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宫颈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宫颈局部免疫环境影响的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le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评价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宫颈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2.探讨针灸对宫颈HR-HPV感染患者宫颈局部免疫环境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1月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中医辩证符合脾肾阳虚型带下病的宫颈HR-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并采集阴道灌洗液,治疗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HPV DNA检测、中医证候评分,并采集阴道灌洗液。治疗方法:针灸组:予针刺+艾灸治疗,1周治疗3次(每次间隔1日或2日),月经来潮停止治疗,待月经干净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对照组:无干预措施。实验方法:用ELISA实验方法检测阴道灌洗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 Ig A和细胞因子IL-2、IL-10、TNF-α的浓度。研究结果:1.治疗后,针灸组与对照组HR-HPV痊愈率分别为59.18%和22.45%、总有效率分别为83.67%、48.98%,针灸组治疗HR-HPV感染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灸组HR-HPV单一感染痊愈率71.88%,对照组HR-HPV单一感染痊愈率31.43%,针灸组HR-HPV单一感染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灸组HR-HPV多重感染痊愈率35.29%,对照组HR-HPV多重感染痊愈率0%,针灸组HR-HPV多重感染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针灸组治疗脾肾阳虚型HR-HPV感染,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针灸组中医证候评分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其中带下量、带下色、带下质、畏寒肢冷、面色、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夜尿频多、腰膝冷痛、大便溏薄、食少纳呆、少腹冷痛各项证候评分均降低(P﹤0.05),性欲减退症状无明显变化(p>0.05)。3.将所有患者根据HR-HPV亚型是否全部转阴,分为转阴组与未转阴组,转阴组阴道灌洗液中IL-2浓度(2728.00±370.16pg/ml)、TNF-α浓度(155.75±11.32pg/ml)、s Ig A浓度(39.98±3.79μg/ml)、IL-2/IL-10比值(45.03±9.17)均显著高于未转阴组IL-2浓度(2394.72±260.68pg/ml)、TNF-α浓度(139.39±20.14pg/ml)、s Ig A浓度(36.33±2.60μg/ml)、IL-2/IL-10比值(31.93±7.02),p﹤0.01;IL-10浓度(62.18±10.87pg/ml)显著低于未转阴组(77.35±12.67pg/ml),p﹤0.01。4.针灸组治疗后阴道灌洗液中IL-2、TNF-α、s Ig A浓度及IL-2/IL-10比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IL-10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未转阴患者中,针灸组阴道灌洗液中s Ig A、IL-2、TNF-α浓度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p﹥0.05),IL-10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IL-2/IL-10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转阴组患者中,针灸组阴道灌洗液中s Ig A、IL-2、TNF-α浓度、IL-2/IL-10比值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p﹥0.05),IL-10浓度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p﹥0.05)。研究结论:1.针灸治疗高危型HPV感染4个月痊愈率达59.18%、总有效率达83.67%,显著优于自然转归,其中单一高危型HPV感染痊愈率达71.88%,多重高危型HPV感染痊愈率达35.29%。2.针灸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脾肾阳虚型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中医证候,其中带下量、带下色、带下质、畏寒肢冷、面色、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夜尿频多、腰膝冷痛、大便溏薄、食少纳呆、少腹冷痛症状明显好转。3.HPV感染与宫颈局部免疫环境、Th1/Th2失衡存在一定相关性,针灸治疗能显著改善宫颈局部免疫环境,使宫颈局部IL-2、TNF-α、s Ig A浓度升高,IL-10浓度降低,可能通过恢复Th1/Th2的平衡,提高细胞免疫水平,促进HPV的清除。同时,针灸治疗能维持Th1/Th2平衡、保持较高水平细胞免疫,从而可能预防HPV再次感染。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1.收集2010年至2021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脑病专科门诊符合癫痫性脑病(Epileptic encephalopathy,EE)诊断的73例患儿病例,整理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此类患儿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2.观察中药添加治疗此类患儿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研究方法:1.对73例E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73例EE患儿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候分
学位
目的:1.对针刺干预吞咽障碍文献资料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初步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今后的发展优势,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思路与借鉴意义。2.分析探讨真实世界视阈下针灸综合疗法干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针灸效应规律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1.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关于针灸与吞咽障碍发文,检索时限为2000.1.1-2021.12.31,文献经过纳排标准筛选后提取相关所需资料,然后将数据进行处理。使
学位
目的:比较经典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内镜黏膜下隧道式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T-ESD)、内镜黏膜下 C 形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with C-shaped incision,C-ESD)在治疗表浅食管癌及癌前病
学位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川乌剂量的加味乌头汤缓解阳虚寒凝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疼痛的临床疗效,丰富两阶段止痛的具体内容,完成对量效关系的初步探索,对临床使用加味乌头汤缓解阳虚寒凝型PDPN疼痛提供剂量调定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并符合纳排标准的61名患者。研究启动前已获得伦理审批。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设计方法。参与
学位
目的:在真实的临床医疗环境下,探究针灸综合疗法干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残障程度及生活质量的量效关系及影响因素,从而获得用以指导临床的针灸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的真实世界证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的病例注册登记研究(Patient Registry Study,PRS)设计方法,是基于真实世界的观察性队列研究。从“临床研究数据管理平台及针灸干预中风病队列的构建的研究”项目所搭建的“
学位
目的回顾整理67例晚期NSCLC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在化疗的基础上辅助使用黄芪多糖治疗晚期NSCLC在生存期、抑瘤疗效、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中医症状、生活质量和毒副反应等方面的临床观察,以及通过观察荷瘤小鼠在黄芪多糖的干预下免疫功能及IL-8、MMP-9表达的变化,以探索黄芪多糖对晚期NSCLC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以期为后期的临床实践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防治恶性肿瘤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方
学位
目的:探索痛风患者肝肾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治疗效果,加深对痛风患者合并肝肾功能异常的机制、危险因素的理解,并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风湿免疫科住院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270例,分为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异常组,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异常组。采集患者的一般信息、生化等相关实验室指标、中医症状及舌脉、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将所
学位
目的:风寒痹阻型颈型颈椎病为颈椎病类型之一,以颈项强直,枕顶、耳后或侧头部疼痛为主要特征,症状严重者可连及整个肩背部,并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常规针刺治疗风寒痹阻型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得到临床公认,皮部浅刺法是结合皮部理论与功能组织学说的针刺方法,多年临床实践中其治疗风寒痹阻型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故本研究对比皮部浅刺法、常规针刺法治疗风寒痹阻型颈型颈椎病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观察两种针刺方法的临床疗效评
学位
目的:1.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针刺疗法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治疗方面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针刺治疗本病提供循证依据。2.观察芒针针刺天突穴治疗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治疗本病提供安全的行之有效的方案。方法:1.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VIP、WF、CBM、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从建库开始直到2021年9月的所有有关脑梗死后
学位
目的基于现存文献挖掘中药治疗糖尿病泌汗异常的用药规律;通过Meta分析评价中药治疗糖尿病泌汗异常的临床疗效;在前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导师临床辨治糖尿病泌汗异常的用药规律,比较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探索导师治疗该病“证-法-方-药-量”之间的潜在联系和临床经验。方法研究一: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1991年6月至2021年6月收录的中药治疗糖尿病泌汗异常的相关资料,依据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提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