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以D市为例

来源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ship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阶段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完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建设目标至关重要。我国自古就有“皇权不下县”这一说法,由此可见,县不仅是国家和社会共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由于县级政府在政府机构的最基层,所以县政府的执政能力是国家执政能力最直观的体现。国家执政能力和执政体制的现代化,必须要求县级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体制率先步入现代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这也使得老百姓提高了政府的治理能力的期望值,随之而来的是县级政府治理能力面对的诸多挑战。同时县级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程度也会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向产生重大影响。但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还处在不稳定阶段,尤其是县作为现代化治理的基层单位,资源较为匮乏、理念较为传统、治理体系建设较为滞后,实现县域善治目标非一朝一夕之功,实现县级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本文选择D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D市实地考察后,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D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其治理政策环境、实际困难等,能够反映大多数县级政府的基本情况,并且提出针对性地对策,以提升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本文除绪论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县级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般性理论分析,这里重点介绍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治理能力的主要内容以及加强县级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等。第二部分是对D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运行情况客观叙述,从经济发展能力、财政支撑能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生态保护能力和改善民生能力五个方面去展现D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情况。第三部分是对县域治理能力现代化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其原因在于治理理念薄弱、多元治理体系尚未形成、社会治理精细化程度不高等。第四部分提出提高D市县级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措施,主要从治理理念的转变和多元治理体系的构建以及现代化手段的应用着手,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惩罚性赔偿是指给予受害人超出其实际损失范围的赔偿金额,其与传统填补性损害赔偿的根本区别在于其目的并不在于补偿受害人所受损失,而是基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对加害人施以惩罚,以达到威慑目的,以抑制侵害行为的再次发生。惩罚性赔偿制度产生于英美法系国家,并已经开始被大陆法系国家所接受,且在部分领域得以适用。通说认为惩罚性赔偿具有惩罚、威慑、填补损害、激励的功能,其中,惩罚是手段,威慑才是目的。惩罚性赔偿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构的基座。但是随着国家政权不断进入乡村社会还带来了一系列的嵌入机构,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形成重叠。传统乡村社会本身所遗存的治理组织,乡村治理组织的多元化带来了外溢效应。  本研究以探索乡村治理组织是如何过密化以及如何实现乡村治理组织整合为主要目的,拟以华南育村宗族大村为本研
学位
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推动了国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但与经济发展相悖的是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如资源型城市为了快速发展经济过度开采资源导致的地表塌陷、各种重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水土污染以及机动车骤增导致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等。导致环境污染的诱因具有多样性特征,既受群体环境意识影响,也受经济发展指标影响。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政府与企业都有着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发展差距日益扩大,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等器物层面,更凸显在观念、思维、文化等软实力上,农村逐渐成为“落后”的代名词,乡村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如乡村文化断裂、空心化、边缘化趋势进一步加剧等。面对复杂的治理现状,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下,全国各地尤其是南方地区兴起了一种“新乡贤”回报桑梓的现象。如何界定新乡贤这一治理主体?新乡贤如何有效参与到当前乡村治理当中并发挥积极作用?在此
学位
建国后,城市与乡村的隔离以及工业化过程中对农业的索取导致了农村落后的局面和发展缓慢的状态。自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和乡村对立结构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城市和乡村处于半隔离的状态。“三农”问题成为党和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其重要性不断提升。党和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通过每年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推动农业发展、提升农民素质和改善农村环境的公共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的自身建设决定着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建是全部党建工作的基础和重心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单位制社会逐渐瓦解,社区取代单位成为国家新的治理单元,基层党建工作重心从单位转移到社区。城中村社区作为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轨的过渡型社区,既携带着农村社区的“
单位型社区是中国社会特有的产物,其产生、发展、消亡都具有历时性的特点。本文以山西省中部的X单位型社区为个案,研究单位型社区的治理变迁。印刷厂从1968年筹建到21世纪初期,印刷厂为其职工和家属提供了全方位的福利保障,不论职工大小事情,工厂都是“有求必应”。自21世纪以来,工厂逐步减少福利供给,将大量社会事务推向社会,对职工诉求开始“推脱敷衍”,X社区开始承担起职工和家属的社会公共事务。本文所关注的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但在发展中各种社会矛盾也日趋尖锐,社会事件屡屡发生。伴随着众多社会事件的发生,社会情绪也往往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与趋向性,其中社会情绪的政治化就是重要的表现之一。这一现象一方面体现了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的基本状态,另一方面也间接延伸出中国政府所担负的责任。社会情绪作为主导社会事件发展和社会舆论走向的重要因素,其政治化常常将政府置于社会事件和社会舆论的中心,使公众将
学位
国家治理能力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中国当今与未来国家发展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国家“刚性治理”大展身手,也需要国家“柔性治理”并驾齐驱。从国家治理的终极目标而言,转变民众政治态度,建构国家认同依然是现代国家治理的追求,因为民众政治态度的转变与认同意味着民众对国家政权系统的政治支持和对国家共同体价值信仰体系的心理归属。由于民众政治态度转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仅凭借社会的力量是不够的,更需要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三次“伟大飞跃”的发生,我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是逐渐增强的。但是,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相比,我国的文化自信仍需进一步提升。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