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变更与地方财政压力研究:市委书记更替的视角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zi77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财政压力状况一直被学术界与决策层重点关注,关于财政压力的经济效应,众多学者已经对其展开了丰富探讨。同样,本文延续了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关注,但与其有所不同,本文重点探讨影响地方财政压力的关键因素。因此,立足于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与官员晋升理论,从中国以“GDP增长”为核心的政治激励及“中国式财政分权”为代表的财权激励的现实背景出发,探索政府间“横向竞争”与“纵向对比”的氛围下,官员晋升制度中的官员变更现象对地方财政压力有何影响?若有,官员变更是依赖于何种手段影响地方财政压力?为回答上述两个现实核心问题。构建了官员变更与地方财政压力之间的理论研究框架,收集了2005-2015年的市委书记更替、财政压力以及其他宏观经济面板数据,尝试以实证研究为核心,细致的解答上述疑问,研究之后有了如下发现:
  第一,首先构建了基准固定效应模型,结合理论分析提出的研究假设,发现官员变更将加剧地方财政压力,官员变更后,地方财政压力升温。上述研究发现也做了一些稳健性测试消除了挑战该结论稳健性的威胁。具体的稳健性测试是:其一,控制了不同类型的模型标准误设定形式,如标准型标准误、异方差稳健型标准误与自相关聚类型标准误,结果显示结论的准确性不受标准误设定样式影响;其二,选择了多样化的估计模型,如随机效应模型、混合回归模型、改进固定效应SCC模型与GMM动态面板模型,结果显示我们的结论不会因模型设定差异而随之改变;其三,替换了被解释变量财政压力的度量方式以及控制了官员年龄与教育等个体因素,结果显示我们的结论在替换变量以及控制官员个体因素之后仍然稳健;其四,检验了2008年金融危机事件、2010年央地政府教育事权改革以及2013年“营改增”央地政府财权收入改革的冲击,结果显示上述事件与改革并未动摇官员变更加剧地方财政压力的研究结论。
  第二,为应对官员数据样本可能的样本自选择问题对本文估计的偏差,采用普通PSM倾向得分匹配模型与逐年PSM倾向得分匹配模型重新推断官员变更与地方财政压力,估计结果显示,当排除样本自选择偏差后,官员变更对地方财政压力依旧呈现显著正向影响。同时,也应用工具变量模型,将省内年度官员变更总次数作为官员变更的工具变量,尝试以工具变量模型解决官员变更与地方财政压力之间的反向因果以及遗漏变量问题。最后,工具变量模型显示,省内年度官员变更总次数作为官员变更的工具变量是合理的,当消除反向因果与遗漏变量后,官员变更对地方财政压力依然正向显著。
  第三,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构建递归方程,检验官员变更影响地方财政压力的中介路径。结果显示,官员变更将以削弱征税努力、扩张生产性支出以及推进土地投资的方式影响地方财政压力,使得地方财政压力升温。
  第四,进一步分析了市场化资本环境与信息化监督环境对官员变更的交互影响以及对地方财政压力的边际效应。回归显示,无论是市场化资本环境还是信息化监督环境都将削弱官员变更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加剧效应,市场化资本环境与信息化监督环境水平越高,越能替代官员变更对地方财政压力的正向影响。
  依据本文研究结果,首先提出了稳定官员任期、深化多元官员考核体制的建议;其次提出了完善分税制改革建议,并警惕官员变更通过征税努力、生产性支出与土地投资等手段加剧地方财政压力;最后提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进程以改善资本投资环境的建议,以及提出了加快推动信息化进程改善社会监督环境的建议。
  
其他文献
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先验演绎”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但是,一直以来,这一部分都因为包含着太多的重要概念与复杂论证而引起研究者们的诸多争论。总体而言,这些争论主要围绕着先验演绎的主旨、结构与概念而展开。在本文中,我们就将从第二版的结构入手,在对其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加以重构。同时,对于其中充满争议的基本概念以及先验演绎的主旨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阐明。  就先验演绎(第二版)的结构而言,本
学位
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转向语言,使得语言继本体论和认识论之后,成为哲学家们思考的主题。本论文旨在探讨在此哲学思潮中所发生的有关语言意义观的一个根本转变,也就是从传统的意指思路转向意义生成论。  传统语言观在考虑语言意义来源的时候,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以意指关系来解解释语言如何有意义,也就是认为语言是通过意指某种外在于语言的东西(可以是观念、对象、事态、体验等等)来获得其意义的。胡塞尔在《逻辑研究
学位
