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微重力操作训练设备的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mangshengs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使航天员的舱外操作和在地面的动作有很大的不同。为了高的可靠性,航天员在舱外的操作需要在地面做长时间的训练,同时,一些安全保护措施也需要在地面做充分试验与验证才能使技术成熟并投入使用。所以通过物理方法在地面实现模拟太空微重力环境实现对航天员的训练和试验,是航天员安全进入太空完成各种操作的基础。本文采用静压气浮技术,设计了可供宇航员操作训练的三自由度微重力模拟系统,并对该系统基础技术微重力环境动力学以及气浮流体力学进行了理论建模、仿真计算和实验研究。本文完成了宇航员三自由度微重力操作训练系统的完整设计。该系统将模拟太空站和穿航天服的航天员分别放置于气浮台上。太空站模拟器上安装了电连接器的装拆操作组件(推拉操作)和螺栓螺母装拆的操作组件(扭转操作),可供站立于另外一个气浮台上的航天员做推拉以及扭转操作训练;当两个气浮台供气后,气浮台与支撑平台之间产生气膜,使气浮台在平台上自由移动与转动,从而模拟三自由度的微重力运动状态。对太空站系统和航天服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形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得出了气浮平台在平移运动、旋转运动以及二者的复合运动中的速度在不同坐标系转化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建立了气浮台的运动学方程以及二维平面内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了与实验平台相对应的系统3-D模型,利用ADAMS软件,得到了气浮台在推拉操作以及扭转操作工况中不同力、力矩作用下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关系。平面静压气浮是通过节流小孔将外部气源提供的压缩空气导入平面运动副的间隙,从而建立静压支撑。本文通过流体力学方法建立了描述该过程的数学模型,并采用FLUENT软件仿真,获得了气体在节流孔和气腔内的压力、密度、流速分布云图,从而计算得到的承载力,得出轴承的几何参数如气腔直径、深度、轴承外径、节流孔直径等参数与轴承承载力的关系。为了验证理论研究的结论,对气浮台的承载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不同供气压力下气浮台的承载能力进行了测试,得出供气压力对轴承承载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可靠性。论文研究为多自由度航天微重力地面模拟技术的开发提供了基础,也为气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国内列车一次次大规模提速,对钢轨的平顺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钢轨的质量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钢轨本身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关切到旅客的安全。当前,钢轨焊接多采用闪光焊接工艺
天然介质中存在大量复杂地形,这些地形都具有各种各样的缺陷,例如裂纹、圆形衬砌和半圆形凹陷等,在地震波作用下,缺陷处的动应力集中问题比静态时更复杂,严重影响了居民安全和城市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探究性教学主要以知识的获取和问题的发现及解决作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
转子是旋转机械的核心部件,转子模型的精确表达是振动分析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更加精确的描述转子局部的裂纹和提高转子模型的精确数学表达,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立体晶格式转子模型,立体晶格式转子模型是将转子离散为按一定规律排列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粒,相邻两晶粒轴向方向用无质量的杆连接,纵向方向用无质量的弹簧和扭簧连接,并忽略晶粒间纵向方向上的距离。传递矩阵法是一种描述多体系统有效、方便的方法,传统的传递矩阵
室内轮式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的自主定位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实现机器人自主导航的关键技术。机器人定位技术主要有:相对定位与绝对定位。相对定位技术是机器人在未知环境
本文运用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竹节纱织物组织结构和布面特征的自动识别。 在竹节纱织物组织识别方面,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效的织物组织结构识别算法-模糊C-均值
本文首先以2-RPU&2-SPS空间四自由度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用SolidWorks软件对其建立了三维模型,通过对该机构三维模型机构原理图的研究,分析了该机构的运动学,包括运动学位置正解、运动学位置逆解、工作空间、奇异位型和传动性能,在此基础上,对该并联机构用牛顿-欧拉法进行了动力学逆解的研究分析,其中包括对各支链的速度以及加速度的求解,然后建立了机构动力学逆解方程,最后用Adams软件和Mat
碳纤维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在复合材料领域应用广泛。但其强度不及理论值的5%,模量不及理论值的68%,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γ射线辐照作为高效的改性技术,可显著提高碳纤维力学性能,
随着国际国内时装日趋高档化,毛织品向高支、呢面细腻的方向发展,为使中厚花呢具有呢面细腻、光泽自然、柔和、高档优雅等特点,采用精梳毛纱生产粗花呢来替代传统粗纺粗花呢。精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和变革,科技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在当前教育深化与改革的过程中,绿色化学观念、化学思想和实际要求已经成为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