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颈部软组织缺损中数字化外科技术的应用研究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e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股前外侧皮瓣血供主要来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穿支,在制备穿支皮瓣的过程中需要将动脉及穿过肌肉、筋膜供养皮肤的肌皮穿支解剖出来以用作皮瓣制备和血管吻合,而不同个体之间,甚至相同个体左右侧大腿穿支血管在解剖学和形态学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变异,而这对外科和影像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带血管游离移植皮瓣的难度和手术风险。因此,术前准确定位穿支血管以进行精确的个体化设计,可以提高皮瓣剖离成功率,大大降低手术风险。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是临床精确定位的常用手段,广泛应用于ALTF(Anterolateral Thigh Flap,股前外侧皮瓣)、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等手术中。但也存在空间分辨率低,穿支动、静较难辨识,配套硬件复杂,可视化三维重建结果不佳,不能对皮瓣精准设计及模拟剥离,其中如何将CTA扫描进行精细三维可视化以及如何将CTA影像信息更加精确地定位到供区皮肤,并为手术所用则是目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CTA技术结合CURA软件被用来研究皮瓣的血管解剖及术前皮瓣设计,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但是此类研究还尚未成熟,且CTA技术结合CURA软件用于ALTF的设计制备的研究较少,可行性有待进一步发掘和完善。本研究旨在通过CTA技术与CURA数字化软件相结合,通过精细化三维重建的方式重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分支,重建主要穿支血管相对于周围骨骼、肌肉、皮肤三者的稳定三维可视化模型;通过对三维可视化模型分析、精确标记转移到患者的体表进行定位,在患者体表进行设计重现,从而完成ALTF的个性化设计,标记皮瓣切取的范围,为模拟皮瓣的切取提供精准的导航,以求规避皮瓣切取盲目依赖经验的临床现状,降低血管变异的手术风险,简化手术方式,提高头颈部组织缺损的修复成功率。
  方法:选取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甲状腺头颈颌面外科应用ALTF修复重建的头颈肿瘤病例共20例。所有患者行游离ALTF对缺损部位修复重建,术后随访1-12个月;术前完善常规检查,并进行下肢CTA检查,以定位大腿前外侧穿支,并行受瓣区增强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及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扫描,明确病灶范围及受区血管情况;将CTA数据预处理、寻找穿支、划定重建区域,利用CURA软件对骨骼、血管及皮肤进行重建,生成个性化游离ALTF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ALTF穿支血管固定式定位导板,固定于实施手术侧大腿,描记股前外侧降支血管及其皮肤穿支,切取皮瓣,与颈部血管进行血管吻合(一根动脉两根静脉),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密切观察皮瓣修复情况,加强引流,促进创面愈合。所得数据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1)一般资料:切取的ALTF血管蒂长范围在7~14cm之间,平均9.9cm,面积范围(3~6cm)×(4.5~13cm)之间。所有皮瓣均见明显的皮肤穿支。ALTF用于修复的头颈部缺损20例(其中修复颊黏膜5例、舌体4例、软腭3例、口底2例、牙龈2例、舌及口底复合缺损2例、下咽1例、颊及牙龈复合缺损1例)。
  (2)CTA结果:20例行大腿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的患者通过CTA图与术中发现穿支相比较,20例找到了41个穿支。在41个穿支中,右大腿38个,左大腿3个(1例术前CTA右侧未发现粗大穿支),平均每个大腿上有2个穿支。20名患者每条大腿上的穿支数量从1到4不等。最常见的是2个穿支,占45.00%(n=9),数据如表2所示。多数穿支位于AP线(位于髂前上棘与髌骨上外侧角之间线)的侧面,共28个,占70.0%。在AP线中点周围3厘米半径处发现了7个穿支,周围3到5cm处发现了2个穿支,而其他穿支被识别出距离AP线中点5cm以上。
  (3)穿支的类型和走向:术中发现穿支类型有肌皮穿支穿过外侧股肌,占80.5%(n=33)。肌间隙穿支的发生率为14.6%(n=6),在股外侧肌和股直肌之间的隔膜间隔穿出。最后,有4.9%(n=2)的穿支穿透了隔膜的一部分和外侧股肌的薄弱部分,被称为肌肉皮下或半隔膜皮肤的穿支。
  (4)穿支起源:术中发现穿支起源大部分起源于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占75.6%(n=31)。21.9%(n=9)起源于旋股外侧动脉的斜支。只有2.5%的穿支来自横行分支(n=1)。
  (5)CTA确定的穿支起源与术中确定结果一致性:根据肿瘤切除及缺损,实际上有20例患者使用了大腿前外侧穿支皮瓣。从右大腿收获19个皮瓣,从左大腿收获1个皮瓣。通过CTA获得的穿支信息与20例患者的术中发现进行了比较,在20例患者中,通过术前作图确定的41例穿支起源与术中探查的结果一致。收获大腿前外侧穿支皮瓣41个穿支。其中,术前CTA术准确定位了41个穿支(占100%)。用作皮瓣蒂的41个穿支的来源血管是外侧旋股动脉的降支(n=31),斜支(n=9)和横(n=1),术前CTA结果与术中发现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6)成功率和并发症:20例患者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手术均获成功,未出现皮瓣坏死病例。术后出现吻合静脉危象1例,再次手术发现1支静脉血栓,另一支静脉吻合口通畅,经抗凝、解痉、高压氧治疗后皮瓣存活。有1例患者术后供区伤口部分裂开,换药后愈合。术后均无下肢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的并发症。
  结论:通过CTA技术与CURA数字化软件相结合,可以精细化三维重建的方式重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分支,重建主要穿支血管相对于周围骨骼、肌肉、皮肤三者的稳定三维可视化模型;通过对三维可视化模型分析、精确标记转移到患者的体表进行定位,在患者体表进行设计重现,从而完成ALTF的个性化设计,据缺损标记皮瓣切取的范围,模拟皮瓣的切取,降低了因皮瓣血管变异带来的手术风险,为股前外侧游离皮瓣制取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手术方式的简化及术式的推广,提高头颈部组织缺损的修复成功率。
  
其他文献
学位
目的:  对蒽环类中肿瘤药物心脏毒性进行研究,探讨心脏毒性发生的高危因素,制定更好的干预措施。  方法:  将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的12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保护组(右雷佐生加多柔比星)和非保护组(多柔比星),对比两组化疗前后实验室指标以及心脏超声数据,以判断和比较两组的心脏毒性,并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结合SCORE评分模型所计算的高危、中危与低
目的:经皮完全内镜下颈后路椎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是目前流行的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的主要治疗手术方式,本文通过对比两者的临床应用,探讨PPECD的疗效、优点、手术风险点及控制策
期刊
会议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对高级别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并通过DTI技术中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研究DTI技术对高级别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
学位
期刊
目的:脑室出血为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类型,在重症卒中患者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故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重视。目前,已经证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含量能够反应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的脑损伤严重程度。多数研究集中在脑实质出血的外周血清中NSE、S100B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而在脑室出血时,外周生物标
学位
学位
目的:探讨P物质(Substance P,SP)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增殖与活化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进一步揭示P物质参与肺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药物研究与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为研究对象,展开以下研究:(1)以系列浓度(1、10、100、1000、10000nM)的P物质处理MRC-5细胞,利用CC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