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的抽样取证问题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o573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抽样取证是行政执法领域中的一种取证方式,但近几年来却渐渐在刑事司法领域中有所适用。这既与对行刑衔接程序的重视有关,也与刑事诉讼的现实需求有关。然而抽样取证相关立法的密度不足,具体规定内容的粗浅,使得实务办案人员在某些案件中适用抽样取证缺少规范依据而存在争议,以及在适用抽样取证程序时缺乏规范指引导致了随意适用抽样取证的行为,影响抽样的代表性,无法发挥样品的推断作用。本文借助案例分析与文献研究等方法,在梳理立法、司法现状的同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抽样取证的规范有所帮助。除了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共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对抽样取证的概述。抽样取证从最初的统计学概念,发展到了行政执法领域成为取证手段,如今还在刑事诉讼领域得到运用。抽样取证是指采用科学的方法从涉案物品总体中抽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对样品的分析判断结果推断出涉案物品总体的相关信息,从而证明相关的案件事实。虽然刑事诉讼立法上没有明确规定这种取证方式,但一些刑事司法文件或两法衔接文件中对抽样取证的适用进行了规定。刑事司法实务中对抽样取证方法的运用日益增多,同时也出现了对抽样取证适用依据、抽样代表性、抽样取证结果证据效力等方面的质疑。第二部分是对抽样取证适用范围的讨论。在具体的适用案件范围上,刑事司法文件中明确规定的案件类型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走私犯罪案件,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案件,毒品犯罪案件,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实践中抽样取证存在被扩大适用的倾向,如在盗窃案件、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中适用;理论上也存在对适用案件范围扩大解读的现象,如认为在网络犯罪案件(尤其是电信诈骗犯罪案件)中可以对被害人进行抽样取证。因此有必要将抽样取证纳入立法层面予以规制,适用抽样取证的关键不在于案件类型,而在于涉案物品的特殊性,即查获的涉案物品数量较大,具有同质性,无法逐一查证。第三部分是对抽样代表性问题的讨论。如何保证抽样取证的样品具有代表性,既是实践困境,也是立法难题。从规范的总体上看,首先是有关规范太少,仅有的两个规范分别针对毒品疑似物和卷烟规定了具体的抽样数量和抽样方法;其次是规范中抽样方法的形式较少,只规定了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两种形式。由于刑事司法文件中以《办理毒品犯罪案件毒品提取、扣押、称量、取样和送检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抽样取证的规定最为细致等原因,特对其中的抽样方法能否保障抽样代表性进行验证。此外,通过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抽样代表性问题进行总结,发现办案人员在进行抽样取证时存在随意决定抽样数量、随意适用抽样方法以及让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进行抽样的现象,容易导致样品代表性不足,不能代表涉案物品总体情况。对于存在具体抽样规范或是抽样标准的涉案物品,只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抽样人员、抽样数量和方式进行抽样,就可以认为样品具有代表性。对于没有明确规范与标准的涉案物品,抽样不能交由与涉案物品存在利害关系的被害人或是犯罪嫌疑人进行,应当由办案人员或是委托、商请协助的检验鉴定机构、专业机构,根据犯罪嫌疑人供述或是其他与涉案物品相关的证据,保证总体存在同质性后再进行抽样。对涉案物品中存在批次、类型差异的应当先进行分组分类。样品的数量宜多不宜少,可以参照对多包装精神药品制剂进行抽样的数量规定,划定抽样数量标准不得低于3个样品单位。另外,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相关案件不宜进行抽样取证,也就不必讨论如何保障抽样代表性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对抽样取证结果证据效力的讨论。虽然抽样取证的结果属于法定证据种类,应当适用一般的证据审查规定。但由于适用抽样取证收集证据材料后,涉案物品中仅有样品部分是得到查证的,剩余物品的相关信息均是根据样品的检验鉴定结论推断出来的,因此对抽样取证结果还必须进行特殊的审查。在抽样取证结束后,应当审查适用抽样取证的必要性、抽样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抽样取证的程序规范性。对于抽样取证的结果而言,抽样的必要性和代表性缺失并不必然导致抽样取证结果被排除,相关样品及样品检验鉴定结论仍可能有效,但不再发挥推断总体情况的作用。但抽样主体如果与涉案物品存在利害关系则将导致抽样取证结果被排除。
其他文献
当前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较低,还存在少、慢、差、费等现象,急需改进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自2017年开始全国通用统编版教材,教材单元编写最新采用了“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设计,具体是指教材的阅读教学各单元以课文为主,课文区分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并且设置了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栏目,从而建构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本文基于前人探究的基
我国早期单一追求高GDP增量,环境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带来的负面影响愈发严重,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觉醒,公民对恶性环境事件的关注度逐年增加。环境公益诉讼成为了公民保护生态环境的首选法律手段,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是环境公益诉讼的核心程序,但目前对于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制度的研究甚少,不能为制度实践运行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本文首先对于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制度的现状进行归纳阐述。然后结合典型案例及其他相关数据总结出环境损
