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成年女性尿失禁就医意向调查及生活质量评价

来源 :甘肃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ave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甘肃省成年女性尿失禁就医意向调查目的了解甘肃省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患者就医意愿及实际就医的人数比例,为尿失禁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以甘肃省20岁及以上居住满1年的成年女性作为研究人群,使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确定调查对象,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特征、生育史、尿失禁状况、尿失禁类型及严重程度。纳入自我报告为尿失禁的调查对象,通过以下问题调查就医意向:您是否听说过“尿失禁”?您认为“尿失禁”是否有必要就医?您是否曾因“尿失禁”就医?并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研究共纳入3485名调查对象,尿失禁患者共1150人,患病率为33.0%,其中压力性尿失禁340人,急迫性尿失禁78人,混合性尿失禁732人,患病率分别为9.8%、2.2%及21.0%。所有调查对象的尿失禁知晓率为58.0%,尿失禁患者的知晓率为32.9%,尿失禁知晓率随女性文化程度增加呈上升趋势,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所有P<0.05)。2.压力性、急迫性、混合性尿失禁患者愿意就医的人数比例分别为51.8%、39.7%和37.0%。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居住地、产次、尿失禁亚型及漏尿频率的患者,其倾向就医率的差异不全相同(P<0.05);患者倾向就医率随文化程度增加呈上升趋势,随漏尿频率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城市高于农村(53.6%vs.32.0%),已婚者高于离异/丧偶者(44.3%vs.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压力性、急迫性、混合性尿失禁患者实际就医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2%、10.3%和10.0%。不同文化程度、居住地及漏尿量的患者其就医率的差异不全相同(P<0.05);患者就医率随文化程度、漏尿量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城市高于农村(11.8%vs.7.6%),已婚者高于离异/丧偶者(10.3%vs.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甘肃省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较高,为33.0%,患者的尿失禁知晓率不高,仅为32.9%。2.甘肃省成年女性尿失禁就医意向不高,愿意就医的比例为41.6%,高文化程度、城市居民、已婚及初发漏尿的尿失禁患者更倾向于就医。3.甘肃省成年女性尿失禁实际就医的比例很低,为9.5%,高文化程度、城市居民、已婚及漏尿量大的患者,其实际就医的比例更高。4.低收入、低教育程度、丧偶及离异女性、漏尿频繁的患者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第二部分甘肃省成年女性尿失禁生活质量评价目的评价甘肃省尿失禁成年女性的生活质量水平,并探讨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就医意向的影响。方法以调查中自我报告为尿失禁的成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尿失禁影响问卷简表》调查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对患者尿失禁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分析影响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及生活质量对患者就医意向的影响。结果1.所有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平均总分的标准得分为9.67±14.79。生活质量4个维度的标准得分依次为:日常生活维度(12.33±17.88)、交通出行维度(8.26±16.09)、社交障碍维度(8.58±16.80)、心理健康维度(8.97±16.36)。将生活质量分为两个等级,生活质量较差组共419(36.4%)例,生活质量较好组共731(63.6%)例。2.不同年龄、城乡、分娩次数、月经状态、UI类型、漏尿量、漏尿频率、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慢性咳嗽的患者,其生活质量得分不全相同(P<0.05)。3.MUI患者与SUI相比,生活质量更差(OR=2.466,95%CI:1.741~3.494);一周漏尿2~3次患者与一周漏尿<1次相比,生活质量更差(OR=1.876,95%CI:1.285~2.740);,中等及大量漏尿患者与少量漏尿相比,生活质量更差(OR=6.393,95%CI:3.792~10.778;OR=2.974,95%CI:1.126~7.849);合并慢性咳嗽患者与单纯UI者相比,生活质量更差(OR=1.673,95%CI:1.047~2.087)。4.较差生活质量(OR=1.011,95%CI:1.001~1.020)、高文化程度(OR=1.489,95%CI:1.295~1.713)为患者倾向就医的促进因素,离异及丧偶(OR=0.715,95%CI:0.578~0.886)为患者倾向就医的阻碍因素。5.较差生活质量(OR=1.022,95%CI:1.009~1.036)、大量漏尿(OR=1.920,95%CI:1.135~3.250)为患者就医的促进因素。结论1.尿失禁可能导致成年女性生活质量下降,各亚型中混合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最差,漏尿频率越高、漏尿量越大的患者生活质量越差。2.生活质量、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影响患者的就医意向.3.生活质量、漏尿量影响患者是否就医。
其他文献
