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基于脑网络属性的研究

来源 :川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ve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评估针刺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所致运动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2.基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探讨针刺疗法对于AIS患者脑结构网络属性的影响。方法:招募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条件的AIS患者36例。随机分入A组(针刺穴位组,n=24)、B组(针刺非穴位组,n=12),同时招募C组(健康对照组,n=36)作为A、B组影像数据比较时的基线水平。A组予以针刺水沟、双侧内关、双侧三阴交,B组采用针刺非穴位法,连续针刺10天。在针刺治疗前后分别评估A、B组的FMA、Brunnstrom、mRS、BI、DTI扫描,C组仅完善一次DTI扫描。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分别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偏瘫侧、TOAST分型以及危险因素的个数),采用Shapiro-Wilk检验(W检验),对所有量表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来表示,分析组内差异时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来表示,分析组内差异采用Wilcoxon检验,组间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别比较了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变化、组间治疗前基线水平及组间治疗前后差值变化,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对于DTI数据的分析处理,在MATLAB基础上选择PANDA软件包对图像进行全自动化处理,然后采用Gretna软件包对脑网络拓扑属性值进行计算,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得到的脑网络属性值进行分析,将A、B组之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A、B组自身组内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来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最终分析A组21人,B组8人,两组间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偏瘫侧(左或右)、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单抗或双抗)、TOAST分型以及危险因素的个数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量表:(1)FMA:A、B两组组内自身对照,FMA上肢、下肢部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部分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B两组组间比较,上肢部分治疗前后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部分治疗前后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2)Brunnstrom:A、B两组自身对照,Brunnstrom上肢、手、下肢部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部分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B两组组间比较,上肢部分治疗前后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部分治疗前后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部分治疗前后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3)BI、mRS: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BI、mRS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I、mRS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B两组组间比较,BI、mRS治疗前后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3.DTI:(1)脑网络局部属性:A、B两组组内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脑网络局部拓扑属性值有节点度(Degree centrality,DC)、节点效率(Nodal efficiency,NE)。A、B 两组治疗前后组间比较,NE增强的有右侧额中回、右侧眶部额中回、右侧眶部额下回、右侧岛盖部颞下回、右侧壳核、右侧脑岛、右侧丘脑、右侧旁中央小叶和左侧直回。DC增强的有右侧杏仁核。(2)脑网络全局属性:A、B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A、B两组治疗前后组间对照,脑网络全局属性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FA:A、B组组内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组间对照,右侧皮质脊髓束FA值A组较B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以上肢为主。(2)针刺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运动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3)针刺疗法可能通过重塑脑结构网络改善运动功能。(4)DTI结合基于GT的复杂脑网络属性可能成为研究针刺机制的有效手段。(5)针刺治疗对运动功能的改善可能与皮质脊髓束的修复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涉及气道的炎症机制、弹性蛋白酶-抗弹性蛋白酶失衡、氧化-抗氧化失衡、烟雾暴露、遗传等方面。目前临床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性介质研究较多,但仍缺乏能够准确、敏感的判断COPD发生、加重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本研究通过检测COPD患者血清干扰素-γ、IL-4水平,并与WBC、NEU%及hs-CRP相关性进行
学位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尿钠水平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血压变异性对靶器官的损害。方法:1.选取2019年04月至2019年9月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33例,年龄24岁~91岁,平均年龄62.97±13.82岁,其中男性122例,女性111例。样本收集取得病员的知情同意。2.采集患者的身高、体重、生化、24小时尿液标本等基本指标,行无创动态血压监测,完善心脏及
学位
目的:评价德谷胰岛素U100与甘精胰岛素U100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疗效与安全性,探索德谷胰岛素两日1次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2月到2020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且自愿进入本研究的T2DM患者181例,脱落31例,最终收集150例,包括德谷两日组30例(两日注射1次德谷胰岛素
学位
目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高,超声检出率可达20%~79%,其中7%~15%是恶性的[1]。目前关于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方法较多,寻找到对患者创伤小、经济负担小而简便的检查方法来准确评估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尽早发现恶性甲状腺结节尤为重要。本研究将目前几种定性甲状腺结节的检查方法进行比较,寻找较优的检查方法及组合,减少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手术率,以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负担。方法:纳入2015年3月—2020年1
学位
目的:了解南充地区儿童维生素A、D、E水平;为大数据提供基线资料,为儿童保健医生提供数据参考,为进一步研究维生素A、D、E在机体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等前瞻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于南充市多家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血清维生素A、E、25(OH)D、性别、年龄和检测季节等资料。分析维生素A、D、E水平情况,讨论不同性别、年龄、检测季节(不同
学位
目的:观察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GLT-2i)达格列净在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以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1.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2
学位
目的:通过16S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脑损伤早产儿及正常早产儿肠道菌群的特点及差异,进一步探讨肠道菌群与早产儿脑损伤的潜在联系,为预防及治疗早产儿脑损伤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纳入21例诊断脑损伤的早产儿为脑损伤组,对照组为按住院号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住院的17例正常的早产儿,两组分别在出生后的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采集粪便样品,用高分子量测序平台对粪便样品的16S RNA V3-V4区进行扩增后采
学位
目的:运用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监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采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肺表面活性剂(nCPAP+PS)、nCPAP两种治疗方案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同时对nCPAP+PS组患儿的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合指数(P/F)与血流动力学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此为前瞻性研究,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收治确诊为NRDS早产儿共55例,
学位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主观认知下降(SCD)患者与健康对照受试者神经心理学量表及脑电频谱改变,探讨SCD患者脑电特征。对象和方法:纳入符合Frank Jessen 2014年SCD诊断框架的受试者(SCD组)及相匹配的健康老年受试者(NC组)各12例,所有被试均完成载脂蛋白E基因分型检测,其中SCD组均为Apoε4/ε3,NC组为Apoε3/ε3。所有被试首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