看电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休闲方式,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涌现出了大批制作精良的文化益智类节目,比如《中国诗词大会》。这类节目一经推出便赢得广大青少年观众的青睐与认可。同样是语文知识,学生对文化益智类节目中呈现出来的知识很感兴趣,对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语文知识却反应平平。这种差异值得语文教师分析和思考,文化益智类节目的成功有很多值得语文教师借鉴的地方。本文分析了文化益智类节目受热捧的具体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使得数字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监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数字贸易全球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也成为各国抢占的前沿阵地。但是由于在数字贸易领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利益诉求不同,导致WTO多哈回合的谈判停滞不前,而有关的数字贸易多边规则的构建,各成员国也无法达成一致。基于此,各成员国通过缔结区域性贸易协定参与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2000年,美国自在《美国—约旦自由贸易协定》中首次引入“电子商务章”
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强调,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为重点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加凸显了党中央在新时代对于在全社会弘扬家国情怀的重视。进入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念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出现对传统文化的漠视以及国家和民族忧患意识日渐淡化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困境,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积极发掘家国情怀的内涵以及价值,这将成为思想政
作为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词汇对语言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二语研究者们开始着力寻找更适合学习词汇的方式。1985年词汇附带习得假说首次被提出,该假说认为学习者在进行其他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附带习得词汇,这一概念提出后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阅读过程中的词汇附带习得是较为有效的,此外,为阅读材料中的生词提供注释,对于学习者的词汇附带习得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对注释与词汇附带习得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互动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走出了国门。据中国外交部、商务部和国家统计数据:目前,中国有将近6000万的海外华侨、700多万的对外劳务派遣人员、170多万的海外留学人员和近几年1.2亿人次的出境游客,且以每年递增的趋势不断扩大。由于中国海外公民的权益容易受到海外突发事件复杂性、频发性作用的影响,导致中国海外公民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面临着政治性风险、民
阅读,作为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在考试中占据着最大的分值比重,更是综合语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入的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学科核心素养。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应该注重真实多样的语篇类型下的有意义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高效的阅读策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从而不断提高其阅读能力。作为一种介于单词和句子间的特殊的
复现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指学习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在学习材料中重复出现,从而加深学习者对于学习内容的潜在印象,使其更快掌握学习内容。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复现手段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记忆的过程是短时记忆不断积累并向长时记忆的飞跃的过程,而产生质的飞跃的必要条件就是加强记忆材料的可理解性和增加记忆材料出现的次数,二者缺一不可。口语教材中话题的选择与编排对于提高汉语学习者的口语水平有
信息传播离不开各类网络,而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会引发信息超级传播现象,故对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高效识别重要节点并有效控制,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对K-核分解算法进行优化,实现重要节点识别,并将其应用于定位传播源点,针对重要节点与传播源点提出管理措施。为准确识别重要节点,需对比几种判定重要节点的算法,确保较低的时间复杂度和较高实用度。K-核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