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诺莎动力论解释之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z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于斯宾诺莎哲学的研究,将突出力量概念在其哲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并把它视为贯串其体系全体的核心要素,在这个基础上,以实体—属性—样态的斯宾诺莎形上学固有逻辑结构为纬,以及在此三重结构中的力量展开为经,说明斯宾诺莎哲学动力论(Spinozan Dynamics)观点的实质含意。此外,透过动力论观点的凸显,本论文将进一步阐明斯宾诺莎哲学中力量的本体论(ontology of power)和力量政治学(politics ofpower)的关系。本文认为,从力量本体论到力量的政治学之过渡,将使斯宾诺莎的动力学与当代的政治社会实践产生有意义的联系,从而有可能赋予斯宾诺莎哲学体系新的时代意义。
  尽管过去西方对斯宾诺莎的相关研究不曾间断,但是除了当代少部分学者以外,大部分的斯宾诺莎研究者对于斯宾诺莎体系中的力量概念似乎并没有太多的着墨。然而,力量(potentia, potestas)、本质(essentia)、存在(esse)、活动(actio)——这些概念群集或者作为命题,或者作为界说、证明,经常出现在斯宾诺莎的着作中各处,这就难以忽视这些与力量有关的概念在其体系中所起到的明显作用。在斯宾诺莎哲学中,力量绝非一个边缘性的概念,如果将conatus的定义一起结合起来理解,不难发现,斯宾诺莎哲学远非静态的形上学,它具有能动的本体,若从自然的内在性与必然性出发,能动的本体与各种在现实中不止息的力量作用是连续的,中间并无断裂,从本体论到政治学的逻辑是相通的,就其实践的目的(追求幸福)而言,后者(政治学)甚且应该是斯宾诺莎动力学关注的焦点。
  本文认为,在斯宾诺莎动力学中,力量是核心的概念,因此,将结合当代对斯宾诺莎动力学所做的相关研究,针对此概念在斯宾诺莎体系中的应用进行考察,此一考察将包含两个方面:一、力量的结构与功能分析,二、普遍的力量作用原则之建构。力量的结构与功能分析是对力量组成方式与其作用的阐明,而普遍力量作用原则之建构则是基於结构分析基础上的力量发生学之综合。斯宾诺莎力量的结构使力量有序的层层展开成为可能,而力量综合原则的开展能够贯穿全体,结构与功能互为补充,整体与部分联系成一片生机,如此一来,体系就不再是空洞乏力的本体幽灵。因此以为,从这个动力学的角度论证斯宾诺莎哲学,应该是合理的一条思路。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乡村问题显得极为严峻,同时中国社会也出现了一场波浪壮阔的乡村建设运动。一些有识、有志之士和社会团体、政府机构尝试从村治、乡村教育、乡村卫生、农业技术改良等不同路径,从事局部或整体的乡村建设,藉以“救活农村”、“修复农村”、“复兴农村”。在这场持续多年的大规模乡村建设运动当中,中国基督教会作为一股特殊力量,以教会的社会资本和精神资本积极参与其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学位
伟大的政治哲学家及其著作总是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或是为某一时代的主流政治形态做一种理论上的证明,或是为某一崭新政治时代的开启做一种理论上的奠基。洛克的政治哲学在后一种意义上显得格外引人关注,因为他所奠基的政治时代正是我们的当下处境。作为自由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开创者,洛克政治哲学的基本命题是自由,而洛克自由的基础在于权利。通过权利,限制和证成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及其范围来保障每一个人的平等自由是洛克留给
“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本质,并通过分析异化的扬弃阐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社会发展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异化却没有消失,它正以新的形式存在着,并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将以异化理论为核心,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和异化理论,并进一步探讨中国社会的异化问题,以此来更
马克思的哲学是对旧唯物主义抽象物质论的批判,这种抽象物质论只看到了物的客观性而忽视了人的能动性。与旧唯物主义不同,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是充分重视人的主体性作用的新唯物主义。论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分析马克思哲学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及其扬弃即自由自觉活动的实现这一历史进程的论述,揭示马克思哲学中人学思想的重要价值,即充分重视人的主体性、强调人的存在意义。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又是建构主义的,因为它是康德开创
创新是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的本质规定性,也就是人的存在方式的本质规定性。研究创新意识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对当代和未来人类生存方式的关注。创新活动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全过程。古代人类的创新意识发展缓慢,具有自发性。近代以来,随着人类意识觉醒的加速,创新意识逐渐走向自觉,人类的创新实践也日新月异。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新已成为人类生存方式的突出特点。自奥地
本文主要探讨哈贝马斯生活世界殖民化的理论。他的作品对当代社会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哈贝马斯在其著作中区分了系统和生活世界。他将社会看作是一个实体,在社会演化过程中逐渐被分化为生活世界和系统。而且系统的分化和生活世界的分化是同时进行的。系统的演化是由社会的引导性能力所衡量的,而生活世界的发展则是由文化、社会和个性的分离所标明的。社会演化包含着系统复杂性的增加和生活世界理性化的增加,二者又互相依
学位
永明延寿(904~975),五代宋初僧人,既是禅门法眼宗三祖,又是后人推举的净土宗六祖,乃是中国佛教思想史集大成的一代宗师。以《宗镜录》与《万善同归集》等为代表作,其思想会通禅教,主张圆融。本文以《万善同归集》为研究对象,着重关注其问和答,以及这些问答对后世的影响及当代意义,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永明延寿的生平行迹、时代背景及《万善同归集》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部分以对114个问题的分析和
学位
人的生存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落脚点。随着科技的兴起和信息媒介的发展,现代社会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更深层次的问题,并且开始通过经济领域渗透到文化、交往、道德等等日常生活领域,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是马克思主义不可回避的责任。鲍德里亚则从社会历史进程角度置疑马克思主义回答这些新兴问题的可能性,宣判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已经过时,试图通过符号逻辑批判模式展开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批判,并构建超真实世
宇宙万物就是时空的展开,地球万物是时空时光的展现。以今本《易传》为切入点,发现《周易》经传的源头乃“大道性情世人时空整体论”。其性是“真”,其世是“备以和”、“通而不入”、“万物万性”、“爱亲尊贤”(“禅让”、“孝”),包括尧舜禹夏商周六代。其人是帝、王、后、贤、圣人、君子,其情是“象类”、“变通顺时”、“直正大”,其发展趋向是鲜活的现实在整体中相因消息“日日新”,不断开拓新的时空。“大道”是上古
学位
本文采用“焦点—视域”式的研究思路对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在早期代表作《知觉现象学》中展示的空间现象学进行了论证性重构,重点考察了“现象空间”这一核心概念在《知觉现象学》中的诞生过程,并根据空间现象学的内在逻辑结构分别探究了现象空间的主要特征、存在论基础以及客观空间的现象学构成等问题。  通过将“空间概念”作为焦点放回到《知觉现象学》的思想视域中,本研究重构了梅氏空间现象学的三个关键论证:  (1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