作为传统油气接替能源,页岩油在我国的能源格局中尤为重要,沉积微相及沉积构型是影响油气赋存与分布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油气勘探过程中必不可少,是地质领域研究的基础。目前,吉木萨尔凹陷实际开发结果与预期成效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芦草沟组的基本地质特征尚不完善,由此阻碍了研究区油气勘探的进程。本文通过岩心观察、全岩分析结合钻、测井等资料,对芦草沟组地层特征、沉积微相、沉积构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芦草沟可
学位
川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是我国页岩气最具有商业开发潜力的层位,然而,该组页岩气地层压力平面上差异大,从常压到超高压均有分布,而地层压力系数与页岩气产量之间存在着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有必要研究地层古温压状态和压力演化过程,明确现今地质历史中超压产生时间和现今压力系数差异原因,这对于揭示页岩气成藏和富集机理至关重要。论文以川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裂缝脉体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裂缝脉体进行岩相学观察,利用
学位
目的:探讨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术前临床应用指征;分析早期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分布特点、检出率、影响检出率的因素;尝试对SLN行病理超分期检测,初步摸索和建立我院病理超分期的操作流程。为本地区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
学位
目的: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SCA)最常见组织学类型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因其进展隐匿,缺乏有效早筛早诊手段,半数以上患者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是传统高发且预后较差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放射治疗(radio therapy,RT)作为此类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时机患者的标准治疗手段,具有较高的失败率和
学位
渗吸驱油是页岩油产出的重要机理。页岩油储层致密,微纳米孔隙发育,强毛管力使其具有强自发渗吸能力,掌握自发渗吸驱油规律,提高渗吸驱油效率,成为页岩油藏提高产量与采收率的重要机制。页岩油储层复杂的微观孔隙结构使其渗吸特性有异于常规储层,并且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对其认识还不足。以吉木萨尔区块页岩油储层作为研究对象,科学问题在于压裂液与储层间的相互作用对原油可动性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地层条件下的自发渗吸驱
学位
页岩油气是非常规油气中的研究热点。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普遍分布,陆相页岩岩性变化快,沉积构造多变,储层非均质性强。传统的岩相划分方案很难准确反映陆相页岩岩石学特征,不利于表征其复杂的沉积变化规律,制约了页岩油气的甜点优选及有利区预测。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陆相页岩岩相划分方案,查明其微观储集空间特征。本次研究选取玛湖凹陷北缘风城组页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元素测井、有机地化测试、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氮气吸附
学位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三位,近20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开始下降,而我国CRC的发病率却仍在逐年攀升,结直肠癌这种增长变化背后的诱发因素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结直肠癌的早诊早治是提高其生存率的关键,因此亟待探索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新型分子标记物,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及个体治疗策略提供新的依据
学位
目的通过构建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在昆虫细胞表达ENO1单链抗体,为宫颈癌代谢治疗提供新的参考方向。方法1.在实验室前期基础上,得到ENO1单克隆抗体H1的可变区基因序列,初步构建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Insect baculovirus expression vector system,IBEVS)的穿梭质粒Bacmid-ENO1mAb。在实验室保存的载体中选择质粒pFast Bac T
学位
目的 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外周血中神经酰胺(Ceramide,Cer)、鞘氨醇(Sphingosine,SPH)及鞘磷脂(Sphingomyelin,SM)的含量变化,进一步探讨Cer、SPH及SM在IC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48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为病例组,轻度和重度
学位
随着压裂增产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越来越普遍,大多数的非常规储层都离不开压裂增产这一步骤,因此进一步提高压裂工艺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油气采收率和改善经济效益。由于砂砾岩非均质性强,储层高效改造与有效加砂难度大,因此,通过研究砂砾岩油藏压裂后支撑剂的沉降与运移情况,对优化裂缝内的铺砂形态、改善压裂改造效果至关重要。目前,粗糙缝内的支撑剂沉降和运移及其影响因素尚无理论公式支撑,因此亟待通过合理的实验模型与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