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EAK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me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物(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在脑缺血再灌中的表达及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20只)、脑缺血组(IS组,n=20只)及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n=2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方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脑缺血组即MCAO2小时后继续梗塞24小时,脑缺血再灌组为MCAO2小时后再灌24小时。对各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各组缺血侧皮质脑组织病理变化,3,5-氯化三苯基四氮红(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测定各组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WEAK蛋白的表达。
  结果假手术组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缺血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均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脑缺血组相比,脑缺血再灌组神经行为评分增高。假手术组未见梗死灶,脑缺血组及脑缺血再灌注组可见白色梗死灶,与脑缺血组相比,大鼠脑梗死面积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9,P<0.05,t=3.553,P<0.05)。脑缺血再灌注组TWEAK蛋白表达显著增多,与脑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3,P<0.05)。
  结论TWEAK很可能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可能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患者管石复位手法(canalith repositioning procedure,CRP)治疗前后抑郁焦虑状态的变化,并分析其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11月被诊断为原发性单侧BPPV的患者52例,其中后半规管BPPV33例,水平半规管19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
目的探索白细胞介素13(IL-13)基因多态性与重症肌无力(MG)的易感性和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80例MG患者和487例健康对照人群,采用SNPscanTM多重SNP分型技术对IL-13基因rs1800925、rs1295685、rs848和rs20541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将MG患者按照发病年龄、胸腺情况、抗体情况组合分为多个亚组,并将MG患者按照Oosterhuis评分分为0
目的:  通过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侧窦(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分别进行统计学研究,初步探寻MRI联合MRV诊断CVST可能的改进方向。  方法:  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CVST患者病例资料98例,均具备DSA、MRI、MRV三种影像检查资料,所得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的要求,性别、年龄不限,对其MRI、MRV、DSA影像学检查
目的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验胸腺瘤患者的胸腺组织中cd25和cd27的表达水平。探讨胸腺瘤患者胸腺组织中CD25和CD27在伴和不伴重症肌无力的表达差异。  方法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胸腺瘤组织:实验组共6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在8~50岁之间,平均23.8±10.7岁。胸腺瘤合并MG组按临床特点进行分型,其中Ⅰ型11例、Ⅱ型10例、Ⅲ型9例、Ⅳ型13例。对照组共20例,男性9例,女性11
研究目的:探讨MoCA量表对PSCI的预测作用,确定适合本地区人群的最佳预测截断值;探讨PSCI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入院医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00例。全面收集所有纳入对象的人口学、影像及临床资料;分别于发病后2周内、3个月时对研究对象进行MoCA、MMSE等认知测试;根据认知水平将所有随
学位
目的:在MPTP帕金森病模型中,有研究已经证实RAGE消融能保护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免于死亡,并减少核因子-κB的激活。我们推测RAGE基因的遗传变异可能与散发性帕金森病(PD)的发病相关联。本研究旨在探索RAGE基因位点-374T/A(rs1800624),-429T/C(rs1800625)和82GS(rs2070600)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P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研究对象和方法:应用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肌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前后阿霉素诱导扩张型心肌病大鼠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肌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免疫机制。  方法将11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扩张型心肌病模型组(DCM组)。模型组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大鼠DCM模型,正常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建立后,DCM组重新分组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组(DMEM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低剂量组(低剂量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程及血压控制情况与颅内动脉血管反应性损害程度间的关系,并探讨脑血管反应性损害程度与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间的关系.  方法:按照高血压病程长短将收集的12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A组高血压病程小于5年,B组高血压病程5至10年,C组高血压病程大于10年;另外,将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控制情况不同分组:D组收缩压控制在140-159mmHg间,E组收缩压控制在160-179mmHg间,F组收
学位
目的:  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P38MAPK在空白对照组、脑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组的表达,探讨P38MAPK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意义,推测P38MAPK对脑出血转化的潜在作用。  方法:  购买100只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模型及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组线栓阻塞26小时后处死取脑;脑缺血再灌注组线栓阻塞2小时后将线栓拔
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型及危险因素分布的特点。  方法:收集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94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OAST标准对其进行病因学分型,并与101例老年缺血性卒中进行比较,分析其病因分型的特点,同时对两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变血管分布进行研究。  结果:青年组TOAST分型的结果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43.6%、小动脉闭塞型(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