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英译及其传播 ——以北大版《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为中心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hy_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学批评史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千年传承的集大成,是中国优秀文化、华夏气质、艺术精神的高度浓缩。作为独树一帜的优秀文化,在与世界的文论交流中却处于“失声”的状态。对外汉语教师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星星之火,肩负着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责任,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中国文学理论的传播不仅能够提升汉语国际教育者的文化素养,又能够带动学生学习中国文学、文化的兴趣及深度,从而转变汉语教师从简单的文字教学到系统的文化教学,形成完整体系的汉文化教学,真正做到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传播中国古代文论是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一环,然而,系统学术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著作在海外研究热度不够,甚至是冷落状态。为此,本文将梳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展脉络,以北大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著作为研究中心,探析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基本框架,以及包含于其中的学术特性、文学观念、文学批评理论价值。从汉语国际推广的角度出发,对文论术语的核心词进行英译分析,为中国文论的对外传播提出切实、全面、可行的策略,旨在为世界民众打开一扇文化之窗,减少跨文化差异带来的偏见,让世界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学的民族特征,促进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探讨了中国古代文论传播的重要性,论述了国内外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的研究状态,并指出北大版《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传播的意义。第一章是对张少康先生《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的研究分析。介绍张少康先生的学术视野及学术经历,分析《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的理论渊源,探索其批评史所构建的艺术特色。第二章分析当下文论外译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文论传播的价值,并按照《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创作论的脉络挑选了“虚静”“意境”“实录”“文”“质”“含蓄”等文论相关术语进行英译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第三章是对中国古代文论的传播提出可行策略,从三方面入手,主要针对汉语教学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第四章以文论术语核心词为教学实例进行研究,并尝如何在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中进行中国文论核心术语的教学研究,从实践的角度为中国古代文论的传播做出尝试并提供些许思考。
其他文献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不仅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就业率以及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但是我国中小企业一直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这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中坚地位形成鲜明对比。中小企业很难获得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是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因素,所以,为了中小企业健康的发展,解决其发展过程中的运营资金短缺问题,探索一条适用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途径显得至关重要。供应链金融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西汉时汉武帝就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辟构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沿线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也见证了西汉与西域交往的历史。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的友谊之路。是中国历史浓墨重彩的一笔。翻译学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学科搭建了不同文化能够彼此沟通的桥梁。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交流与交往成为可能。本次交替传译实践的对象是一部介绍中国风貌的NHK系
“把”字句属于汉语中句型结构最复杂的动词谓语句,其语义特征、语用价值也较为费解,加上这一句式在汉语中使用频繁、广泛,使其成为对外汉语教学公认的难点,也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必然要接触掌握的重点。本文根据留学生在华实际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需要,选择日本留学生习得“把”字句的偏误为研究对象,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2.0版)为语料来源,对偏误类型进行分析;并在正确界定“把”字句偏误类型的基础上,进
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我国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倾向越来越向娱乐性与消费性倾斜,媒体伦理的失责现象也司空见惯。在媒体营造的文化气氛中,大众世界观和意识形在无形中被重新建构,因此,媒介伦理对社会公众道德的影响成为当前重要的社会议题。社会行为观察节目的发展与民生节目有相似地演变轨迹,民生栏目积极地推动社会观察节目的转型演变,现如今媒介环境竞争日趋白热化,出众且优质的电视栏目时刻反映社会变化,积极引导大众
为适应社会的进步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国家推行了新课程改革,并提倡变精英教育为大众教育,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这也都意味着更大的工作量、更多且更高的工作要求以及更大的工作压力。严格的工作绩效考核以及其他因素如人际关系的维持、生活压力、职称评定等等因素,使得很多教师尽管身体不适,但仍然坚持上班,学者将这一行为称之出勤主义行为。而出勤主义行为对教师的工作绩效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目前学术界还未达成一致
本翻译实践报告所选材料是Trumpocracy(《特朗普体制》)一书的第五章到第八章的内容。该书作者是美国畅销书作家大卫·弗鲁姆(David Frum)。他曾在2001-2002年期间担任布什总统的特别助理并为其撰写演讲稿,2007-2008年期间担任前纽约市长鲁迪·朱利亚尼总统竞选活动的高级顾问。他的另一本著作The Right Man(《对的人》)描写了他在小布什政府的任职经历,该书同样是《纽
本翻译实践报告是基于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Linguistics(《劳特利奇翻译研究与语言学手册》)一书(以下简称《手册》)前三章的翻译实践完成的。该书由劳特利奇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主要探讨了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相互作用、相得益彰的关系,以学术论文集的形式按不同主题分别介绍语言的性质以及运用关联理论、符号学、文体风格等理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所选材料为山西作家蒋韵的中篇小说《想象一个歌手》。蒋韵的作品擅于融合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同时又不失现代主义对自由的追求,这种创作风格源自她对晋豫陕等地的地域文化的充分理解,以及对西方现代小说技巧的融合运用。蒋韵的小说多以晋豫陕等地的某一地区为背景,小说内容涵盖当地的民风民俗、文化特色等,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颇具研究价值。笔者所选取的《想象一个歌手》一文主要以吕梁地区的“伞头秧歌”这一民
据笔者的翻译实践经验,与非文学文本相比,翻译文学文本的难度更大,对译者的语言技能和文学素养要求更高。翻译文学文本并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难点进行分析,兼具一定的文学价值和学术意义。本实践报告以安·纳波利塔诺(Ann Napolitano)所著的《亲爱的爱德华》为翻译材料,以小说中出现的侧面描写为研究对象。笔者在检索相关文献后发现,多数学者关注的是人物正面描写的翻译策略,侧面描写几乎没有学者提及,即使提
本报告的翻译项目为《安全经济节能汽车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节选)英译汉。原文主要内容为美国拟定新能源汽车标准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对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所做的预测分析。原文语篇属信息型文本,涉及科技文体和公文文体,内容专业、行文规范、逻辑性强。在翻译准备阶段,译者阅读了大量平行文本,了解信息型文本特点,丰富相关知识储备,同时复习了逻辑学知识,强化对原文语句和语篇的逻辑分析能力。本译文不仅面向环境专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