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组学模型对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及儿童低级别胶质瘤的分子分型的预测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扩散张量成像的影像组学特征预测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患者的分子分型背景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病变,相较于其他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脑膜瘤、听神经瘤及室管膜瘤等,原发性脑胶质瘤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及破坏性,以致其治疗最为复杂且预后不佳。其中胶质母细胞瘤(WHO IV级)恶性程度最高,中位生存期仅15个月左右。近年来针对胶质瘤遗传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表明,原发性胶质瘤中的遗传分子信息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预后状态等密切相关。2016年修订的第四版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CNS)将分子诊断纳入传统诊断标准,其中最突出的是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突变和染色体1p/19q共缺失状态。IDH突变型胶质瘤患者病情进展相对迟缓,拥有更长的生存期;IDH野生型肿瘤患者病情进展迅速且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预后状态更差。1p/19q共缺失的IDH突变型胶质瘤比非共缺失胶质瘤预后更好,并且对辅助化疗更敏感。因此,术前准确预测神经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和染色体1p/19q共缺失状态可以为风险效益评估和个体化治疗决策提供重要指导意义。然而,现今肿瘤遗传分子标志物信息的测定需要组织活检或手术切除获得组织标本,然后对肿瘤组织进行基因测序或免疫组化检测。这些有创的手段无法在术前提供肿瘤分子标志物信息,因此寻找一种无创的、术前的、准确度高的预测肿瘤遗传分子标志物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在胶质瘤的诊断和术后复发筛查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很多研究者使用核磁共振成像常规序列(T1,T2,T1C,FLAIR,ADC等)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对胶质瘤的分级、基因分型及预后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鉴于常规序列的局限性,能无创绘制活体脑白质神经纤维通路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逐渐发展起来。本研究的目标是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建立模型来预测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的分子分型,从而对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指导信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并提高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9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10例手术切除后经组织病理确认的原发性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资料及临床信息。经过入组筛选后,本研究共纳入291名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患者,分别来自于3个分子亚组:IDH突变 lp/19q共缺失型(IDH mutant with 1p/19q co-deletion,IDHmut-Codel,73 例)、IDH突变 1p/19q非共缺失型(IDH mutant with 1p/19q noncodeletion,IDHmut-NonCodel,70例)和IDH野生型(IDH wild-type,IDHwt,148例)。我们按照6:4比例,随机将这些病例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包含169和122例患者。我们从每个患者的DTI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然后我们基于训练集的数据,去除冗余特征,采用Boruta算法选择与分子分型最相关的特征建立随机森林预测模型,最后在测试集中进行评估。结果我们从平均扩散系数、分数各向异性、轴向扩散系数和径向扩散系数四个弥散图中提取了 4788个影像组学特征。经去除冗余特征和特征筛选后,我们筛选出19个影像组学特征建立了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中,我们的模型对IDHmut-Codel的预测准确率为84.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756),对IDHmut-NonCodel的预测准确率为 80.3%(AUC=0.879),对IDHwt的预测准确率为90.2%(AUC=0.950)。结论基于从DTI中提取的特征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的分子分型(IDHmut-Codel、IDHmut-NonCodel和IDHwt)。机器学习算法结合磁共振成像为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中遗传分子标志物的术前非侵入性预测提供了可能。第二部分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特征预测小儿低级别神经胶质瘤的遗传分子标志物背景儿童低级别胶质瘤(Pediatric low-grade gliomas,PLGG)是儿童最常见的脑肿瘤,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0%以上。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PLGG通常具有相对静止的生物学行为和良好的预后,5年总生存率大约为95%。然而,由于部分肿瘤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浸润而导致手术无法完全切除,约30%的PLGG患者可能存在经历多次进展的可能。近年来,对小儿低级别神经胶质瘤分子改变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大多数PLGGs的RAS/MAPK通路发生改变,其中BRAF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约32%的患者存在KIAA1549-BRAF融合。KIAA1549-BRAF融合是持续时间较长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良好预后标志物。另外,有研究使用遗传分子标志物将PLGGs分为低危组(KIAA1549-BRAF融合或MYB扩增)、中危组I(BRAFV600E和/或CDKN2A缺失)、中危组Ⅱ(无生物标志物)和高危组(TERTp或H3F3A突变或ATRX缺失),不同分组有不同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与中/高危组相比,低危组PLGG在随访时间点前有良好的生存期,无死亡率,肿瘤罕见复发。遗传分子标志物或胶质瘤的低危和中/高危组的非侵入性预测仍是PLGG诊疗过程中的一个难题。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一种无创方法在胶质瘤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应用中尚存在各种问题。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算法的最新进展极大地促进了磁共振成像的自动量化,已有很多研究使用人工智能算法研究了影像学特征与胶质瘤分子病理学之间的关系,但目前还缺乏针对儿童低级别胶质瘤的研究。