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前使用抗血栓药物的颅脑外伤患者危险因素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使用抗血栓药物的人群比例也越来越高,该人群发生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时,使用抗血栓药物这一因素可能会对他们的疾病进展及预后产生负面影响。应用抗血栓药物不仅加重颅脑外伤病情进展,同时也会影响对急诊手术患者应用逆转抗血栓药物策略的判断。抗血栓药物的逆转剂可以改善患者凝血状态,避免抗血栓药物对凝血系统的持续作用,进而减少外伤患者的出血量。使用抗血栓药物的TBI患者其心血管功能的特殊性给临床处理及急诊手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研究期望通过对伤前有口服抗血栓药物的TBI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明确不同类型抗血栓药物对TBI患者死亡的影响,以期降低该组人群的死亡率。方法:收集我院2019.1.1-2022-1.1三年间符合筛选条件的单纯颅脑损伤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TBI患者共计35例,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的患者共计33例;在无口服抗血栓药物的TBI患者中用年龄、性别、既往史等信息与有口服抗血栓药物的TBI患者进行匹配后,选取共计39例既往无抗血栓药物的TBI患者,按照患者生存结局分为生存和死亡两组。采集患者的各项临床信息,其中一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以及合并疾病史等,疾病评估、进展以及各项化验指标包括:TBI严重程度(GCS评分)、相关化验指标(血细胞分析、肝功、肾功、凝血系列)、临床相关治疗方案(是否行颅脑手术)、平均住院日、是否死亡等信息。根据收集的临床信息,行单因素分析明确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随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中,以研究口服抗血栓药物的TB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107例单纯颅脑损伤中有68例患者有伤前口服抗血栓药物史;其中,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冠心病、住院天数、TBI严重程度(GCS评分)、机械通气、瞳孔反应、高颅压、颅脑手术、入住ICU、口服抗血栓药物类型、凝血系列(PT、APTT、INR、D-二聚体)共计13种因素在组间比较时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说明TBI患者的死亡可能会受这13种因素的影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这13种单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结果显示:共计有4种危险因素可能共同发挥作用,造成TBI患者死亡;这4种因素为:住院天数短、TBI的损伤程度高(GCS评分低)、高颅压以及伤前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其中,平均住院日这一因素表现为保护性因素,即——预后较好的TBI患者住院日较长,这一结果考虑为患者原发疾病所导致的住院时间增加所致。结论:TBI的严重程度、冠心病、住院天数、机械通气、瞳孔反应、高颅压、颅脑手术、入住ICU、口服抗血栓药物类型、凝血系列(PT、APTT、INR、D-二聚体)等因素,是可能会影响TBI患者临床结局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口服抗血栓药物史的TBI患者,其死亡风险较普通TBI患者有所增加;其中,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的患者死亡风险最高(OR=2.800),抗血小板药物患者的死亡风险增高不明显(OR=1.025);因此对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的TBI患者早期进行抗凝逆转,并密切监测患者一般情况变化,是降低该组TBI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气道受累与非气道受累的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探究气道受累为主的复发性多软骨炎(RP)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并展开论述了2例气道受累为主的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治经过,为复发性多软骨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1年4月-2021年4月期间复发性多软骨炎的住院患者病例共28例,回顾性分析其首
学位
背景:经口机器人手术(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TORS)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手术方式,其治疗咽喉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初步证实,并且经过学者们的探索研究和机器人系统的发展,对咽喉部相关解剖结构的暴露不断优化,其治疗咽喉癌的适应症不断扩大,从一开始应用于声门上型喉癌和口咽癌的治疗,到目前已涉及下咽癌、声门型喉癌的切除,甚至也开始探索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的切除。TORS的快速发展
学位
目的:探讨cN0(clinically node negative,cN0)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的特征,分析隐匿性颈部LNM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ND)在cN0喉癌中的临床疗效
学位
目的:探究在巴曲酶联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和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于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的听力改善是否有累加效应,为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寻找相关证据,并分析包括患者年龄在内的其他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纳排规范,对2018年1月-2021年11月在医院治疗的82例单耳全频听力下降型SSNHL病例进行
学位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入院时各血液指标对突发性聋疗效预测的价值和不同听力曲线分型、听力损失程度及疗效分级的突发性聋患者入院时血液指标分布情况,初步探索与突发性聋相关的血液指标因素,为进一步研究突发性聋病因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2年1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39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一般资料、两次(入院时及出院前)纯音测听检查结果及入院时化验指标。化验指标包括红细胞体积
学位
目的: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VN)是单侧前庭神经急性损伤后出现的一种急性前庭综合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专家提出,嗜神经病毒在一定条件下被重新激活可能是VN的发病机制之一。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后的免疫炎症环境可导致VN的发病和进展。结合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能参与调节炎症的激活、增殖和分化及免
学位
目的:记忆功能是认知功能的重要组分之一,记忆障碍是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脑卒中后记忆功能障碍的出现那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延缓患者的康复治疗进程,加剧残疾的程度。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是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通过放置于颅骨的电极片产生微弱持续电流作用于相应脑功能区来发挥作用,可促进各
学位
目的:观察下肢血流限制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疗效。方法: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月于我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首次发病8周内的单侧基底节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上血流限制训练。两组分别在治疗前(T0)、治疗1周后(T1)、治疗2周后(T2),运用Pro-Kin254型动静态平衡仪及B
学位
目的: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一种病死率、致残率极高的外科急症,因其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导致目前的治疗方法有限。我们的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TBI病理生理作用机制,寻找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方法:于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公共数据库中下载TBI患者及其配对健康对照组血浆微小RNA(micro
学位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探究筋膜释放技术(MFR)联合核心稳定训练(CSE)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临床效果,目的是为目前CNLBP患者的康复提供新的解决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40例CNLB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核心稳定训练,试验组另外进行筋膜释放技术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