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后骨髓淋巴细胞PD-1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co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将入组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硼替佐米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骨髓活检标本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的表达,探索硼替佐米是否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并分析硼替佐米治疗后PD-1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1)对2012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筛选。对于所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收集其保留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治疗前和治疗≥2周期之后的骨髓活检蜡块标本,每一标本切取病理切片4张以备后续研究。使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标本的PD-1表达进行检测。(2)通过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HIS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信息。收集的信息包括2.1一般临床信息:年龄、性别、Durie-Salmon(DS)分期、治疗方案与治疗周期;2.2临床生化检测:血常规、肝功能、血清免疫电泳以及尿液免疫电泳;2.3影像学检查2.4骨髓穿刺活检:骨髓细胞学与骨髓组织病理学。(3)从骨穿活检的骨髓细胞学、生化检测、影像学检查三个角度对入组患者的短期疗效进行判定。同时,结合上述资料,分析以下问题:(4)对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5)患者治疗前后骨髓组织PD-1表达的检测情况,(6)治疗前后骨髓组织PD-1表达变化与感染发生的关系。(7)治疗方案对治疗前后骨髓组织PD-1表达变化的影响。(8)不同治疗方案对治疗前后骨髓组织PD-1表达的丰度变化的影响。(9)治疗前后骨髓组织PD-1表达变化与近期疗效的关系等问题。以上分析检验均以P<0.05作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结果:(1)共33名患者纳入本研究。初次检测出PD-1阳性表达者23例,治疗后复查检测PD-1阳性表达的患者为16例。(2)男性25例;女性8例,年龄分布从42岁到74岁,中位年龄为62岁。其中,DS分期为I期的患者为1位,II期患者3位,III期患者占绝大多数(29位)。根据患者骨髓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类型进行分型,lg G型患者占比最高,为17位,lg A分型为7位。其余9名患者的免疫分型为轻链型。关于骨髓瘤患者出现靶器官受损的情况,其中15位患者为阴性,发生单一靶器官损害的患者共为13位,共有5名患者出现了>1项靶器官损伤的情况。27位患者采用含硼替佐米联合化疗的方案治疗,7位患者采用单纯化疗的方案治疗。平均治疗周期为4.15周期。其中,疗程内持续使用硼替佐米+吡柔比星+地塞米松的患者8位,使用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单一方案的患者12位。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方案的患者的平均治疗周期为3.69,小于单纯接受化疗的患者的平均治疗周期(5.85次)。(3)短期疗效评估为Complete response(CR)的患者为13位,评估为Partial response(PR)的患者为17位,有3位患者的短期疗效评估为Stable disease(SD)。(4)两组患者整个疗程期间发生肺部活动性感染的次数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824)。(5)初次检测出PD-1阳性表达者23例,其中含硼替佐米联合化疗组20例,单纯化疗组3例;二次检测的PD-1阳性表达者16例,其中含硼替佐米联合化疗组13例,单纯化疗组3例。卡方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D-1表达不同转变情况的构成比没有显著差异。(6)对两个分组治疗前后骨髓组织PD-1表达变化与感染发生次数与进行方差分析与卡方分析,结果提示两个治疗分组中MM患者发生感染的次数在依据PD-1表达变化区分的亚组均无显著差异。(7)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治疗方案治疗后的PD-1表达变化无明显差异(8)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硼替佐米联合化疗组患者治疗后PD-1表达的丰度明显降低(P=0.0009),而化疗组的PD-1表达呈现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9)根据两组治疗前后骨髓组织PD-1表达变化对患者近期疗效进行分组,对其构成比进行卡方分析,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D-1表达变化与近期疗效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使用化疗作为一线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后,骨髓组织中的PD-1表达升高,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而硼替佐米联合化疗组患者骨髓组织中的PD-1表达显著降低。(2)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化疗组患者的感染生率未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未发现治疗前后骨髓组织PD-1表达变化与感染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3)MM治疗前后骨髓组织PD-1表达的变化与近期疗效无显著相关性。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小儿恶性肿瘤是儿童罕见疾病,是造成儿童死亡第二大原因,0-14岁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从1975年的116/1000,000上升至2017年的160/1000,000,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手术切除是最常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对于晚期及转移性患儿而言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进一步探讨其分子机制对于早期诊断和更好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讨转录因子FOXM1在儿童常见恶性实体肿瘤中的表达
学位
背景据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全球最新癌症报告》,肝癌在全球恶性肿瘤的新发病例中排名第六,且预后极差。目前,肝癌这种疾病的治疗原则仍然是以手术切除方式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各种因素使得肝癌术后再生功能不良而严重限制了肝切除这一有效治疗手段的应用。因此,积极探索肝脏再生功能的潜在机制,促进肝切除后残余肝脏再生修复的研究是肝脏疾病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ink4a/arf基因又称cdkn2a
学位
目的和意义:绘制小鼠不同肝切比例肝切除模型中代谢组与转录组图谱,探究影响肝损伤和肝再生的主要机制与代谢物之间的联系,为改善临床肝切除术预后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和理论基础。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我们探究了肝切除后肝再生的关键代谢物之一的丙酮酸在肝再生中的作用和功能研究。方法:我们建立了C57/B6N小鼠70%(PHx组)和86%(EHx组)肝切除模型,通过高通量测序来绘制转录组图谱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
学位
目的:通过分析麻醉药物、麻醉时间、麻醉次数、手术类型、手术时患儿年龄、患儿种族、患儿性别等对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全身麻醉与婴幼儿大脑发育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查阅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2~2015年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过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0~3岁婴幼儿,并以未接受全身麻醉及手术的同年龄段、同种族、同性别婴幼儿作为相应对照组。应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第四版
学位
目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ANFH)是一种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而引起的严重代谢性骨科疾病,股骨头内血液供应受损,导致骨细胞及骨髓成分的坏死,从而改变股骨头结构,诱发塌陷形成和关节功能障碍,股骨头坏死已成为成年人主要的致残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DNA甲基化是最广泛研究的表观遗传机
学位
目的:建立心脏不停跳无血预充体外循环大鼠模型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模型,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浅低温下对无血预充体外循环大鼠大脑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只体重为500g左右的健康SD成年雄性大鼠,采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14只: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GB组)、假手术组(S组)、体外循环组(C组)与星状神经节阻滞加体外循环组(SC组)。划分时间段并且做好记录:实验开始前(T0)、实验开始
学位
目的:探讨医用三氧(O3)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提示医用三氧治疗CCI大鼠的合适浓度。进一步探讨合适浓度医用三氧对CCI大鼠组织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SPF级别,体重200g~230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CCI组)、不同浓度医用三氧治疗组(20μg/
学位
研究背景:据流行病学统计,鼻咽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发病率居全球第1位,而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广西,每年有2000多人死于鼻咽癌,其调整死亡率为4.63/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11.63%,在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中居第3位。由于鼻咽癌的解剖局限性和较高的放射敏感性,放疗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尽管目前放疗设备日益更新,放疗技术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但是局部晚期鼻咽癌的预后仍较差,5年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