特菌病的临
学位
大白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结球叶类蔬菜的一种,在我国范围内普遍种植,以华北地区和长江以南地区为主要产地。但目前我国大白菜收获仍需依靠人工采收,强度高、效率低、效益差等问题日益突出,极大地制约了大白菜产业的发展,机械化收获需求日益迫切。本研究以我国蔬菜主产区之一的江浙沪地区的结球大白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种植农艺与物理力学特性的基础上,结合仿真分析和样机田间试验,研制了一种集切根、夹持导向、输送为一体的
学位
及时了解植物健康状态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传统的外观形态观察法与特征产物测定法无法满足早期、实时与原位监测植物健康状态的需求,所以研究者通过实时监测植物叶片电容等生理信号的变化来反映植物健康状态的变化。然而,传统的叶片电容传感器通常由刚性材质的功能材料构造,这些传感器与叶片不规则表面无法有效贴合。此外,在电容信号连续监测过程中,需要通过夹具、胶带等外界工具将传感器固定于叶片表面。由于叶片组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