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属花粉和户尘螨对鼻黏膜上皮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aogaoh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指特应性个体鼻黏膜暴露于变应原后发生的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 E)介导的的非感染性慢性炎性反应。AR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痒、鼻塞和流清水样涕等症状。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AR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目前影响全世界人口的10%~40%。AR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可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已经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根据变应原种类将AR分为季节性AR和常年性AR。季节性AR常见致敏原为花粉、真菌等季节性吸入物;而常年性AR常见致敏原为户尘螨(house dust mite,HDM)、动物皮屑、蟑螂等室内常年性吸入物。花粉是季节性AR的主要变应原。由于地理条件、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植物的分布存在明显地域性,因此造成了花粉播散的区域性特征,如蒿属花粉是我国北方地区夏秋季节最常见的变应原。HDM是常年性AR的首要变应原。HDM的分泌物、粪粒、蜕皮及螨尸都是强烈的变应原,易感人群接触或吸入后就会诱发变态反应,引发AR。然而目前对于蒿属花粉和HDM引发的AR的具体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尤其是二者所引起的鼻黏膜及黏膜下反应的不同没有对比研究,也造成了临床上治疗的困惑。因此开展蒿属花粉和HDM在AR发生过程中相关分子机制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价值。上皮屏障作为第一道防线,对于保护宿主免疫系统免受有害病原体的侵害至关重要。鼻黏膜上皮细胞作为鼻腔内部的物理屏障、化学性屏障和免疫性屏障在抵御变应原、病原体和其他外来颗粒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对不同变应原的研究中均发现存在对鼻黏膜上皮细胞的破坏,例如蒿属花粉和HDM变应原可以破坏鼻黏膜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并促进相关炎症因子的释放。已有研究表明桦树花粉变应原可以进入鼻黏膜上皮细胞,这一过程可能是由于小窝蛋白相关的内吞途径介导的,而进入上皮细胞中的变应原可能会诱发上皮相关的信号通路的改变。另外,研究表明,HDM中的变应原可以引发上皮细胞相关的免疫反应,介导相关炎症因子的释放,引发变应原相关的细胞凋亡。然而目前蒿属花粉和HDM中的致敏蛋白Art v 1和Der p 1是否能够进入人鼻黏膜上皮细胞系(human nasal epithelial cells,HNEp C),进入上皮细胞后的变应原可以与哪些蛋白质相互作用进而调节上皮细胞中具体信号通路的变化仍未见报道,因此探究Art v 1和Der p 1能否进入鼻黏膜上皮细胞,阐明变应原进入后上皮细胞中相应信号通路的改变将为阐明AR的发病机理奠定基础。因此,为了探究蒿属花粉和HDM主要致敏蛋白Art v 1和Der p 1在鼻黏膜上皮细胞中发挥的生物学作用,本研究首先对季节性与常年性AR鼻黏膜上皮细胞进行测序,明确其中的基因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基因的信号通路富集。此外,我们体外表达纯化Art v 1和Der p 1蛋白,研究鼻黏膜上皮细胞中与Art v1和Der p 1相互作用的蛋白,同时对Art v 1和Der p 1蛋白刺激后的鼻黏膜上皮细胞中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进行探究,分析变应原Art v 1和Der p 1可能调节的信号通路,阐明变应原在鼻黏膜上皮中的影响及具体分子机制。主要结果如下:一、季节性与常年性AR鼻黏膜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蒿属花粉过敏AR患者在炎症反应、TNFα/NF-κB信号通路、IL2/STAT5信号通路显著上调,可能促进炎症反应;HDM过敏AR患者在G2M、E2F、MYC显著下调,可能抑制细胞增殖。TNF与CDK1分别为有最多相互作用的蛋白,推断TNF与CDK1可能分别在蒿、HDM过敏AR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二、HNEp C与Art v 1和Der p 1的蛋白相互作用分析。为了后续探究Art v 1和Der p 1蛋白在鼻黏膜上皮细胞中的相互作用蛋白和分析致敏蛋白刺激HNEp C后细胞中转录组学的变化,我们成功构建同时含有GST标签和His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对致敏蛋白Art v 1和Der p 1进行诱导表达,使用Ni-NTA-Agarose对蛋白进行体外纯化,为后续的实验奠定基础。此外,我们体外构建表达并纯化含有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Art v 1和Der p 1融合蛋白,通过带有荧光的致敏蛋白我们发现Art v 1和Der p 1可以进入HNEp C细胞中。我们将体外表达纯化GST-Art v 1、GST-Der p 1蛋白与HNEp C细胞全蛋白进行共孵育,通过GST pull-down技术富集Art v 1和Der p 1在鼻黏膜上皮细胞中的相互作用蛋白并利用质谱技术对相互作用蛋白进行鉴定,通过对这些蛋白进行富集分析发现这些蛋白功能和信号通路主要富集在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细胞骨架、细胞膜、内吞途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三、HNEp C接触Art v 1和Der p 1重组蛋白后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为了探究变应原Art v 1和Der p 1对HNEp C的影响,使用体外纯化的变应原Art v 1和Der p 1处理HNEp C细胞,并对处理后的细胞进行RNA-seq分析,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HNEp C在变应原处理后发生改变的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基因富集分析。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我们发现,与质谱鉴定后的蛋白质功能富集相似的是,我们同样富集到了与细胞黏附和紧密连接相关的信号通路,这表明变应原一方面可能通过与黏附蛋白相互作用裂解相关蛋白质,还可能通过转录水平调节细胞黏附和紧密连接相关蛋白的表达破坏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和上皮细胞屏障功能。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差异表达基因在细胞凋亡的正向调控、细胞增殖的负向调控和程序性坏死中存在富集。四、Art v 1和Der p 1通过影响HNEp C的细胞焦亡参与AR的发生发展。细胞焦亡作为细胞程序性坏死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上皮细胞相关的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以上的研究我们发现变应原Art v 1和Der p 1可以介导HNEp C中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和程序性坏死的正向激活,而细胞焦亡相关信号通路由于缺少KEGG和GO中的基因注释无法被富集。