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术后并发房颤的现状调查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anlei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术后并发房颤的现状,分析肺癌患者术后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构建肺癌患者术后并发房颤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以期为高风险人群提供筛查工具,尽早干预以减少肺癌患者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改善肺癌患者预后。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2021年1月-2021年10月大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胸外科肺癌患者1201名,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肺癌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模型组(801名)和验证组(400名),模型组以患者术后是否并发房颤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进行肺癌患者术后并发房颤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方程构建。通过课题组前期自制的《肺癌手术患者信息数据采集表》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并使用Rhythm Watch TM心电记录仪收集肺癌患者术后心电信息。采用spss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患者术后房颤(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POAF)的危险因素,采用OR值对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的各因素进行赋值,取约登指数最大时所对应的数值为最佳诊界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风险预测模型的分辨能力,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对风险预测模型方程进行校准度的检验评价。并通过验证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估该模型的稳定性能。结果1 POAF现状本研究通过对所有符合纳排标准的1201名肺癌患者进行POAF的现状调查发现,有78名患者术后并发了房颤,肺癌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率为6.5%(78/1201)。POAF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78.5%),年龄最小的47岁,最大的84岁;男性患者42名,女性患者36名,分别占POAF患者的54%和46%;房颤类型以阵发性房颤居多(87.2%),高发于术后48-72小时内(80.8%),大多数患者可自行转归,无需临床药物干预。2 POAF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得出患者在性别、年龄、心血管疾病史、吸烟史、手术范围、淋巴结采样组数、手术时长、LVEF、病理类型等方面与POAF相关(p<0.05)。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9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性别为男性、年龄≥60岁、有心血管疾病史、手术范围切除肺叶及以上这4个变量因素是肺癌患者POAF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3 POAF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得到肺癌患者POAF的预测模型方程是:分数=2*性别为男性+2*年龄≥60岁+4*有心血管疾病史+2*手术范围切除肺叶及以上。模型组AUC=0.722(P<0.001,95%CI:0.647-0.798),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664>0.05,提示模型的校准度较高,拟合程度良好。根据约登指数,确定该模型最佳截断值为7,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5%和61.8%。预测方程得分≥7分的患者与得分<7分的患者相比,POAF发生率高,结果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验证组AUC为0.742(p<0.001,95%CI:0.664-0.82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215>0.05,提示模型的校准度较高,拟合程度良好。结论1研究结论肺癌患者术后并发房颤的发生率较居民基线水平偏高,临床医护应引起重视尽早对患者进行评估并给予预见性干预。本研究构建了可用于预测肺癌患者术后并发房颤的预测模型方程并进行了内部验证,该模型方便可行,预测性能良好,对肺癌患者术后并发房颤的风险具有较好的分辨预测能力,可以为临床医护在预测肺癌患者术后房颤发生方面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不同药性单味中草药对不同菌群模式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黄芩-黄连合剂对T2DM小鼠肠道菌群和糖代谢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专业中药的使用提供参考,为单药特定肠道微生态菌群研究提供方向和实验依据。方法:1.温热补益类中药与寒凉泻下类中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6-8周龄C57/BL6J雄性鼠,依据中医“泻余补亏”原则,随机分为寒凉泻下类中药:大黄组(A组)、大黄菌群失调组(AA组),黄芩组(B组)、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与免疫系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CNS内先天性免疫的平衡维持着其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细胞正常生存与功能的基础。大量研究证实CNS先天性免疫失衡诱发的神经炎症是众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关键病理因素之一,抑制神经炎症能够有效缓解CNS疾病的发展。神经炎症反应涉及多种机制,近些年的研究发现细胞内炎症小体的形成与活化介导多种炎性介质的
学位
目的:本实验探究PM2.5暴露下,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细胞模型中神经炎症水平、凋亡水平、线粒体稳态以及细胞自噬的变化,同时进一步讨论蝎毒耐热合成肽(Scorpion venom heat-resistant synthetic peptide,SVHRSP)对其修复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PM2.5样品采集、处理:本实验样本通过PM2.5采样器采集20
学位
目的:(1)探究碘对比剂对能谱CT基物质成像HAP(Iodine)、HAP(Water)和HAP(Fat)密度测量值的影响,寻找利用增强扫描图像进行骨密度测量的基物质对。(2)应用能谱CT及定量CT(QCT)测量腰椎骨密度,探讨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评估骨质状态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材料与方法:(1)回顾性收集基于BMI行个体化全腹部能谱(GSI)增强扫描患者214例,男135例、女79例,年龄16~8
学位
目的:荧光免疫分析法是将荧光标记物引入到免疫分析过程中,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产生的荧光信号变化来对痕量物质进行定量检测一种分析方法,具有特异性强、响应速度快、可靠性强且易于多功能化等优势,在食品卫生、基础医学研究及临床医学诊断、环境检测等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当前,在荧光免疫分析法中常用的有机染料分子,存在水溶性差、荧光强度低、光稳定性差、易发生光漂白等缺点,这极大的限制了该方法在实际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慢性心衰患者病耻感的现状;分析影响慢性心衰患者病耻感的相关因素;探讨慢性心衰患者病耻感与社会支持、医学应对和自尊的关系以及自尊在病耻感与社会支持和医学应对间的中介效应,为医护工作人员降低患者病耻感,改善心理状况,制定相关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10月大连市三甲医院住院部的临床258名慢性心衰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医学应对方式问
学位
研究目的探索7E教学模式在本科护生外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讨7E教学模式在本科护生外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外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通过成立教学小组,在参考文献与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初步设计7E教学模式在本科护生外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实施方案,召开教师座谈会及专家审核获取修改意见,最终经预实验进一步调整形成正式实验干预方案。2.选取于大连市某
学位
背景: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人的血液和组织是比较容易获得的生物病理标本,适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测以及生物样本库的采集和保存。DNA、RNA和蛋白质是三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质量标本可满足RT-PCR、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转录组测序、阵列分析等生物学实验研究需求。但由于RNA的结构特点和环境中核糖核酸酶(ribonuclease,RN
学位
目的:(1)探讨双源双能量CT新虚拟单能量成像(Mono+)技术在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价值,并寻求下肢动脉Mono+图像的最佳单能级水平;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参照,评估双源双能量CT成像对下肢动脉有意义狭窄的诊断效能。(2)探讨双源双能量CT个体化低碘摄入联合Mono+技术进行下肢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1)收集2020年11月—2021年3月间,临床疑诊下肢动脉疾病行腹主及双下肢动脉C
学位
目的:(1)探讨敏感度编码技术(Sensitivity Encoding,SENSE)和压缩感知技术(Compressed SENSE,CS)不同倍数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AF)对颈动脉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Time 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TOF-MRA)图像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