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女巫和魔衣橱》中的文本世界解读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l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尔兰裔英国作家克莱夫·斯台普斯·路易斯(1898-1963)不仅是位见解独特的文学批评家、忠诚的基督传教士,更是一位颇具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童话《狮子、女巫和魔衣橱》闻名世界,深受大众喜爱。然而,学界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与探索仍处于青涩状态:国内研究大多深钻于其基督教内涵;国外研究涉猎范围甚广,常以经典理论探讨小说的内涵与创作手法。本文将运用认知诗学中的“文本世界”理论,探讨该小说的文本世界建构、文本风格建构以及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旨在探究路易斯创作这部著名童话的艺术技巧及其所体现的认知特征。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述路易斯生平、小说《狮子、女巫和魔衣橱》的创作背景与地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综述、文本世界理论的核心概念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二章重点剖析小说语篇世界中文本驱动力的构建法。小说不仅使用动静结合的情境驱动力激活读者的联想,构建丰富的语篇世界,以提升读者的阅读沉浸感;更以丰富的叙事技巧承担激活读者生活经验的重要驱动力,为儿童读者提供方便简明的语篇体验途径。第三章聚焦小说文本世界中丰富的世界建构元素。小说通过调动各类世界建构元素,如生动的色彩、丰富的声音和穿梭时空的神奇魔衣橱,引导读者构建鲜活的文本世界,以丰富其阅读认知体验。第四章主要通过分析小说情态世界的内涵剖析小说丰富的文本风格。小说所塑造的通灵的动物角色与神奇的魔法元素赋予文本拟人幻想式的风格特征;小说主人公在情态世界中所展现出的坚强意志与坚定信仰形成了一种信念坚定的文本风格;小说中对战争场面与阶级制度的精确描写和情态世界所体现出的小主人公对此的反感,共同营造了小说反战反阶级的创伤风格。第五章围绕小说给儿童读者带来的认知情感体验展开。读者通过与小主人公共同抉择善与恶而产生自我认同的情感体验;通过体会埃德蒙的恶意与愧疚而产生移情的情感体验;通过陪伴书中人交朋友而产生共情的情感体验。第六章概述各章节的研究中心,总结了小说文本的认知特征和路易斯创作过程中运用的艺术技巧,并反思了本文的未尽之处。文本世界理论为儿童文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以发掘《狮子、女巫和魔衣橱》中极具儿童关怀的认知特征,欣赏作者独出心裁的叙事技巧。
其他文献
顾起纶出身无锡望族顾氏,是明代中期无锡的一位官员、诗人和选家。他年少才高,著述颇丰,在复古诗学盛行的背景下,在诗歌创作和诗学批评两方面,都有比较可观的成就。杨慎认为顾起纶诗歌趣味清远,兴致辽远,诗法孟浩然、韦应物。皇甫汸也称赏其诗摒弃六朝浮艳,风格清新俊逸,有盛唐之诗的风采。同时,他编选的明诗选本《国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拟从三个部分来讨论顾起纶其人其作品。首先,从顾起纶的个人情况入手,对顾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商标设计从舶来品到本土化成长的重要历史阶段。民国时期的商标设计作为商业美术的一部分,其视觉风格的转变体现了这一时期社会视觉文化的发展。从民国商标的视觉元素构成中不难发现,在商标中大量使用传统符号以及对传统符号的再设计成为了这一时期商标设计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从传统符号的角度切入对民国商标中传统符号的运用进行研究,探讨民国商标背后所蕴含的视觉文化特征,丰富民国时期视觉文化的历史和文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沉淀,国家高新区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创新元素,聚集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经济强国转型发展过程中,肩负着科技引领、产业支撑的重要使命,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的前沿主阵地;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创新激励体制机制、引导创新要素流动、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巩固实体经济基础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精神,中国高新区应承担
俚语是一种不同于标准语的,非正式的语域。虽然由于俚语的非正式性和部分俚语所带有的粗俗性,导致不少学者会认为俚语一种是“不上台面”的语言形式,也因此导致国内外俚语的研究始终不温不火。但随着近年来国际社会对少数族裔话语权的日益重视,代表着亚文化群体的美国俚语也逐渐走向台前。可以说,俚语已经是现代美国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俚语不仅是一种语言文字呈现方式,更是一种社会心理和文化现象,而这种现象无法通过字面翻译
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不仅为我国的乡村建设做了总体布局,并为当前发展乡村教育事业指明了新的方向。顺应时代需求,立足华西,为保乡村教育稳步发展并取得突破性成效,努力蹚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教育之路,发挥乡村教育的“高地效应”、“反哺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需要勇于突破乡村教育的现实问题,也要擅于从乡村教育的发展中寻求经验。华西村是享誉世界的“天下第
作为美国城市暴露小说的奠基之作,《贵格会市》(1842年,又名《僧侣殿里的僧侣》)是乔治·利帕德最为人知的小说。本文借助空间理论中的“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等概念,结合文本细读,分析了利帕德对19世纪上半叶美国种种社会问题的反思,探讨了利帕德在美国社会转型期对社会改革的思考。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利帕德的生平、文学成就、《贵格会市》的主要情节、国内外学者对利帕德和《贵格
表意是人们交流的方式,意义是人类本质的追求。传统的建构理论将材料作为没有情感的结构实体而落入到技术主义的偏执中,致使材料与空间失衡,人与日常生活联系断裂。弗兰姆普敦强调诗意的建构,重视技术,渴求意义。竹材不仅是构建空间的实体要素,也是作为信息与情感的符号载体向使用者“传情达意”。竹材具有其他材料难以替代的优势属性,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充分利用竹材的材料属性与文化属性,将竹合理地、创新性地运
明清两代作为我国传统版画的鼎盛和衰落时期,期间诞生了大量精彩的版画作品。尤其在明代,民间版画的创作热情达到了顶峰。清代由于皇家管控,民间版画因此一蹶不振,唯宫廷版画略有进益。如此背景下诞生的《山海经》版画作品必然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本文选取图像中描绘较多的神祇这一形象加以探究。《山海经》本身就集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等多种学科价值于一体,文本内容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深度,但就其版画作品而言唯有马倡仪先生做
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革命实践过程中不断选择、融化、整合中外优秀文化思想基础上,所形成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的思想体系,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对崇高理想的精神追求。从价值主体的研究视角看,红色文化对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都有着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价值功能。国家作为拥有相同文化观的社会共同体,是红色文化实现价值的最大主体。红色文化
文化现象伴随人类活动而发生,乐舞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记录了各朝人们生活景象和社会活动,同时影响了当今音乐舞蹈艺术领域的发展。在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又各具特色的吴地乐舞文化与中原乐舞文化中,文化之间通过交融衍生出一种“共生”关系,本文将共生理论: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基本三要素进行运用并贯穿全文,希望通过创新式的研究,探寻吴地乐舞文化与中原乐舞文化的“共生”关系。第一章,根据文献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