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对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60214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虽然解决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收入分配问题,但在财政支出责任方面的划分却很模糊。因此,分税制改革导致财权上收中央的同时支出责任却不断下移,地方政府在有限的财力情况下承担着过多的支出责任,产生了巨大的财政支出压力。此外,地方官员的晋升动机极大地激发了地方政府官员发展本地经济的积极性,产生了强烈的经济发展动机。为了吸引经济资源,拉动辖区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开始通过实施变相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来吸引经济资源,从而在地方政府之间产生了“为增长而竞争”的现象。在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广泛竞争的背景下,由于不同类别的财政支出在拉动经济增长效应方面存在差异,例如教育、医疗卫生以及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民生支出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不明显,而基础设施建设等生产性支出短期内能较快拉动经济增长,导致地方政府产生了明显的支出偏向,即政府更愿意提高基础设施等生产性支出的比重,从而导致财政支出结构出现严重失衡。由于财政支出偏向引发的投资冲动需要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在地方政府预算收入受约束的情况下产生了强烈的融资需求。在2014年新修订的《预算法》实施之前,地方政府不得自行发债,此时地方政府开始寻求其他融资工具进行融资。由于土地出让金和城投债收入作为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政府的自由支配度较大,因此地方政府开始成立融资平台公司发行城投债,同时通过土地出让获取土地出让金。虽然城投债和土地出让收入能有效缓解地方融资需求,但同时也推动了城投债和土地出让规模的快速扩张。基于上述逻辑,本文选取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城投债和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分析对象,探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对城投债发行和土地出让的影响,以期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降低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提供有益参考。本文在借鉴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城投债发行以及土地出让的现状进行系统比较分析,通过构建合理的衡量指标,重点对以下三个问题展开理论和实证分析。首先,考察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对城投债发行的影响;其次,探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对土地出让的影响;最后,考虑到地方政府存在财政支出偏向的竞争或者说“攀比行为”,进一步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考察财政支出偏向同时对城投债发行和土地出让产生的影响。从具体内容来看,本文主要包括如下八章内容:第一章为导论。主要包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问题与结构安排、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为国内外文献综述。首先,从财政支出偏向、城投债发行以及土地出让三个方面对既有文献进行梳理。其次,在对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既有研究文献进行总结以及对既有文献的主要贡献、存在的不足进行评价。第三章为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首先,本文分别对财政制度、城投债以及土地制度背景进行了介绍。其次,进一步对主流财政分权理论进行介绍,主要介绍了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以及中国式财政分权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最后,本文对现有财政分权理论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第四章为典型事实分析。首先,本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财政支出偏向典型事实分析;第二部分为城投债发行典型事实分析;第三部分为土地出让典型事实分析。其次,每一个部分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第一个方面为总体情况介绍;第二个方面为地区差异分析;第三个方面为典型特征总结。第五、六、七章为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其中,第五章为财政支出偏向对城投债发行的影响效应分析。主要从如下六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提出研究假说。其次,研究设计;主要包括模型设定、变量选取、数据说明以及相关性分析。再次,研究结果及分析;包括基准研究结果以及异质性分析,其中异质性分析又从区域异质性分析、地方财力异质性分析、官员年龄异质性分析以及开发区建设强度异质性分析四个方面展开。第四,替代效应;考虑到土地出让与城投债之间可能存在替代效应,即土地出让收入可能削弱财政支出偏向对城投债发行的影响,本文进一步在基准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加入财政支出偏向与土地出让的交互项进行研究。此外,如果土地出让收入与城投债之间存在替代关系,那么财政支出偏向在土地出让规模较大的地区对城投债发行的促进作用较小。为验证上述逻辑,本文进一步按土地出让规模将样本分为土地出让规模较大和较小的两个子样本进行估计。第五,内生性问题;考虑到财政支出偏向与城投债之间可能存在因遗漏变量和双向因果导致的内生性,一方面本文进一步通过构造省级层面的财政支出偏向指标进行估计;另一方面本文进一步选取本市所在省份的其他地级市财政支出偏向的年平均值作为工具变量,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估计。