本研究的目标是利用61例PLGG患者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包括T1加权、T1加权钆增强、T2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图像和表观扩散系数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来构建预测分子亚组(低危组和中/高危组)和遗传分子标志物(KIAA1549-BRAF融合)的模型,从而为PLGG患者的诊疗提供更多参考价值,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并提高生存期。方法本回顾性研究选取了 102名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儿低级别神经胶质瘤患者(年龄<18),经入组筛选后纳入61例儿童低级别神经胶质瘤患者。我们将患者分为低危组和中/高危组、BRAF融合阳性组和BRAF融合阴性组。我们从多参数MRI(包括:T 1,T1C,T2,FLAIR和ADC)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训练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去除冗余特征和Boruta包特征筛选后,筛选出与基因分型最相关的特征建立预测模型,最后利用测试集数据进行评估预测效能。结果我们从每名患者的5个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序列中提取了 5985个影像组学特征,利用训练集数据分别针对预测低危组和中/高危组、BRAF融合阳性组和BRAF融合阴性组构建了预测模型。我们利用筛选出的5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低危组和中/高危组PLGGs分类模型,在测试集中的AUC为0.850,准确率为81.0%,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81.3%。利用5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KIAA1549-BRAF融合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上的AUC为0.819,准确率为75.0%,敏感度为58.3%,特异度为91.7%。结论本研究首次证明了 MRI影像组学能够预测儿童低级别神经胶质瘤的分子分型,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为术前借助多参数磁共振成像预测小儿低级别胶质瘤遗传分子标志物提供了可能。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好发于唇颊侧黏膜、舌前2/3、口底、磨牙后区、上下颌牙龈及硬腭等部位,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鳞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残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口腔鳞癌的发病人群逐步年轻化。早期口腔鳞癌患者通过单一治疗即可获得较理想的预后,然而超半数
学位
背景近年来受大气污染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肺部疾病。在中国,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对于防止肺癌的发展仍然很重要,也是提高肺癌生存率的重要方式。肺结节是肺癌早期的影像学表现。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通过自动化学习,分析肺部结节的核心影像学特征,最终得出肺部结节恶性概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降低恶性
学位
尽管先天性心脏病在手术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仍然是临床面临的棘手问题。特别是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外科手术后仍然伴随着较高的死亡率和远期不良预后。而单向活瓣补片技术可减轻右心压力,减少围术期右心衰的风险。但是随访时间相对较短且关于采用单向活瓣补片的可手术性讨论较少。对于“手术边缘”的患者,能否采用单向活瓣技术以降低死亡率和远期不良预后,在什么临界指标下采
学位
目的探究食管印戒细胞癌(ESRC)与其它类型腺癌(EAC)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和预后的异同,讨论食管印戒细胞癌作为食管腺癌的一个罕见亚型是否能够作为一个独立风险因素加以重视,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基于美国癌症中心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并纳入2004年至
学位
目的揭示肺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构建预测肺腺癌特异性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为医生实施个体化治疗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在SEER数据库中所整理的2010-2015年经病理学确诊为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Lasso回归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去筛选肺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以已筛选出的独立预后因素为构建列线图模型的变量,建立预测肺腺癌患者1年,3年,5年特异性生存率的预测
学位
研究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达国家的预期寿命有了显著增长。因此,人口老龄化比例持续增加,据预测,到2030年,美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占据总人口的20%左右,在欧洲,到2050年,平均年龄将增加3.8岁。目前超过一半的心脏外科手术是在75岁以上的患者中进行的。而随着我国国情的改变,经济迅速发展,生活居住条件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人口结构层次不断向着发达国家靠近,人口老龄化也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随之带来的
学位
背景与目的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KA)是一种来源于毛囊皮脂腺滤泡的上皮性肿瘤。该病的生长方式较独特,可在短时间内迅速生长并具有自我消退的特性,一般好发于中老年人曝光部位或长有毛发的皮肤。目前KA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紫外线辐射、外伤、化学致癌物、免疫抑制、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等有关。KA主要分为单发型、多发型、泛发发疹型三种,其中单
学位
目的通过建立早期隐裂上颌第一磨牙不同修复方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牙体组织的应力情况,以期为早期隐裂牙的修复方式提供力学理论参考。方法1.CBCT扫描获得上颌第一磨牙影像,Mimics、Geomagic及Solidworks软件生成实体模型。2.在上颌第一磨牙实体模型的基础上,Solidworks软件构建隐裂牙模型(A组),根据修复形式及修复材料的不同,建立树脂嵌体(B1组)、瓷嵌体(B2组)、部
学位
针对小电阻接地系统发生单相高阻接地故障时存在的保护死区问题,依据接地线路与正常线路零序电流相位存在明显差异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余弦距离和DBSCAN聚类的小电阻接地系统选线方法,通过计算馈线零序电流余弦距离矩阵并结合DBSCAN聚类算法实现选线。对于工程中零序电流互感器极性错误,通过对零序电流进行预处理,进一步提高选线的可靠性。通过仿真验证所提方法在单相高阻接地、谐波干扰、零序电流互感器极性错误、
期刊
研究背景和目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就是肺癌(Lung cancer,LC),肺癌也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肺癌根据其组织学类型可以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以及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肺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