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败血症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及其对预后的判断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3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败血症休克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VLBW)是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一系列远期并发症。成人、儿童和足月新生儿的败血症休克管理指南均推荐应用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对休克进行目标导向性管理,儿童和新生儿的治疗目标为心脏指数(cardiac output index CI)>3.3 L/(m2·min)。但因目前对VLBW的血流动力学生理及败血症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机制研究很少,该人群休克的治疗仍是经验性的,对其目标CI值尚无共识。无创心输出量监测仪(Ultrasonic cardiac output monitor USCOM)是无创、可动态采集较全面血流动力学信息的监测手段,应用于危重症新生儿血流动力学评估的价值已经得到肯定。本研究拟:1.分析VLBW的血流动力学生理特点;2.分析其败血症休克前期、进展期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能早期识别休克、判断休克进展的指标;探讨血流动力学类型与休克转归的关系;3.分析VLBW败血症持续性休克和死亡的危险因素;评估CI对不良预后的判断价值,探讨VLBW的目标CI值。方法:单中心前瞻性研究,一、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NICU收治的健康极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及足月儿。使用USCOM采集生后24h、48h、72h、7d、30d 内包括 C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SVRI)、肌力指数(Smith-Madiganinotropy index SMII)、氧运输(oxygen delivery index DO2I)等指标,比较不同胎龄、体重组间的差异。二、筛选发生晚发型败血症休克极低出生体重儿,根据休克进展分为休克前期组和休克组,并匹配健康对照组,采集0.5h、6h、24h、72h、稳定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休克不同阶段、不同转归亚组的血流动力学模式分析和比较。三、将败血症休克VLBW儿,根据休克转归分早期逆转组和持续性休克和死亡组,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血流动力学、生化乳酸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持续性休克和死亡的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对比CI和乳酸对不良预后的判断价值,得出目标CI值。结果:纳入血流动力学生理研究共150例。VLBW在各个时间点的CI、SVRI、SMII及DO2I等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CI的参考值为3.0±0.3L/min/m2。纳入败血症休克研究120例。休克前期组均为低SVRI模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VRI显著下降(790±160d/s/cm5/m2 vs 1300±155d/s/cm5/m2,CI显著增高(4.2 ± 0.61/min/m2vs 3.0±0.21/min/m2)(p<0.001)。休克组患儿则为 56%为低 SVRI高CI模式,25%为低CI高SVRI模式,10%为低CI并低SVRI模式。随病情进展,低SVRI会转变为低CI模式。休克组结局为47.5%早期逆转,52.5%持续性休克,其中12.5%死亡。死亡亚组对比存活亚组,在进展期CI、SMII、DO2出现了显著的下降(25%、20%、25%)。Logistic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示低CI值和高乳酸血症是发生持续性休克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CI和乳酸指标对不良预后的判断价值,0.5h-CI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98,敏感性90.5%,特异性94.7%,CI值<2.8L/min/m2对休克相关的死亡和器官功能障碍预测效果较好。结论:1.VLBW的生理特点是心肌收缩功能、血管阻力、氧输送均降低。随胎龄,日龄增长呈动态发育成熟趋势。2.VLBW休克前期机制是外周血管阻力下降,SVRI可帮助早期识别休克;休克进展期机制是心肌收缩力下降,CI、SMII下降是休克进入失代偿的特点,CI显著下降发生死亡的风险增加。3.低CI值和高乳酸血症是VLBW儿发生持续性休克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0.5h-CI对休克相关的死亡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更高,CI>2.8L/(m2·min)可能是VLBW败血症休克治疗的目标值。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是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GB)患者疾病进展中不可避免的病理生理过程。持续性的VUR可能引起肾积水、肾衰竭甚至死亡,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诊断和预警VUR的发生相关的无创性生物学指标尚未明确。研究目的1.旨在识别VUR和Non-VUR组尿液外泌体的不同蛋白谱,并探索是否存在潜
学位
背景:有血流动力学显著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管理的难点。hsPDA增加VLBW的死亡风险,导致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并与远期不良结局有关。hsPDA常常需要治疗,内科处理的重点是提高关闭率,术后处理的重点是减少结扎术后心脏综合征(PLCS),因为PLCS增加死亡及不良远期结局的风险。本研究第一部分分析hsPDA内科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探讨hsPDA内科治疗失败的
学位
研究目的和背景脑出血急性期死亡率高达30%,恢复期的再次出血及后续继发性损伤严重影响其预后。由于缺乏可靠的重复脑出血模型,目前针对重复脑出血的研究仅限于对重复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缺少对重复脑出血病理过程的机制研究。本研究拟应用双阶段双侧纹状体胶原酶注射方法建立重复脑出血小鼠模型,探讨其行为学特征及其潜在的病理机制,为寻找改善脑出血长期预后的治疗策略奠定基础。方法用立体定向技术制作重复脑出血模型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作为潜在的危险因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影响存在两面性,一方面促进PTC的发生,但又改善其预后。既往文献报道HTPTC中浸润的淋巴细胞增多,与预后改善相关。这提示着HTPTC肿瘤微环境的改变可能是HT改善PTC的关键因素。但目前有关HTPTC肿瘤微环境的整体阐述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特征病不清晰。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单细胞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肾透明细胞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肾透明细胞癌发病率和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临床上对于局限性肾透明细胞癌,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然而对于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以舒尼替尼为代表的靶向药物仍然是一线治疗用药。然而,靶向治疗效果亦不甚满意,5年存活率不足10%。血管拟态已被证实是除肿瘤血管以外,为肿瘤提供营养的替代途径之一,影响肿瘤的侵袭转移以及对药物敏感性等。然而,
学位
历史作为初中阶段的人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历史老师容易忽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无法满足深度教学的要求。老师在初中历史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有效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期刊
目的 目前对肾集合管癌(CDC)症状体征、病理、治疗方案和预后特征仍有较大争议。CDC中国患者基因组学图谱缺乏。本研究旨在总结探讨CDC临床诊疗特征;初步构建CDC中国患者单核苷酸变异(SNV)、拷贝数变异(CNV)和胚系突变的基因组学图谱。方法 回顾分析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和上海市长海医院确诊CDC,且满足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术式、并发症、辅助治疗和预后。进一步,对满足纳入和
学位
研究背景探索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新的血清学标志物及筛查工具至关重要。生物信息学技术深化了对人类肝病的分子机制和病理生理学变化的理解。2020年NAFLD以新的诊断标准更新了命名-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蔗糖非发酵1相关激酶(SNRK)是人体能量代谢及炎症研究新兴领域,目前国内外尚无SNRK与NAFLD独立预测因子SHBG的关联分子机制以及SNRK在肝脏能量代谢和炎症调控相关中的
学位
一、研究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AS)与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潜在分子机制仍不清楚。研究表明内皮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关键事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能诱导内皮细胞(ECs)的激活和功能障碍。目前有关LncRNA在ECs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很少,LncRNA在冠状动
学位
结合SOLO分类评价模式对高中物理实验课堂进行有条理、有规律和有层次的学习评价,并通过评价软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以便教师精准把控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