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其植株再生技术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de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8个青花菜F1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研究了影响小孢子胚胎发生、发育及植株再生的几个主要因素,并对小孢子胚胎发生及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同时对获得的小孢子植株进行倍性鉴定,探讨了植株再生过程中染色体加倍及移栽技术。通过本研究,旨在完善青花菜小孢子培养技术。试验获得以下结果:1)基因型是影响青花菜小孢子胚诱导的关键因素之一。在8个供试材料中,5个获得了胚状体,占供试材料的62.5%,3个获得再生植株。其中Q7胚诱导率最高,达14.5胚/皿,XLX最低,为0.17胚/皿。2)花蕾大小对小孢子培养效果有很大影响。通过对4个青花菜基因型不同花蕾长度花粉染色观察表明,当花蕾长度为3.5-4.5 mm时,小孢子单核靠边期比例为54.6%-73.7%,是游离小孢子培养的适宜时期。3)较低大量元素浓度有利于青花菜小孢子胚诱导。利用大量元素减半的1/2NLN-13培养基不仅扩大了出胚基因型范围,胚状体诱导率也得到很大提高。4)活性炭对小孢子胚胎发生和发育有促进作用,对难成胚基因型作用效果尤为显著,适宜添加量为1滴/皿(约0.1 mg/mL)。5)蔗糖发度的影响。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以13%为宜,但采取1/2NLN-17—1/2NLN-13(1/2NLN-17培养2 d后转入1/2 NLN-13)改变蔗糖浓度的方法更有利于诱导小孢子胚胎发生。6)高温预处理时间的影响。对于难出胚基因型,32℃预处理小孢子48 h与在相同温度下处理24 h相比,可以有效的促进其出胚。7)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细胞学观察表明,青花菜小孢子胚胎发生存在A(不对称分裂)和B(对称分裂)两种基本途径,但以B途径为主。8)植株再生因素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胚状体的胚龄为30-35d且发育健壮子叶型胚再生成苗率最高,胚龄大于40 d成苗率显著降低。诱导青花菜胚状体成苗的适宜培养基为琼脂含量为1.2%的MS或B5培养基。9)“MS+3%蔗糖+1.0%琼脂”是青花菜小孢子植株继代和复壮培养适宜的培养基,“MS+0.2 mg/L NAA+3%蔗糖+0.8%琼脂”是小孢子植株生根适宜培养基。10)再生植株倍性鉴定与加倍。倍性水平分析结果显示,青花菜小孢子再生植株多数为单倍体,有少数四倍体和一倍、二倍嵌合体,二倍体率为30%-35%。经鉴定为单倍体的植株,用2%秋水仙素进行加倍。
其他文献
淀粉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碳水化合物。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块茎中约含17%的淀粉,是生产淀粉的适宜作物,其淀粉已成为食品和工业的重要原料。淀粉由支链和直链淀粉构成,高支链淀粉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溶解性、粘滞性和透明性,适于作增稠预制剂、乳化剂、粘着剂等;工业方面广泛用于胶带和粘合剂,在造纸、纺织、建筑、石油化工等工业也有广泛用途;高直链淀粉水溶性很低,分子间易结合,易发
甜樱桃(CerasusaviumL.Moench)是我国北方落叶果树中,继中国樱桃之后,果实成熟较早的果树树种之一。在调节鲜果淡季,均衡周年供应,和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随着人
1-甲基环丙烯(1-MCP)通过阻断乙烯与受体的结合,抑制乙烯所诱导的各种生理生化反应,降低呼吸强度,延缓成熟进程,从而达到延长园艺产品贮藏寿命的效果。1-MCP对园艺产品保鲜效
通过对液压伺服系统的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案的讨论研究,建立了该控制方法的系统数学模型,并采用MATLAB软件包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其仿真结果很好地拟合了理论分析。 Through the disc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对水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果实高庄端正、外形美观、色泽艳丽,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套袋技术是调控果实着色的主要技术,金冠苹果个头大,成
柑橘是世界和我国的重要果树,我国柑橘成熟期主要集中在10-12月,通过调整品种结构以及采用适当的栽培措施延长鲜果供应期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本实验以目前我国正在推广的红肉
茶叶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传统的名优绿茶中,龙井茶,特别是西湖龙井的地位举足轻重。目前,除西湖龙井外,新昌大佛龙井、嵊州越乡龙井、磐安生态龙井、淳安千岛湖龙井、萧山湘湖龙井等龙井茶“区域子品牌”已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形成了茶叶界独一无二的龙井茶“品牌板块”,也引起了业界高度关注。同时,以西湖龙井为例的部分名优茶市场依然广泛存在“以假乱真”的现象,为了给消费者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以及
龙眼是我国南方亚热带特产名贵水果,我国科学工作者已就龙眼分类和鉴别做了一些工作,但已有的研究仍然存在部分品种分类结果不一致的现象,不利于龙眼生产发展;并且近年来福建省新
临床资料患者,女,52岁,发现颈后肿物10年,生长加快1年入院。患者10年前无意发现颈后有一肿物,如核桃大小,较硬,无疼痛,逐渐长大,近1年肿物生长较快,如乒乓球大小。查体:颈后
本文回顾了茶园害虫生态控制产生的背景。探讨了茶园害虫生态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并总结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在此基础上确立一套茶园害虫生态控制的基本模式,利用这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