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意象思维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zi7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象思维作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重要组成之一,与西方注重抽象思维方式的差异显著,导致我国意象思维在取象比类方式中与西方的实证研究方法有明显不同。意象思维的含义在于,它既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概念符号去理解对象世界的抽象意义,它还能够以直观性的类比推理形式去把握和认识对象世界的内在联系。意象思维本是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如果片面的认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只有具象思维而否定抽象思维是不科学的,应当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正确认识中国与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这对于全面客观的认识中国古代意象思维非常重要。《周易》作为我国意象思维的重要典籍,对中国传统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虽然有些学者对此有所研究,但从心理学、文学或医学等层面进行研究的论著居多,关于哲学层面的论著也只是从某一侧面予以阐释,而将《周易》意象思维置于中国传统哲学发展的全过程中,进行深入研究的论著尚不多见。
  本文采用历史的、逻辑的、比较的、发生学等研究方法,试图从哲学认识论层面对意象思维从整体上予以把握,进而反思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文化特质。基于对《周易》思维方式的研究现状,通过追溯意象思维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周易》意象思维的主要表现,进而阐述《周易》意象思维的特点和历史影响,主要从以上三个部分加以论述。
  第一部分主要回溯意象思维的萌芽与形成。在这漫长的进程中,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人服从于习惯逻辑,产生了实象思维;直到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逐步由直立人进化为智人,其认知方式也在实象思维的基础上产生了形象思维,并服从于经验逻辑,将原有的实象思维作为形象思维的辅助工具渗透在整个思维活动中;新石器时代和金石并用时代,即“现代人”,这是在前两种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抽象思维。直到殷周时代,在占噬文化与宗教活动盛行的背景下逐步发展演变形成《易经》,其中包括古代先民对天地自然万物的认识,形成早期的意象思维;战国后期《易传》的形成,是先民意象思维在不断完善的表现,可以说《周易》是中国早期意象思维的主要标志。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周易》意象思维的主要表现。《周易》是一部通过“象”来达“意”的著作,在卦象、爻象、数象中所取之象是古代圣人通过仰观俯察、远近择取而形成的结果。观物取象是《周易》意象思维的主要表现之一,它涵盖早期人们对天地自然万物的认知与总结,而《周易》中的六十四卦皆有名称,卦名作为《周易》语言体系中的重要组成,言以明象是《周易》意象体系的主要互动方式,它是连接象与意之间的纽带,象以尽意作为意象思维的目的和归宿;制器尚象作为《周易》意象思维的功能也是重要的组成。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周易》意象思维的特点和历史影响。《周易》意象思维表现出象征性、多义性、简易性、融合性和概括性等诸多特点,并奠定了隐喻性,提喻性和情感性等意象思维形式的基础,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周易》意象思维贯穿于中国哲学发展的终始,而我国先民正是在意象思维基础上逐步形成一套体认天地万物的理论体系,从而实现对形上之道的追求,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电子设备的普及,目前很多人的阅读是通过网络等方式进行的。数字阅读的图文声像信息,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感受,而且其获取方便、价格相对低廉、信息海量及传播迅捷方式等优势更是纸质资源所无法比拟的。同时应该注意到,纸质阅读也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在高校图书馆中,各个高校更是为了迎接教学水平评估,尽力保证文献资源建设的投入,争取达到教育部规定的硬性指标,纸质图书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但现在高校图
当今世界,“互联网+”技术掀起了一场影响全球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大变革,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同时,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一系列新兴的信息技术,开始融入政府治理。政府门户网站作为各级政府公开信息、提供服务的官方网站,服务于全体公民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与此同时,政府门户网站也是政府与公众进行沟通互动的渠道之一。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推动政府门户
学位
如今,利用微信营销已经成为商业运营中重要的营销渠道之一,据《2018年微信年度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微信的读者数量已经达到了10亿读者的庞大规模,其覆盖群体范围广,读者活跃程度高,信息传递具有及时性和互动性。随着微信营销的不断发展,其未来发展仍具有广阔空间。目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也在顺应当下互联网发展热潮,纷纷开通微信公众号,加入了微信营销的大潮中,使得阅读推广营销方式逐渐多元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新兴技术的一种,以其独有的浸入感、互动感和构想性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势必会对高校图书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虚拟现实技术及设备又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何将高校的各种资源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提高高校图书馆用户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利用率会是高校图书馆引进和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的之后所要面临的问题之一。  本文以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为基础,结合访谈结果设计并构建了以成就期望(P
在数字经济时代,个人信息收集使用的场景拓宽了,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变得更方便的同时又面临着隐私泄露和滥用的隐患。公众越来越重视个人信息的保护。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站”已经成为网络化、数字化系统不可缺少的关键组成部分。网站发布的隐私政策既是机构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也可被用户视为可信赖性的信号。如果网站隐私政策能够清晰明确地传达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目的、内容和方式,以及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各项措
在信息经济的大环境下,个人信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信息服务企业为提升企业竞争力、保证个性化服务需要用户提交个人信息,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需获得用户的知情同意,所以更加需要用户有较高的判断给予“同意”的知识和能力。在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觉醒、隐私自理条件下个人隐私保护能力不足、信息服务与信息获取对用户隐私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在理论上构建信息用户隐私素养内
加尔维诺·德拉-沃尔佩(Galvano Della Volpe,1895—1968)作为“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的创始者和思想领袖,他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围绕德拉-沃尔佩的科学技术观进行研究,在梳理现代实验科学的唯物主义逻辑的基础上,挖掘德拉-沃尔佩科学技术思想的深层次内涵,并对其科学统一的思想进行补充与延伸。在现代实验科学的逻辑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现代物理学、现代生物学、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 年10月28 日),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学家、教育家。在欧洲思想史上,被认为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是英国最早的经验主义者,同时被称为“自由主义之父”,在伦理学领域产生极大影响。他坚决反对天赋观念论,提出道德源于经验说,坚持经验主义作为伦理学说的基础,对自由主义的研究探索,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的来源与发展
环境伦理理论的出现和发展及其践行都离不开教育,特别是在高等院校实施环境伦理教育。只有通过教育使环境伦理深入人心,才能对发展实践的价值合理性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规范,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合格的大学生不仅要有相应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要有环境保护意识。当前高校环境伦理教育并不理想。很多高校尚未对这项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高校环境伦理教育的普及率很低,大学生的认知度不高。
学位
近年来,凭借互联网的优势,公益众筹活动得到迅猛发展,且不断普及,让公益众筹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常见的一种生活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众筹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诸如诚信缺失,偏离公平正义等社会问题,公益丑闻不断,公益组织公信力屡受质疑,冲击着公民的慈善热情。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维护公益众筹的正当性并切实发挥其应有作用?的确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虽然学术界在行为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对公益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