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的侵权法保护反思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lu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正在日益发展和深入,个人信息正在成为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在我们正式进入信息社会之前,基于技术的有限性,对作为信息主体的个体或某类主体之间具有联系的信息价值的辨别并不明显。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推动个人信息以更快的速度、朝着更广的方向流通和发展,使个人信息的经济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与此同时也给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带来了不可预估的、潜在的风险。个人信息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只是互联网和数据时代的迅速发展赋予了如今的个人信息新的价值。在我们享受大数据时代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感受的同时,互联网时代的特殊属性必然会给我们个体的信息安全带来潜在的被非法利用的风险。曾经在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份调查报告中表明,目前在我国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的人数比例达到五分之四之多,而在其遭遇到个人信息泄露之后,遭受骚扰电话和推销短信困扰的人数达到个人信息泄露中人数的五分之四,其中既收到骚扰短信、又收到电话推销的人数约为五分之四,只收到诈骗电话的人数约为四分之三,其中大概五分之三的受访者会收到垃圾短信或者广告邮件。我国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针对上述状况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其他相关部分针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及时的展开了严格的执法活动,执法活动涉及到的行业广泛以及其针对侵害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打击的频繁,明显可见在我国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或侵害个人信息权利发生的普遍性。但与往常不同的是,在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与信息时代之前的个人信息相比显示出了不同的价值,如今个人信息的使用价值无可限量,其价值不仅仅被限制在个体之间的信息利用上,而且体现在更多的商业活动中为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的障碍进行消除,除此之外,个人信息还为我们国家投入巨大精力发展的“人工智能”计划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更高的层次而言,个人信息更是我们国家安全概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2021年的今天,在我们国家经济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巨大影响之下,在国家经济发展的紧要关头,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怎样在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又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点课题。在当前的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民法作为保护我们私法权益的重要依据,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制度仍有待增强。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明确规定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不仅赋予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正当性,而且为个人信息侵权救济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而基于当前大数据时代的特殊属性导致个人信息侵权形态的多样化,现有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框架难以满足当代生活中的个人信息保护的紧迫需求。因此,我国现有的民事立法体制在保护个人信息侵权方面暴露出了比较明显的滞后性,使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的价值难以得到充分体现。本文以大数据时代为个人信息保护带来的独特挑战为研究背景,结合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所体现出的价值高、影响范围宽泛以及日益数据化的独有特点,以及对我国现有的个人信息保护现状的剖析,得出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对于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范的完善具有必要性合紧迫性。通过对现有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范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我国《民法典》对于个人信息保护条款内容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的规范,以及几乎所有的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规范全部都分散在不同的法律规范之中,也就意味着我国针对个人信息侵权保护方面缺乏系统性、完备性的规定。除外,通过对以上相关的法律条文的梳理笔者发现,我国在个人信息侵权法保护方面存在个人信息侵权主体难以唯一确定、个人信息侵权责任损害后果认定标准严格、个人信息侵权归责原则单一等问题,其充分说明在当今信息、大数据都充分流通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对于个人信息的侵权法保护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因此,综合以上对大数据时代独有特征的分析和阐述,笔者发现美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存在的行业自律机制,即通过行业自律的机制来提高数据使用者的自律,将数据使用者的自律与信息主体的自力救济相结合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由此而来,对个人信息侵权法的保护可以逐渐减少国家行政的干预,其对数据经济的发展是相当益处的。除此之外,在个人信息侵权保护的立法方面可以以德国的统一立法模式为参照物,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从行为主体、数据的使用到数据的删除的每一个环节都通过统一的法典来规制。