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习录》的“慎”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zhuwoshi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学而》有“传不习乎?”朱子《四书章句集注》日:“传谓受之于师,习谓熟之于己。”王阳明的弟子们使用“传习”命名王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一方面表达了对于王阳明的敬爱之情,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希望这部著作能够留芳百世的心愿。《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重要哲学著作,包含着王阳明的全部哲学观点。
   《传习录》历来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这个研究方向集中了哲学界的许多重要人物,研究著作甚是丰富。目前,学者们较多的侧重于研究《传习录》的心学体系、知行思想、良知理论等,较少的关注《传习录》的“慎”,而后者经王门后学刘嶯山继承并发扬光大,以至在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传习录》的“慎”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儒学的“慎”也渐渐纳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只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庸》的“慎”,刘嶯山哲学的“慎”等,很少涉及王阳明哲学的“慎”,尤其很少涉及《传习录》的“慎”。但是,《传习录》的“慎”不仅对于王阳明哲学和心学具有巨大价值,而且对于儒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都产生了影响。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传习录》的“慎”,即“慎”的概念分析、“慎”的比较分析、“慎”的价值分析。
   首先,《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均透露出“慎”的两重涵义。一是谨慎。二是真心。在通常情况下,“慎独”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早已是人普遍接受的事实。但是,“慎”可不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哲学概念呢?通过归纳的方法和先秦典籍的例证,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哲学概念。
   其次,《传习录》的理论结构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借助《传习录》的“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即性”等观点,“慎”是永不止息的,是无动无静的,是“不睹不闻”的。那么,在“慎”和心的互动关系里,心为“慎”涂上了形而上的色彩,“慎”则提供了心复归本然状态的方法和工夫。《传习录》的“知行合一”是“如好好色,如恶恶臭”。那么,在“慎”和“知行合一”的互动关系里,“知行合一”体现了“慎”,“慎”则是“知行合一”的保证。《传习录》的良知赋予了“慎”方向性、内在性、普遍性。那么,在“慎”和良知的互动关系里,良知是“慎”的根本基础,“慎”则是良知实现的现实基础。良知、知行、“慎”都是心在现实里的多种可能状态。而在道德实践回归本然状态的过程里,“慎”则贯穿了始终。
   第三,《传习录》的“慎”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就理论意义而言,《传习录》的“慎”在心学体系里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心学内部的人性论和修养论上,还体现在心学和其他理论的比较上,也是儒学的“慎”的发展的新阶段。另一方面,就现实意义而言,《传习录》的“慎”不仅是道德自律和健全人格的表现,也是化解当代危机有效而节约的手段。
   尽管《传习录》的“慎”仍然处于隐性的状态,而且,王阳明哲学内部的二重性倾向和“慎”的两重涵义为王门后学的分裂埋下了伏笔。但是,“慎”的两重涵义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传习录》的“慎”的不足不能掩盖其价值。《传习录》的“慎”为刘嶯山的“慎独之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安提戈涅》是古希腊最有名的悲剧之一,一直以来被众多思想家从各个角度反复研究解读。过去的思想家主要侧重于对悲剧本身的内涵进行解读,如自然法与人为法、城邦与家庭、女权与男权、民主与独裁等的矛盾。这部悲剧本身的焦点在于是基于神律将波吕涅克斯埋葬,还是基于人法禁止将其埋葬。基于此,本文认为《安提戈涅》实质上是一部探讨神人关系的悲剧,里面明确的表达了“智慧是幸福的最主要部分,对神的虔敬一定不能违背”①。因
学位
山林文化在中国文化当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山林佛教作为中国佛教发展的一种基本形态,体现了中国山林文化的具体应用。  《庄子》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种看待天地万物的态度,是把人放入天地之中,与天地和谐,人与山林达成一种互生的高妙境界。由于山林地处偏僻,远离喧嚣的政治经济中心,故而山林为某些特立独行人士提供了践行某种生活方式的良好场所,儒道两家都关注到这一情况。儒家发展出了山林书院讲学传统
学位
公正属于伦理学的基本概念,也一直是伦理学领域所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在经济伦理学视域下,公正通常被视作一种合理的社会制度安排和利益调节机制,它保障着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权益与责任的公平分配,也象征着人们的正义感和正直的品格。博弈论作为一种经济分析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博弈者的利益关系和在遵循一定规则下合理的协调方式,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冲突与合作的关系。博弈论所内含的冲突与合作及道德选择,和由此产
学位
江阴市道教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目前江阴道教在弘扬传统道教文化方面作出了一些贡献,但是江阴道教进一步发展仍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都具有典型性,因此本文选择江阴道教作为研究课题。通过研读现存江阴地方志和实地考察,了解江阴道教历史和发展现状,对江阴道教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本文共有十章,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二章是江阴道教的背景介绍
学位
通过对传统德性思想的追述,以古典德性思想尤其是以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为资源,麦金太尔提出了自己的德性思想,并以其德性思想为武器,对现代西方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批判。麦金太尔认为现代西方社会正处于道德危机之中,其表现就是现代西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道德相对主义和现代西方社会道德文化中盛行的情感主义。以传统为视角,麦金太尔进而分析了现代西方社会道德危机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认为现代社会大转型所造成的“自我”
学位
本文《先秦儒家幸福观研究》,以轴心时代先秦儒家孔孟荀等经典文本为素材,借鉴前辈时贤的研究成果,从幸福概念、幸福缘由和致福路径三个方面对先秦儒家幸福观做了系统梳理,以期为建构适应现代社会的幸福观提供有益借鉴。  引言:对先秦儒家幸福观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的思路和方法等问题作了论述。  第一章:理论探源。本章旨在探讨儒家学派正式形成前的幸福观,以期探寻先秦儒家幸福观的理论渊源。这一
学位
晚清民国内忧外患,对于国家是不幸的;然对于今日之学者,却又是一个极其丰富的资料宝库。与“五胡乱华”、佛教输入中国、各种思潮激烈震荡的魏晋南北朝一样,“欧风美雨”洗涤下古老中国的近代历史,内涵同样是异常丰富。理论来源于实践,内外交织影响下的中国近代社会结构越纷纭复杂,今日的中国学者越应从中发现在相对平稳简单的社会结构中所不能发现的理论,构建出西方同行不能比拟的知识结构,作出更大的学术贡献。  以往近
学位
本文从物理立场、设计立场与意向立场相关联的角度,通过对人的意向、技术系统的意向、社会意向的分析,从复杂性技术与简单性信念、技术系统进化的意向性展开、简单意向中的技术复杂性、技术简单性意向的对象化实现几个方面,对人的简单性意向与技术复杂性之间的内在关联作出解释和说明。  物理立场基于技术系统的构成和运行机制的解释,揭示本体论意义的技术复杂性及技术风险的物理成因,并说明主体的简单性意向实现的客观基础。
学位
西周初期的“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思想观念,春秋早期的无神论思潮和对天神的批判奏响了时代关注人、注重人的价值的最强音,成为孔子哲学思想的理论先导和来源。孔子继往开来,重点关注人道问题,注重人的价值,对人的价值的认识和反思既有总体的论述又有具体的展开。具体的展开可分为两个向度,情和理(礼)。  情,作为标志人之存在实有的范畴主要指人本能的情绪或情感。孔子谈论情,义素和层面较为模糊和复杂,在《礼记
学位
实现教育公平是千百年来无数志士仁人孜孜以求的梦想。近年来,教育公平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但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的研究却没有受到学者们的足够关注。探讨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拓展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研究的新领域,而且对深化他们的社会公平思想研究也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方法研究马克思、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