本论文以王阳明高弟邹东廓(1491—1562,名守益,字谦之,号东廓,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人)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其思想内涵和结构,并将对其个体哲学思想的研究纳入到整个阳明学分化、演变的历史进程中来确定其个体的思想史定位,借以考察其个体的思想特色和整个阳明学在中晚明的发展特点。正文共分四章,现概述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首先阐述明代的社会变迁与学术变迁的历史概貌以作为东廓之学乃至整个阳明学兴起、成长、
学位
宗教多元并存的事实引发了信仰者在信念合理性方面的知识论问题。本文旨在勾勒这些问题所展现之研究面貌,它将力求阐明:(1)它们是些什么样的问题;(2)如何从知识论上对它们作出思考和回答,毕竟,不少学者为这些问题所吸引,提供了不少有意思的思考。它还包括,(3)有关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与论证分析。  宗教多样性的这些知识论问题是在以下“宗教多样性情境”的三点约束条件下引发的,这三点条件同时也是该情境的三点基
本文以研究《庄子》之“道”、“言”、“艺”理论的相互关系及其与《庄子》其它相关核心概念的相互关系为主题。全文分为“道”、“言”、“艺”论三个部分。  本文主要以《庄子》三十三篇文本中各重要概念的不同思想语境和逻辑关系梳理《庄子》以本原为中心、以知、心、形、言、艺等概念为骨干的“道”的体系。在此体系下较详细考查与论述:《庄子》所谓“本原”(即狭义的“道”)是生归万物、超越万物、内在于万物又包容万物的
学位
上世纪四十年代,以美学的名义对《庄子》的研究就已经在中国大陆兴起,并且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庄子》思想与中国传统艺术之间的关系得到深入讨论。《庄子》在美学上的重要价值得到广泛认可。“庄子美学”已经成为一个被学术界接受的术语。纵观这些研究,我们会发现《庄予》中几乎所有重要思想都可以与中国艺术关联起来。它们都能被称作“美学”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庄子美学”的内涵和外延必须得到澄清。在什么意义上我
学位
近年来养老金待遇的连续提升,引起了公众的广泛注意,养老保险事关我国2.64亿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能否得到保障,因此养老事业是我国政府和民众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改革使得我国的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变大、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养老金待遇水平也不断提升,从总体上来看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趋势越来越好,但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跨省市进行流动,导致地区间的养老负担产生巨大差异,目前实施的省级统筹并
学位
我国经济建设得益于改革开放在世界范围内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如此快速的经济增长是依靠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取得的,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给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位置。习总书记提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学位
2020年我国完成了全面脱贫,实现了小康社会,在国家政策、资金等一系列的支持下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还存在消费动力不足以及与城镇居民收入有较大的差距等一系列短板。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农村发展方面,我国新的任务是要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与城镇间的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在面对农村基础设施差
由于近年来云南省沿边县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加大,提高财政支出效率,优化财政支出配置显得尤为重要。沿边县2009年至2018年间财政支出总额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沿边县财政支出总额由2009年的196.76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735.57亿元,其年均增速高达15.78%,财政支出的合理有效性有利于政府资源配置,能够更好的履行政府职能,最终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故此,如何评判财政支出效率的是否有效成为研究问题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