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的设立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xiaoziwoa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态势渐显衰退,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在此背景下,我国为破解国际自由贸易难题,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于2013年在上海成立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作为我国以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家政策,通过先行先试,探索在全国范围内可推广复制的经验,目的是通过制度创新激发改革开放活力,促进贸易自由,升级转型经济生产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设立包含沿海与内陆省份在内的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了多元化局面。如今,在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下,作为衡量企业综合经营成果、反映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成为了驱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为了深入了解自贸区的设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选取2006年-2019年间全国30个省市的数据构成面板数据,进行如下实证检验:首先运用数据包络法(DEA)测算全样本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值。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与双重差分(DID)方法,检验自贸区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关系与影响程度。其次,采用三种方法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以保证稳健性。再次,为确定自贸区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机制路径,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效率改进(EF)、技术进步率(TE),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检验。最后,将研究对象按照区位和设立时间划分,进行异质性检验。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自贸区政策的实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在一系列控制变量加入后,结果仍然显著;第二,通过采用三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可以发现促进作用仍然显著,因此实证结果稳健可靠。第三,通过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发现自贸区的建立可以显著提高技术效率,但是对技术进步的积极效用还未得到充分释放。第四,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自贸区的设立对东北和西部地区和后三批次设立自贸区的省份促进作用显著,对东部和中部和第一二批次设立自贸区的省份促进作用不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的自贸区建设的发展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一、进一步完善自贸区政策,夯实改革成果;二、加大研发投资,激励创新,优化创新评定标准;三、依托自贸区,促进本土企业的发展;四、强化吸引外资政策;改进管理外资制度。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在于:第一,以往研究局限于自贸区的建立对经济、贸易效应的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却鲜有在此角度对其的深入研究。本文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为验证自贸区政策带来的红利效应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丰富自由贸易理论,还可以为提高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出一定的宏观思路。第二,与以往研究从金融、人力等角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不同,本文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值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分析,确定自贸区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的直接影响路径,挖掘其中现存障碍与根本动力源泉,由此得出更为可科学、具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形势不断变化。尤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快速的增长,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正朝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方向发展。但伴随着的是收入差距的不断加大,而收入的大部分来自职工的薪酬。因此,近年来,学术界对于自由贸易对工资差距影响的相关研究兴趣不断增长,而学者们在进行此领域的研究时,更多关注的是贸易开放对组间工资差距的影响,但其对劳动者工资差距的解释程度有限,因此我们对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但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民众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需求,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由高速度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这就对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环境治理必定会对地方经济与就业造成影响,如何处理好环境与就业的关系是每个地方政府需要面临的问题,能否实现就业与环保的“双重红利”对地方政府尤为重要。因此对二者关系进行研究具有较
学位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既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受到了负面影响:经济结构失衡、区域发展不协调、收入不均、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当前,我国正在寻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不断优化升级经济结构,实现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随着“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服务业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第一大产业,对于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有着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
学位
北宋(960年—1127年)始于宋太祖陈桥兵变,终于宋钦宗靖康之变。百余年间,国力强盛、人才辈出,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司马光等等耳熟能详的文人士大夫,为中华文明留下了丰富的精神之瑰宝。我们常说北宋亡于外患,但家庭与国家、小家与大家从来都是休戚相关的,外患的背后,想必定有其内在原因。战乱频仍的年代,国家承担保护人民的作用,国家的支出也主要用于国防开支,而税收则是国防的主要源泉。因而可以说,
学位
财政政策是我国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机制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研究学者重点关注的领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出现后,我国连续十二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但是不同时期政策特点和指向有所不同。早期侧重于以支出扩张进行总需求管理。十八大后,积极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和大规模“减税降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郭庆旺,2019)。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是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
学位
近几年来,在我国银行间市场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融资利率分化严重。表现为大型银行融资利率远低于中小型银行,中小型银行融资利率远低于非银金融机构。该现象体现了金融体系内流动性分布不均匀的扭曲现实,不利于货币政策的传导,加剧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而流动性管理是保证金融系统平稳运行的重要任务,是央行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研究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分层的影响,检验货币政策工具的实
学位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区域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已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阻碍了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进程。为攻克这一难关,党中央根据我国国情和不同区域具体情况,制定了包括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众多战略中,西部大开发战略于2000年起正式实施,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出台了各种政策支持西部发展,包括税收扶持、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和对外开放等方面。西部大
学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飞速发展,其增加值从872.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53977亿元,占比由1978年的24.6%增长到2020年的54.5%,但其结构却不甚合理。影响第三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很多,长期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探究,本文试图从最低工资的角度研究对第三产业结构的影响,这对我国新常态下经济结构的调整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另外,本文的其他创新点还有:研究角
学位
棚户区改造工程主要针对棚户区危旧房,以征迁改造的方式,实现居民生活环境与城镇环境面貌的大幅提升。然而传统棚户区改造融资方式,各地积攒了大量隐性债务风险。为此,2018年4月,财政部、住建部联合发布《试点发行地方政府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管理办法》,棚户区改造的融资方式悄然发生转变。截至2020年10月底,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发行了 351只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达14229.49亿元。研究
学位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逐渐放慢脚步,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根据“奥肯定律”所描述的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经济高速增长能够带来就业率的上升;反之经济增速放缓可能会引起劳动力市场上的失业率上升。“新常态”经济下行的压力下,进而引发更多人对就业状况的担忧。党中央、国务院及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社会就业与再就业,在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时,始终将就业问题摆在决策部署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