第六,稳健性分析;主要从变量替换、剔除异常样本以及放松对官员特征的控制三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最后为本章的研究结论。第六章为财政支出偏向对土地出让的影响效应分析。研究框架与第五章类似,主要从研究假说的提出、研究设计、研究结果及分析、替代效应、内生性问题以及稳健性检验六个方面展开。首先,提出研究假说。其次,研究设计;主要包括模型设定、变量选取、数据说明以及相关性分析。再次,研究结果及分析;包括基准研究结果以及异质性分析,其中异质性分析又从土地出让方式异质性分析、地方财力异质性分析、官员年龄异质性分析以及开发区建设强度异质性分析四个方面展开。第四,替代效应;考虑到城投债与土地出让之间可能存在替代效应,即城投债可能削弱财政支出偏向对土地出让的影响,本文进一步在基准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加入财政支出偏向与城投债的交互项进行研究。此外,如果土地出让收入与城投债之间存在替代关系,那么财政支出偏向在城投债发行规模较大的地区对土地出让的促进作用较小。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按城投债发行规模将样本分为城投债发行规模较大和较小的两个子样本进行估计。第五,内生性问题;考虑财政支出偏向与土地出让之间可能存在因遗漏变量和双向因果导致的内生性,一方面本文进一步通过构造省级层面的财政支出偏向指标进行估计;另一方面本文进一步选取本市所在省份的其他地级市财政支出偏向的年平均值作为工具变量,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估计。第六,稳健性分析;主要从剔除异常样本、替换核心解释变量以及加入省份-时间联合固定效应三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最后为本章的研究结论。第七章为拓展性分析,考虑空间策略互动行为的影响。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空间相关性检验。主要分为全局空间相关性检验以及局部空间相关性检验两个部分。其次,空间计量模型的建立;主要从空间计量模型的介绍、空间权重矩阵的选择以及空间计量模型的构建三个方面展开。再次,估计结果分析;主要从财政支出偏向对城投债发行和土地出让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最后为本章的研究结论。第八章为本文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首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系统总结;其次,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综合本文的研究,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财政支出偏向程度方面。首先,通过对2008-2016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程度的测算,本文发现2008-2016年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较小,财政支出偏向程度最低的年份仍然超过0.60。其次,区域差异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以及不同城市规模的城市均存在明显的财政支出偏向,其中东部地区的财政支出偏向程度略高于中、西部地区,但三者之间差距很小。最后,区域异质性统计分析结果还显示,财政支出偏向程度呈现出典型的“M型”波动特征,即财政支出偏向程度从2008年开始上升,2010年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开始重新上升,2014年又呈现出下降趋势。2.城投债发行方面。首先,主要从如下四个方面对城投债发行情况展开分析。一是城投债发行的总体情况。除2015年外,城投债发行金额和发行支数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非常明显。说明2008年以来,我国城投债发行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二是城投债品种结构情况。分析结果显示当前城投债主要以中期票据、公司债、企业债、定向工具以及短期融资券为主,其余品种的规模非常小。三是城投债期限结构情况。分析结果显示当前城投债主要以中长期期限(3-5年、5-7年、7-10年)为主,其余期限(1年内、1-3年、10年以上)的城投债规模较小。四是城投债评级结构情况。分析结果显示当前城投债信用整体情况较好,城投债评级以AAA、AA+以及AA为主,AA-和A-1的城投债余额规模较小。其次,城投债发行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区域异质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城投债发行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东部地区和超大、特大城市)。最后,城投债发行规模的变化趋势不存在地区差异,不同地区之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具体来看,从2008年开始城投债发行出现缓慢增长,之后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直到2015年实施新修订的《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可以自行发债,2015年城投债发行规模才开始出现小幅下降,但2016年又出现显著增长。3.土地出让方面。首先,全国土地出让情况。全国土地出让金额、土地出让面积以及土地出让宗数均呈现出“倒U型”变化趋势。其中2008-2013年土地出让规模快速上升,2013-2016年土地出让规模开始下降。其次,土地出让方式情况。目前土地出让以“招拍挂”出让为主。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的土地出让均以“招拍挂”土地出让为主、协议出让为辅。再次,土地出让价格情况。通过分析发现“招拍挂”土地出让的价格远高于协议土地出让。最后,土地出让的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当前土地出让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土地出让规模偏小。4.财政支出偏向对城投债发行的影响方面。