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唑醇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urney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己唑醇是一类重要的唑类杀菌剂,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对真菌尤其是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引起的病害有广谱性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它能够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进而使病菌死亡。己唑醇对黄瓜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检测黄瓜及土壤中己唑醇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己唑醇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确定其半衰期,测定其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为该农药在黄瓜上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   本文建立了简单、灵敏、高效的己唑醇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在0.005~0.05mg/kg添加浓度范围内,己唑醇在黄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1.O%~95.8%,相对标准偏差为2.9%~3.6%;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1.6%~92.6%,相对标准偏差为1.2%~4.2%。最小检出浓度( LOD)为0.0012mg/kg(S/N=3),最小检出量(LOQ)为0.012 ng。   己唑醇在黄瓜中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其在黄瓜中的消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在25.00、37.50、56.25克有效成分/公顷三个施药浓度下己唑醇在黄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5、2.2和2.2天;在施药浓度为56.25克有效成分/公顷时,北京、安徽、海南三地己唑醇在黄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2、2.4和2.1天。   己唑醇在土壤中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其在土壤中的消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在25.00、37.50、56.25克有效成分/公顷三个施药浓度下己唑醇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8.6、18.8和17.8天;在施药浓度为56.25克有效成分/公顷时,北京、安徽、海南三地己唑醇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7.8、15.3和14.9天。   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末次施药后3天黄瓜中的残留量为<0.0012~0.0391mg/kg,低于MRL0.05mg/kg,因此建议己唑醇在黄瓜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为3d。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为前驱体,采用剥离/再配列、膨润/回复法制备大环化合物(冠醚、环糊精)/LDH复合体,通过XRD、FT-IR、ICP、CHN、SEM和TG-DTA等手段研究其
以单分子磁体为代表的纳米分子磁体是目前分子基磁体研究的最热门领域之一。单分子磁体表现出缓慢的磁化强度弛豫作用,显示出类似传统磁体的磁滞行为。近几十年来,分子磁性材料
双金属纳米晶,常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催化等性质,使其在催化、生物医药、光学、磁学等领域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通过有效构筑不同结构、组成、尺寸和形貌的双金属纳米晶,可
金属氧化物是气体敏感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寻找合适的方法改善金属氧化物气敏材料的性能一直是材料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本文利用水热法合成了轴径比可控的梭形α-Fe2O
环氧固化剂种类繁多,但大多数固化剂存在固化温度高或固化速度慢等缺点,而聚硫醇在叔胺的促进下显示出优异的低温快速固化性能。目前,聚醚型聚硫醇全靠进口,为填补国内这方面空白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因其具有极高的表面检测灵敏度而适合于物种表面吸附研究。Ag和Au等贵金属纳米粒子在可见光区发生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效应而增强局域表面光电
本文采用60Co-γ辐照法和脉冲辐解法研究了乙酰甲胺磷(Acephate)稀水溶液的辐射降解。以Acephate的降解率、辐照后剩余的Acephate浓度及生成的无机离子浓度为指标,研究了无氧
本研究合成、表征了3个Ga-水杨醛氨基酸Schiff碱二元配合物(Ga(Li)2,L1:水杨醛甘氨酸Schiff碱,L2:水杨醛丙氨酸Schiff碱,L3:水杨醛酪氨酸Schiff碱)和6个Ga-水杨醛氨基酸Schif
近年来,随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过渡金属催化的碳氢键活化成为了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碳氢键直接参与的偶联反应成为碳碳键构建的一种高效便捷途径。在C-H键直接参与C-C键形成的方法中,C-H键与有机金属试剂的偶联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选择性好等特点,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以廉价易得的铁络合物作催化剂,以8-氨基喹啉作为导向基团,实现了芳基C(sp~2)-H键与烯基铝试剂的活化偶联反
学位
对于实际发生的化学反应体系(包含很多自由度),当今的计算机无法精确求解Schr(o)dinger方程。人们往往只对整个体系中的极少部分感兴趣,而把其他部分看成是体系所处的环境并只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