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1A-AR色谱方法的建立及在桂枝茯苓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和解析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的关键,也是创新药物开发的重要源泉。以药-靶特异性识别过程为核心的受体色谱法是正在新兴的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方法,具有集活性识别和在线分离为一体,易与其他结构鉴定手段联用等特点。如何更大程度地保持固定化受体的活性,发挥筛选体系的高辨识、高分离能力,是受体色谱进一步拓展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论文以经典活血消癥方剂桂枝茯苓丸为研究对象,聚焦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关键治疗靶点α1A-AR,利用大肠杆菌素非活性突变体CL7与其同源免疫蛋白Im7的超高亲和作用,将受体固定至硅胶表面,建立固定化α1A-AR亲和色谱体系;考察固定化α1A-AR与配体的相互作用,测定药物和受体的亲和参数及其影响规律;筛选桂枝茯苓丸中与α1A-AR特异性结合成分,并采用大鼠BPH模型评价靶向活性成分的药理学活性,明确桂枝茯苓丸治疗BPH的α1A-AR靶向活性成分。本研究不仅有助于阐释桂枝茯苓丸治疗BPH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同时也为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筛选以及以中药为源泉的创新药物研发提供方法学借鉴。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建立了α1A-AR色谱新方法。以CL7为标签重组制备CL7-α1A-AR,以Im7为功能基团活化大孔硅胶,利用CL7-α1A-AR结构中CL7与硅胶表面Im7间超高亲和作用实现细胞裂解液中α1A-AR的高活性、一步可逆固定,制备固定化α1A-AR色谱固定相;采用SEM、XPS等手段对该固定相进行物理表征,并用α1A-AR的特异性配体盐酸特拉唑嗪、甲磺酸酚妥拉明、盐酸坦索罗辛、乌拉地尔和非特异性配体育宾亨、美托洛尔对所构建的α1A-AR色谱固定相进行活性表征,建立α1A-AR色谱新方法。结果表明α1A-AR成功固定在硅胶微球表面,α1A-AR色谱柱具有良好的配体识别活性,稳定性好,为α1A-AR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及中药α1A-AR靶向活性成分筛选提供了色谱新方法。2.基于α1A-AR色谱,采用前沿分析法、直接进样法和非线性色谱法研究盐酸哌唑嗪、盐酸特拉唑嗪、甲磺酸酚妥拉明、盐酸坦索罗辛和乌拉地尔五种工具药与其的相互作用,超热力学分析明确五种工具药与α1A-AR作用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盐酸哌唑嗪、盐酸特拉唑嗪和乌拉地尔通过一类结合位点与固定化α1A-AR发生相互作用,甲磺酸酚妥拉明和盐酸坦索罗辛与固定化α1A-AR相互作用存在两类结合位点;甲磺酸酚妥拉明和盐酸坦索罗辛与固定化α1A-AR结合时存在焓-熵补偿关系,为α1A-AR靶向活性成分的结构修饰和早期活性评价提供了依据。3.应用固定化α1A-AR色谱,对桂枝茯苓丸提取液中α1A-AR特异性结合成分进行了筛选,从色谱角度对其活性进行了早期评价。结果表明,桂枝茯苓丸提取液中作用于α1A-AR的靶向活性成分为丹皮酚、肉桂酸和芍药苷;肉桂酸和丹皮酚在固定化α1A-AR上与坦索罗辛竞争同一类结合位点,芍药苷在固定化α1A-AR上与坦索罗辛则不存在竞争关系;肉桂酸、丹皮酚与固定化α1A-AR的结合常数分别为4.93×10~4、1.17×10~4 L/mol;芍药苷与固定化α1A-AR存在低亲和力和高亲和力两类结合位点,结合常数分别是4.44×10~5、2.85×10~4 L/mol。上述结果提示,三种成分为桂枝茯苓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活性成分,芍药苷具有不同于现有靶向工具药的α1A-AR作用位点,为明确桂枝茯苓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作用靶点提供了依据,能为其他中药等复杂体系中α1A-AR靶向活性成分筛选和早期评价提供方法学借鉴。4.采用大鼠模型对桂枝茯苓丸α1A-AR靶向成分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作用进行了研究。丙酸睾酮诱导大鼠BPH模型,观察桂枝茯苓丸提取液、三种靶向成分及其复配液对模型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研究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α1A-AR与Gq蛋白的含量变化,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和前列腺组织中PLC和PKC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给药后,各组大鼠前列腺体积及湿重均有不同程度减小,腺泡萎缩及腺泡壁增厚明显改善,复配液改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且高剂量组改善作用优于提取液组;给药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α1A-AR与Gq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且大鼠血清和前列腺组织中PLC和PKC的含量测定结果与此一致,表明三种成分通过下调α1A-AR表达水平,介导α1A-AR/PLC/PKC双信号通路发挥治疗前列腺增生作用,为明确桂枝茯苓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药效物质基础和机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是我国较早进行煤层气开发的地区,勘探开发有20余年历史。吴堡矿区在区域构造位置上隶属鄂尔多斯盆地晋西挠褶带构造的组成部分,整体地层走向近南北,倾向西,主体成单斜构造形态。煤层发育在石炭系上统本溪组、二叠系下统太原组和山西组。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广泛发育、煤系地层的物质组成及层序结构特点,决定了吴堡矿区具备形成大中型煤层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借鉴邻区勘探经验,采用资料调研-野外勘探-