通过搜集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8-2015年的城投债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对城投债发行的影响,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财政支出偏向显著地促进了城投债发行,财政支出偏向程度提高1%将促进城投债发行提高1.1974%,且上述研究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偏向对城投债发行的促进作用只存在于中部地区,在东、西部地区不显著;地方财力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偏向在财力较充足的地区没有对城投债发行产生显著影响,但在财力较薄弱的地区则显著促进了城投债发行;官员年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偏向对城投债发行的促进作用只存在于市委书记年龄小于或等于55岁的城市之中,在市委书记年龄大于55岁的城市中不显著;开发区建设强度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开发区建设强度较高的地区,财政支出偏向显著促进了城投债发行,而在开发区建设强度较低的地区,财政支出偏向对城投债发行没有显著影响。(3)虽然本文所有的回归模型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遗漏变量问题,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可观测因素影响财政支出偏向和城投债发行的可能性。此外,考虑到财政支出偏向与城投债发行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因果问题,因此本文一方面采用省级层面的财政支出偏向数据进行估计;另一方面选取该地级市所在省份的其他地级市财政支出偏向程度的年平均值作为工具变量,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估计,结果发现财政支出偏向依然显著促进了城投债发行。(4)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地方政府的自由支配度较大的收入,在缓解地方融资约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考虑到土地出让收入与城投债之间可能存在替代效应,进一步在基准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土地出让与财政支出偏向交互项进行估计,结果显示交互项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土地出让削弱了财政支出偏向对城投债发行的促进作用。此外,本文将样本分别按土地出让收入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分为土地出让规模较大和土地出让规模较小的两个子样本进行估计,结果显示在土地出让规模较大的地区,财政支出偏向对城投债没有显著影响,而在土地出让规模较小的地区,财政支出偏向则显著促进了城投债发行,上述估计结果初步证实了土地出让收入与城投债之间可能存在替代效应。5.财政支出偏向对土地出让的影响方面。通过搜集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8-2016年的土地出让数据,本文进一步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对土地出让的影响,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无论采用土地出让收入还是土地出让面积作为被解释变量,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均显著促进了土地出让。其中财政支出偏向提高1%将促进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出让面积分别提高0.6586%和0.5755%。(2)土地出让方式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与“招拍挂”土地出让方式相比,财政支出偏向对协议土地出让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地方财力异质性的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偏向在地方财力较充足的地区没有显著促进土地出让,但在地方财力薄弱的地区则对土地出让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官员年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偏向对土地出让的促进作用只存在市委书记年龄小于或等于55岁的城市之中,在市委书记年龄大于55岁的城市中影响不显著;开发区建设强度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开发区建设强度较高的地区,财政支出偏向显著促进了土地出让,而在开发区建设强度较低的地区,财政支出偏向对土地出让没有显著影响。(3)虽然本文所有的回归模型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遗漏变量问题,但仍然存在不可观测因素影响财政支出偏向与土地出让的可能性,加之考虑到财政支出偏向与土地出让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因果问题,因此本文除了采用省级层面的财政支出偏向数据进行估计外,还进一步选取该地级市所在省份的其他地级市财政支出偏向程度的年平均值作为工具变量,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估计,结果发现无论采用省级层面的数据还是工具变量进行估计,财政支出偏向均显著促进了土地出让。(4)城投债作为地方政府的自由支配收入,在缓解地方融资约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考虑到土地出让收入与城投债之间可能存在替代关系,进一步在基准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城投债与财政支出偏向交互项进行估计,结果显示交互项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城投债削弱了财政支出偏向对土地出让的促进作用,证实了土地出让收入与城投债之间存在替代效应。此外,本文将样本按城投债发行金额的平均值分为城投债发行规模较大和城投债发行规模较小的两个子样本进行估计,结果显示在城投债发行规模较大的地区,财政支出偏向对土地出让没有显著影响,而在城投债发行规模较小的地区,财政支出偏向则显著促进了土地出让规模的扩张,上述估计结果初步证实了土地出让收入与城投债之间可能存在替代效应。6.拓展性分析方面。考虑到非民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大于民生支出,因此地方政府可能存在偏向非民生支出的竞争行为。