在对Art v 1和Der p 1处理HNEp C转录组学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IL-1β基因转录水平上升,作为细胞焦亡信号中的关键蛋白,IL-1β基因转录水平上升提示细胞焦亡途径的激活。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发现变应原Art v 1和Der p 1处理后HNEp C细胞膨大,并且有许多气泡状突出物,同时细胞中Caspase-1活化,LDH和IL-1β释放增加,表明Art v 1和Der p 1介导HNEp C发生细胞焦亡。综上,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分析了季节性与常年性AR患者鼻黏膜上皮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差异,揭示了二者生物学机制的可能差异。随后,对HNEp C中Art v 1和Der p 1的相互作用蛋白进行鉴定和富集分析,同时对致敏蛋白导致的HNEp C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并对细胞焦亡途径进行验证,阐明Art v 1和Der p 1通过影响HNEp C的细胞焦亡参与AR的发生发展,为蒿属花粉和HDM变应原介导的AR的发病机理的深入探究以及精准治疗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胁。目前胰岛素是最有效的临床治疗糖尿病药物,但长期的注射给药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与痛苦。因此,口服胰岛素制剂的研发,已成为糖尿病治疗研究领域的热点。在传统中医治疗中,蚕蛾是治疗消渴病的组方主药,很早人们就发现蚕蛾具有治疗消渴病的药效学作用。近年来相关研究人员应用蚕蛾粉、蚕蛾粗提物进行了抗糖尿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表
学位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虽然首选手术治疗,但40-50%患者有复发及转移的风险,其后多无有效治疗方法。肿瘤免疫治疗具有特异性的肿瘤抑制作用,为复发或有转移灶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成为第四类肿瘤治疗手段。但是,肿瘤免疫原性差和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限制了免疫疗效,其中,丰富的肿瘤基质有效地形成了物理屏障,抑制药物渗透的同时,
学位
背景:在颅内恶性肿瘤中,胶质瘤是占比最高的原发性肿瘤,由于胶质瘤的高度异质性,往往难以治疗。依据胶质瘤的恶性程度,胶质瘤被划分为WHO I-IV级。其中接受手术治疗和同步放化疗及TMZ维持治疗的GBM患者,统计数据显示他们的中位生存期不超过15个月,五年生存率经统计仅约为8-14%。尽管近年来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理念不断更新,但由于胶质瘤的高度异质性特征,现有的治疗方法未能对胶质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疾病
学位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
期刊
研究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躯体感觉神经元系统损伤或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慢性痛。通常表现为顽固的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异位痛和感觉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药物疗法是目前临床中治疗NP的主要手段,例如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片类药物、利多卡因、加巴喷丁、抗惊厥药等,但并未取得满意的疗效,且多数镇痛药副作用较大,如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易产生
学位
研究背景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缺血性心脏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氧化应激是缺血性心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负面作用,可以导致心肌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死亡。氧化应激通过多种途径激活心肌细胞自噬,适度的自噬可以维持心肌细胞功能,但过度的细胞自噬会诱导心肌细胞发生死亡。ATG12蛋白是自噬过程中类泛素偶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参与了自噬体膜的形成过程。深入探究氧化
学位
研究背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幸存者中会有部分患者发生肾脏纤维化,并逐渐进展至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终末期肾病,这给国家医疗和个人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损伤后修复不良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是肾脏纤维化的主要因素。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大量的能量供应,因此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并且主要依赖于脂肪酸氧化(Fa
学位
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导致牙槽骨进行性破坏,是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传统的牙周炎治疗手段,如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翻瓣术和膜龈手术等,均以控制炎症和减少牙周袋深度为目的,而不能重建受损的牙周组织。引导组织再生术(GTR)是以修复牙周支持组织和创建新的牙周附着为目的的治疗手段,其原理是利用膜性材料作为物理屏障,防止牙龈上皮和结缔组织侵入缺损区,为牙周膜细胞和成骨细胞创造足够的空
学位
为了研究前黑色素小体蛋白17(pre-melanosomal protein 17,PMEL17)基因第10外显子上有关显性白羽突变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雪域白鸡群体中的分布情况,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基因型,利用POPGENE 1.32软件计算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哈代-温伯格平衡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雪域白鸡群体中PMEL17基因有Ⅱ、Ii和ii 3种基因型
期刊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MS的缓解期治疗以DMT药物为主,但其疗效有限,且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探寻新的治疗方法极为重要。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作为MS的经典动物模型,在MS的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CD4+T细胞中的两种细胞亚型Th1、Th17可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破坏血脑屏障,并向中枢迁移,诱导CNS炎症,导致白质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