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消融治疗头颈部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191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消融治疗头颈部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观察影响疗效及安全性的因素。对比观察3D打印模板辅助技术的精准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37例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消融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17例男性和20例女性。患者中位年龄76岁(36~95岁)。治疗原发病灶29例,转移淋巴结8例。头颈部肿瘤均由病理学证实。术前患者接受影像学及化验等相关检查并行增强CT扫描定位肿瘤区域,上传CT图像至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勾画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GTV),设计治疗计划。37例患者分为单纯CT引导植入粒子组(13例)及CT引导下3D打印模板辅助植入粒子组(24例)。制作个体化3D打印模板,制定肿瘤靶区的处方剂量(100~160Gy,中位处方剂量130Gy),选择植入粒子活度(0.4~0.8m Ci,中位粒子活度0.6m Ci)。术中于CT引导下穿刺并将粒子植入至肿瘤区域。术后3天对两组进行靶区剂量验证,剂量学参数包括粒子数、90%和100%靶区体积剂量(D90、D100)及100%、150%剂量的靶区体积(V100、V15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术后定期复查及随访,随访截至2021年10月,观察指标包括局部疗效、局部控制时间、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 rate,LCR)、生存时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及放射性不良反应等。统计学方法采用Kaplan-Meier法,配对t检验,单因素分析及Cox模型多因素分析。采用RTOG/EORTC标准评估放射性不良反应[1].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GTV平均体积及粒子植入个数的术前与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CT引导植入粒子组术后验证D90、D100、V100、V150、CI、EI、HI的均值分别为130.43Gy、78.14Gy、88.98%、63.27%、0.698、23.54%、48.00%,术前则分别为129.72Gy、77.52Gy、87.94%、60.12%、0.687、25.08%、50.08%,其中D90、V100、CI、EI、HI的术前与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100、V150的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8,t=-4.320,p<0.05)。CT引导下3D打印模板辅助植入粒子组术后验证D90、D100、V100、V150、CI、EI、HI的均值分别为132.43Gy、70.27Gy、90.07%、62.36%、0.713、26.71%、44.42%,术前则分别为133.34Gy、70.12Gy、89.69%、62.13%、0.699、27.54%、45.88%,其中D90、D100、V100、V150、CI、EI、HI术前与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放射性不良反应评估中,7例(18.9%)为I或II级皮肤损伤,4例(10.8%)为I或II级口腔黏膜损伤,未发生周围神经损伤。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5~59个月),术后6、12、24个月LCR分别为89.2%、78.2%、69.4%;中位生存时间16个月(5~59个月),术后6、12、24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97.3%、70.3%、34.5%。单因素分析显示,与LCR相关的因素为D90及病理类型(p<0.05),与总生存率相关的因素为年龄、D90、病理类型及粒子植入部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LCR和总生存率的因素均为D90及病理类型(p<0.05)。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消融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有良好的局部控制效果,轻微的不良反应及可靠的精准性,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精准、低毒副反应的放射肿瘤治疗手段。
其他文献
随着分布式能源发电以及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供电形式和能量流动多样化发展,传统电力系统难以满足电能控制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需求,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应运而生。能量路由器作为能源互联网的核心设备,能够调整能量的流动和进行实时的信息传递,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结合多能源、多负荷接入的特点,本文选用多端口能量路由器结构,并对多种类能源接入、能量多向流动的情况下实现系统协调稳定进行研究。针对多种能源类型接入及功率分配需
学位
目的:分析COPD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COPD患者继发PH的早期识别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1.研究对象及分组: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收治的COPD住院患者,经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153例COPD患者,依据超声心动图所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值(Pulmonary Arterial Systolic Pressure
学位
背景:随着人民的日渐富裕,饮食中的肉食比例也在逐步上升,此情此景,直肠癌作为一种“准富贵病”,其发病率也在日渐走高,但由于其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不典型,很难在早期引起病人们的重视,加上人尽皆知的“十男九痔、十女十痣”常识,以及不愿接受恶劣事物的心态,无论是在患者层面还是非外科首诊医师的角度,都很难将轻症的大便带血,或者大便习惯改变等直肠癌典型症状与一种令人们谈之色变的恶性肿瘤联系在一起,在加上国内
学位
目的:分析不同气流受限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水平的变化特点,探讨GGT对COPD患者气流受限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01月至2021年08月(年龄≥60岁)大连市中心医院诊断的COPD(COPD组),根据第一秒用力呼气
学位
已有研究表明,教育活动中使用游戏元素,能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者的活动参与、课程专注、促进学习者的沉浸式体验学习。本研究探讨教学活动中游戏机制和组件的应用和效果,并以公园植物研学活动为例,阐述研学活动如何与教学目标内容关联,如何应用游戏机制和元素,为研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有效的组织方式。
期刊
本文基于对兴趣理论及情境感知理论的分析,探讨了在学生兴趣视角下研学教育形式的现状及特点、剧本游戏的特点,提出将剧本游戏融入研学教育这一观点,解决目前研学教育中学生兴趣及参与度不足的问题,促进研学教育形式进一步优化。
期刊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肾脏病(DK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DKD不同分期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组间差异,探讨Cys C、Hcy在预测DKD病程进展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DKD预警及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及肾内科住院、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DKD患者330例,根据202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企业生产系统愈发复杂,安全管理者作为企业生产安全保障的核心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应对复杂安全管理问题的能力,如何使企业安全管理者具备该能力是培养安全专业人员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任务。因此,开展提升安全管理者分析解决复杂安全管理问题能力的研究十分迫切。为应对未来安全管理的形势与挑战,本文以系统思维理论为基础,以提升未来企业核心安全管理人员(现高校安全专业学生)的安全系统思维能力为目的,
学位
【背景和目的】心房颤动(房颤)作为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诱发卒中、猝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房颤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心房重构,而心房重构中心肌纤维化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认为房颤和心肌纤维化相互促进,但确切机制仍不明确,对于房颤心肌纤维化也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大量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作为心肌纤维化最相关的因子之一。研究发现,Smad蛋白家族是TGF-β1的关键
学位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治理成效显著,校外培训的无序发展被有效遏制,功利化发展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扭转,校外培训逐渐纳入规范化发展轨道。通过对监管部门调研发现,虽然校外培训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又面临常态化行政执法困难、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发展、非学科类培训监管缺位、培训材料质量难以把控等治理新困境。建议通过加强校外培训法治体系建设、多形式实施学科培训治理、加快非学科类培训监管机制建设、健全培训材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