为了检验地方政府是否存在财政支出偏向竞争行为,进一步通过空间相关性检验的结果表明:(1)无论是全局空间相关性检验还是局部空间相关性检验均显示莫兰指数(Moran’s I)显著为正,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偏向方面存在高-高,低-低空间集聚的特征,证实地方政府之间存在财政支出偏向的模仿性竞争行为。(2)在证实地方政府之间存在财政支出偏向竞争行为后,本文进一步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SAR)、空间自相关模型(SAC)、空间误差模型(SEM)以及空间杜宾模型(SDM)进行估计,在分别采用地理邻接权重矩阵、地理距离权重矩阵、经济距离权重矩阵以及行政相邻权重矩阵的空间计量模型中,估计结果均表明财政支出偏向的模仿性竞争行为均显著促进了城投债发行和土地出让。(3)空间自回归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空间误差模型以及空间杜宾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在采用地理距离权重矩阵、经济距离权重矩阵以及行政相邻权重矩阵的模型估计结果中的空间自相关系数(rho)均显著为正,说明在地理距离相近、经济发展水平相近以及位于同一省份(自治区)的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城投债发行和土地出让方面的“攀比行为”,相邻(地理距离、经济距离、行政相邻)地区之间的城投债发行和土地出让对本地区产生了刺激作用,城投债和土地出让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其他文献
报纸
Sharpe等学者在1964年提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来解释单个资产收益与市场组合收益的关系,Ross于1976年提出套利定价理论(APT)将资产价格的影响因素从单个推广到多个,在这之后有大量学者对资产定价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在关于股票横截面收益预测的研究中,可以预测股市横截面收益且不能被既有因子定价模型~1所解释的因子被称为异象因子(Anomaly)。同时,为了解释这些异象,各国学者们在
学位
保险复业四十余年来,中国保险市场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但随着保险行业竞争以及资金投资收益波动的加剧,近年来,保险行业连续暴露出一些问题,销售高利率投资型保单、激进投资等乱象层出不穷。这些都表明保险脱离其发展的正确道路,进而引起监管部门和保险理论界对保险发展道路的关注。“保险回归保障本源”成为监管部门、学术界及业界共同探讨的热点。而“保险回归保障本源”实际上就是要求保险公司注重履行保障功能,因此
学位
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以及价值创造活动中,财务决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财务决策不仅决定了企业如何配置自身的资产,还影响着企业在运营、投资筹资等活动中产生现金流的多少,财务决策还对企业资金的来源以及资金成本的高低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如果企业制定的财务决策符合自身的运行和发展要求,不仅能够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经营,而且有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反之,不合理的财务决策会阻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使企业的价值降低。从上
学位
系统性风险不同于个体风险,一旦爆发将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引发经济危机,因此危害极大。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至今依旧历历在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对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无疑是保障经济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从中国金融风险的现状来看,目前的房地产风险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较为突出,而且这两者都与以银行为主体
学位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发展经验表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1。“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面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我国将在
学位
对银行存款的认识,我们可以从金融危机和资产配置两个方面展开。在金融危机方面,从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到2009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从中国2013年的“钱荒”到2015年的股灾,金融危机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不断爆发。而这些危机,都涉及到两重要的问题。首先,危机都涉及到了安全资产问题。危机中的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国债、次级债都属于安全资产或者准安全资产。危机的爆发说明,这些安全资产当中只有银
学位
中国科技创新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中国企业创新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创新质量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关键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的现状却并没有改变,中国建设科技创新强国仍然面临着重大挑战。税收优惠政策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各国不仅对科技创新前端采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措施促进研发投入,而且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对科技创新后端实行“专利盒”优惠税制。“专利盒”优惠税制通过对企业知识产
学位
报纸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