综合以上分析,笔者对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个人信息侵权法保护提出几点思考,针对目前大数据时代我国个人信息侵权保护的现状而言,我国现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制需要一部完整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使个人信息侵权责任认定的基本原则更加明确和多元,使个人信息的财产属性更加突出;除外要使现有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更加完善,明确个人信息权具体人格权的定义,明确个人信息作为一项具体人格权的权利和义务,在以保护个人信息为基础的前提下,要完善个人信息侵权救济的各种途径。针对个人信息侵权多元化的独特性,我们在认定个人信息侵权主体时要对不同的侵权主体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在现行的个人信息侵权的损害赔偿机制只以物质损害为赔偿内容的现状下,精神损害赔偿的加入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当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仍不能满足个人信息侵权主体所遭受的损失时,我们可以考虑引入个人信息侵权的惩罚性赔偿机制。除此之外,利用公益诉讼机制对个人信息侵权保护进行规制有利于实现个人信息的全面保护,从而实现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流通的平衡。
其他文献
机器翻译伴随着强大的算法逻辑与语料库技术越来越智能化,在各行业文本翻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机器翻译的质量仍饱受垢病,尤其在词义判断、逻辑结构关系以及文化蕴含表达等方面。本文基于《中国“再平衡”:繁荣背后的经济真相》中文本的英文翻译实践,首先利用百度翻译引擎进行机器翻译,对翻译结果不足之处归纳总结原因,针对机器翻译在这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如下:1)在词汇语义层面,如机械翻译不当、词义
学位
近年来,伴随全球化加剧趋势,在华跨国公司的数量逐渐增多。在华跨国公司内部,沟通现实复杂。多种语言、符号资源、文化因素及专业技能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沟通实践与效果。目前,尽管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跨国公司内部语言的相关研究,但少有研究将语言视为具有互动性的社会实践。通过将语言视为一种社会实践,不同语言之间、语言与其他沟通方式之间的边界将被打破,研究者也将能够运用更为整体和全面的视角分析跨国公司内部复杂的沟
学位
如今,随着中国思想与文化逐渐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和学者将西方经济学起源的目光投向中国古代经济学思想;而中国古代经济学思想要想在世界舞台与古希腊罗马思想共享西方经济学思想起源之荣誉,就不免要有相关经济学文本之英译参与其中。因此,笔者选取谈敏的著作《法国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作为实践材料,旨在译出高质量的译本,望对今后相关经济学领域的英译研究提供些许参考;并力求通过译本使海内外经济学专家和学
学位
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广泛关注了在L1-L2方向上和在L2-L1方向上的翻译启动效应。以往的绝大多数研究都在L1-L2方向上发现了翻译启动效应,但没有在L2-L1方向上发现同样的效应。这种现象被称作翻译启动不对称性。由于对为什么在两个方向的翻译启动效应上存在的不对称性的解释,关系到对两种语言是如何在双语者的心理词库种表征的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的讨论,因此探明不对称现象存在的本质是十分重要的。为了
学位
近年来,文学与经济学跨学科研究呈快速发展态势,涌现出一批优秀研究成果。文学与经济之间的紧密联系得到了国内外文学界和经济学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2019年问世的《重塑社会:十九世纪文学中的政治经济学到经济学之管窥》就是一部厚重的文学与经济学专著。书中,十一位学者围绕十九世纪文学作品中的经济生活描写,深层探讨了有关经济学的热门话题,挖掘主流经济学家所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本项目译介此书对国内新兴的文学与
学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经济早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相应地,经济类翻译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翻译学中也占据了一定地位。然而,相对于其他专门类翻译而言,经济类翻译的研究不够深入细化。本文选取了《债务减免与缓慢复苏:雷曼兄弟破产后的十年》为翻译材料。源文本是美国国家经济局2018年发布的一篇经济研究报告,属于经济类文本,专业程度高,典型的特点便是含有大量的术语、专有名词与缩略
学位
作为四大经典之一,中国戏剧《牡丹亭》以其精美的语言、动人的情节、细腻的人物刻画而享有很高的声誉。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动,古典戏剧翻译成为了外宣工作的重要部分。对于富含社会、历史、宗教、神话等多种文化意象的戏剧作品,译者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实现翻译对等,将源文化的意义内涵传达给目标读者。从1970年代开始,功能主义学派提出了互文性理论,认为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突破
学位
本翻译实践报告基于笔者所参与的上海财经大学慕课《投资学原理与中国市场实践》字幕文本的翻译。本次翻译任务旨在推动中国慕课走向世界,促进国内外投资学学科的交流与发展,帮助国外观众了解中国市场的现实情况。在功能翻译理论以及字幕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笔者总结出经济类慕课字幕文本具有专业性、准确性以及口语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与弗米尔的目的论,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笔者归纳了经济类慕课字
学位
当前我国进入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与传统经济相比,互联网经济具有特殊性。例如互联网行业流行的经营模式为,经营者前期用免费的方式来吸引用户,占领市场,在获得用户信赖后,再通过开发多元的增值服务,获取利润,实现盈利。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并且看似免费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是以消费者支付注意力作为对价的。与此同时,新型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在实践中频发,例如广告屏蔽、流量劫持、“搭便车”等
学位
一般来说,当事人提起确认之诉没有任何限制。大陆法系国家以确认利益要件限制此类诉讼的提起,理论研究已经十分成熟。目前,我国立法中并未规定这一要件,既有规定只能适用于特定情形。然而实务中,不少法院已经运用诉的利益进行说理,但思路并不统一。因此归纳确认利益在我国存在的问题,研究法院应当如何判断确认利益在我国有着理论价值以及现实意义。第一章探讨我国确认之诉的诉的利益判断现状及问题。通过梳理《民事案件案由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