学位
具有高储能性质的陶瓷电介质电容器在电力电子系统中备受关注。然而,有效储能密度(Wrec)和温度稳定性区间的相互制约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Na0.5Bi0.5Ti O3(NBT)基陶瓷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储能材料,其较高的铁电极化响应有利于得到高Wrec,通过改善其固有的高剩余极化和低击穿强度(BDS)等不足,有望进一步提升其能量存储特性。为此,本文通过对具有芯-壳结构的NBT基复合储能材料
学位
多酶级联催化在生物医学、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应用广泛。调控多酶之间的动力学匹配是实现高效级联催化的关键。基于纳米材料构建的多酶体系不仅可以实现天然酶-纳米酶级联反应,还可以响应外源刺激,这为实现多酶催化的时空调控提供了可能性。然而,如何在分子水平上精确调控天然酶-纳米酶之间的动力学匹配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磁性纳米材料不仅具有纳米酶的催化性能,还可以响应交变磁场(AMF)刺激产生纳米尺度
学位
吲哚骨架广泛存在于具有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同时,吲哚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例如吲哚衍生物的C2、C3位成环去芳构化反应能够合成具有重要价值的多环吲哚啉类生物碱分子。控制反应的选择性是有机合成化学的终极目标之一,以廉价易得的吲哚衍生物作为初始原料,通过对反应路径的精准调控,选择性高效合成结构多样的复杂化合物是有机合成的研究前沿且极具挑战性。第一章主要综述了近年来无过渡金属催化
学位
二硝酰胺铵(ADN)作为一种新型高能氧化剂,在固体推进剂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ADN具有一定的毒性,且水溶性良好,其工业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必须经过特殊处理后才能排放。光催化氧化技术可以原位生成多种活性物种,非选择性地攻击目标污染物并将其矿化为CO2、H2O或特定的无机离子,是一种绿色的消除环境污染的方法。半导体光催化法已被广泛用于2,4,6三硝基甲苯(TNT)、二硝基甲苯(DNTs)、环三
学位
光敏保护基(Photolabile protecting group,PPG)通过光照控制化学键断裂以实现对目标分子的精准释放。由于PPG脱保护反应条件温和且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其被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基于芳香羰基化合物优异的光敏特性,设计开发的PPG具有较高的摩尔消光系数,应用于生物体内可避免吸收过多紫外光诱发细胞损伤。蒽醌(Anthraquinone,AQ)化合物作为芳香羰
学位
固体推进剂是一类重要的特种能源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武器装备等领域。燃烧催化剂是固体推进剂配方的重要组成,在调节推进剂燃速、降低压力指数和改善羽流特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铝粉(Al)储量丰富、燃烧焓值高,是推进剂配方中常用的高能燃料。由纳米Al和氧化剂组成的亚稳态混合复合物(MICs)是一种重要的高能复合物燃烧催化剂。和传统CHON有机含能化合物相比,MICs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好的催化燃烧
学位
计算机视觉分析在当前的人工智能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它主要包括图像和视频领域的相关研究任务,例如分类、检测、分割和动作识别等。这些视觉任务的研究在现实世界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人脸识别,自动驾驶,视觉问答,行为分析等。在当前的机器学习模型研究中,模型性能一直都是研究人员衡量模型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尽管机器学习算法已经在各种视觉分析任务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性能,但在相应的模型设计中仍然存
学位
化学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从分子化学到超分子化学的延伸,并进一步拓展到动态化学以及自适应化学,这类似于生物进化的适者生存模式,总是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基于分子识别的主客体化学是超分子化学的基础和重要分支,因其动态可控性和设计多样性而被广泛研究,其水相的主客体识别研究更是为新型生物兼容性材料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手性作为自然界的基本属性,使得生物进化更倾向于一种手性存在的方式发展,将手性融入到超分子仿
学位
生物活性分子作为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体内的多种生物代谢及生命活动过程,其浓度水平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实现生物活性分子浓度水平的有效监测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量子点(QDs)优异的光学性能,量子点基荧光探针在生物活性分子检测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论文以水溶性三元量子点为研究对象,在合成方法、性能调控、探针构建以及对生物活性分子检测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