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乙烯微塑料和芘对菲律宾蛤仔的毒性效应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微塑料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会对海洋生物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微塑料具有颗粒小、比表面积大和疏水性等特征。因此,在海洋环境中,微塑料容易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等其他污染物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污染物在生物体的分布和毒性。芘是一类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的POPs,已被证实会对多种水生物种产生毒性效应。双壳类是滤食性贝类,在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大量关于微塑料对双壳贝类毒性效应的相关报道,然而微塑料和有机污染物的复合毒性效应研究报道较少。因此,亟需筛选合适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开展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复合毒性研究。本研究首先开展了烟台海域十种软体动物体内微塑料含量的调查,结果发现埋栖型贝类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体内微塑料含量最高。此外,该物种在我国分布广泛且常用于环境监测,适合作为监测生物用于毒性效应研究。在此基础上,本研究用聚苯乙烯微塑料和芘单独及复合暴露菲律宾蛤仔,揭示了微塑料和芘在菲律宾蛤仔体内的积累情况,并探讨了上述污染物暴露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率、肥满度、免疫防御、氧化应激等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烟台海域软体动物微塑料的污染特征调查烟台海域软体动物体内普遍存在微塑料污染。微塑料的丰度范围为0.19个/g至1.76个/g(湿重)和4.3至36.6个/个体。观察到四种类型的微塑料,包括纤维,碎片,薄膜和颗粒。小于500μm的纤维是最常见的。玻璃纸(C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主要的聚合物类型。埋栖型的双壳类菲律宾蛤仔中的微塑料含量最高(1.76±0.95个/g)。此外,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按重量计算的微塑料含量与生物特征参数(壳长、壳高和软组织湿重)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2)微塑料和芘在菲律宾蛤仔体内的富集和净化对菲律宾蛤仔体内微塑料和芘浓度进行分析研究。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组织内微塑料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在鳃、消化腺和其余组织都检测到两种粒径的微塑料,其中其余组织的微塑料含量明显低于鳃和消化腺组织,表明鳃和消化腺对微塑料的富集能力强;组织内小粒径微塑料含量较高,说明小粒径微塑料更容易被菲律宾蛤仔摄取和积累。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单一芘暴露组和复合暴露组的菲律宾蛤仔消化腺芘浓度都增加。富集实验中,复合暴露组芘浓度至少是单一芘暴露组的1.21倍,表明微塑料的存在会降低芘在菲律宾蛤仔体内的富集量;在净化实验中,复合暴露组芘浓度高于单一芘暴露组,表明微塑料抑制了芘的净化。菲律宾蛤仔消化腺组织对芘的富集量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且生物富集因子(BCF)随芘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3)微塑料和芘单一及联合暴露对菲律宾蛤仔的毒性效应微塑料和芘单一及复合暴露后,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除了单一芘暴露组,其余暴露组菲律宾蛤仔的摄食率都显著降低,但这两种污染物对菲律宾蛤仔的肥满度没有显著影响。微塑料和芘均导致生物体免疫机能受损,表现为血细胞凋亡率和ROS含量增加,吞噬活性被抑制,其中,复合暴露组的血细胞吞噬活性被显著抑制;同时,抗氧化酶系统不能及时清除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导致机体出现氧化损伤现象并且复合暴露组的MDA含量较高,这表明复合暴露对菲律宾蛤仔造成的胁迫压力高于单一暴露组。此外,小粒径微塑料加剧了鳃组织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和芘对血细胞的免疫毒性,这可能是因为小粒径微塑料更容易被菲律宾蛤仔摄取和积累。综合生物标志物指数(IBR)分析也表明小粒径微塑料对菲律宾蛤仔的毒性作用大于大粒径微塑料。
其他文献
虚拟现实影像中对于个体记忆的构建和呈现,以真实事件为内容核心,以第一人称叙事为视角,通过承载个体记忆的象征符号和交互设计为体验者创造情感体验。记忆宫殿作为连接个体记忆与VR影像的一种媒介,它以空间中的记忆桩为元素,通过把抽象的认知具象化,再进行记忆碎片的情节连接,以此达到建构个体记忆影像的目的。从VR对体验者的影响来看,记忆宫殿的构建提升了虚拟现实影像表达的叙事技巧,为体验者带来了层次丰富的体验,
期刊
目的探讨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tinase-3-like protein 1,CHI3L1)在肝脏疾病不同阶段的表达水平特征,评估其区分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相关肝纤维化程度的能力,确定其对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预后价值,并建立HCC预后模型。方法选择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2018年12月至201
学位
目的:筛选并验证类风湿性关节炎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通过建立预后模型,为预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结局、早期治疗及指导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方法:前期我们应用TMT标记定量蛋白组技术对21例初发RA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进行差异蛋白的检测,并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6个差异蛋白;使用ELISA法对36例RA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进行差异蛋白的验证。以上36例RA患者均采用以甲氨蝶
学位
背景:房颤导管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通常用于药物难治性症状性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的治疗。虽然国外有很多研究肯定了RFCA治疗的远期疗效,但我国P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远期随访数据仍然有限。目的:本研究对PAF患者RFCA术后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患者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疾病预
学位
研究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二原因。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 RNA)是一类共价闭合成环的单链RNA。目前研究发现,它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等紧密相关,由于其结构的稳定性,将赋予它成为肿瘤标志物的显著优势。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观察hsa_circ_000653
学位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外源性重组小鼠IL-17A(Recombinant mice IL-17A,rmIL-17A)处理小鼠原代肺成纤维细胞后活化标志物及CXCL12的表达情况,并探究CXCL12/CXCR4及其下游信号通路表达情况,以期为肺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分离健康雄性BALB/c小鼠原代肺成纤维细胞,培养并稳定传代3次后根据细胞形态并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进行鉴定,明确分离出的细胞为小鼠
学位
基于现阶段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融入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工匠精神”培育存在问题,从两个方面对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剖析,结合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技能大赛初探、实训室更新和师资建设方面的实践成果,提出“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的优化建议。
期刊
目的以宁波市第一医院的全国糖尿病规范化诊疗平台为人群基础,将多状态Markov模型应用到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动态转归中,研究状态间转移概率,不同状态间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不同状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用药特点,实现糖尿病的个体化医疗。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就诊并纳入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完成2次随访及以上的494名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患者基线,半年,1年随访的
学位
银鲳(Pampus argenteus)隶属鲈形目(Pereiformes),鲳科(Stromateidae),鲳属(Pampus),是我国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种之一。在形态上,银鲳丧失了维持身体平衡的腹鳍结构。Hoxc6作为同源框(Homeobox)基因家族成员之一,能够参与胚胎时期身体轴向模式的形成及指定前肢/后肢的位置。本论文为探究银鲳腹鳍缺失与Hoxc6之间的关系,我们克隆并分析了Hoxc6
学位
目的:肺癌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虽然时兴的癌症免疫疗法是肺癌治疗的突破,但晚期肺癌的不良预后仍导致较高的死亡率。近年外泌体在肿瘤进展方面的研究呈现出持续火热的状态,其包含多种关键介质发生细胞间通讯以及作为生物标志物、纳米级的运输载体,使得外泌体成为肿瘤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并与发生转移、免疫逃逸、产生耐药性等过程密不可分。本课题前期已完成了外泌体相关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实验,且证实了在体外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