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核生长机理调控二维共价有机框架(COFs)分离膜的取向结构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er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维共价有机框架(Two-dimensional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2D COFs)材料是一种由共价键连接的晶态多孔聚合物材料,具有密度小、孔隙率高、孔道规整及可功能化等优点,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类膜材料。理想的2D COFs分离膜是具有孔道取向性的层状结构,但是因COFs的晶体本性,其成膜时的成核生长过程难以控制,常规方法制备的多是取向杂乱的多晶膜,且存在晶体间隙缺陷,难以发挥2D COFs特有的规整孔道结构和孔内化学环境可调的高选择性分离优势。本文针对2D COFs的成膜机理不清晰和孔道取向性2D COFs分离膜制备存在困难的问题,以具有化学稳定性的亚胺型2D COFs为对象,基于COFs为晶体的事实,从晶体成核生长的角度探究2D COFs的成膜机制,设计控制成膜界面和反应速率的方法,调控成膜过程,制得具有层状形貌和孔道取向性的2D COFs薄膜,并将2DCOFs膜用于离子的选择性分离,验证孔道取向及化学环境对2D COFs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原位沉积法制备亚胺型2DCOFs膜的生长行为研究。针对2DCOFs的成膜机理不清晰的问题,利用SEM、纳米粒度电位分析仪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的耦合技术,剖析了浸有基膜的原位沉积成膜体系中亚胺型2D COFs的生长行为,发现2D COFs存在两种生长过程,即基膜表面的成核生长和溶液中的成核生长,证明了这两种成核生长过程符合经典成核生长理论,同时,两者存在竞争关系。针对溶液中的成核生长会抑制基膜表面的成核生长,且溶液中的晶体会沉积到基膜表面形成堆积间隙的问题,提出采用移除溶液中生长初期的COFs颗粒和控制单体的引入速度来抑制溶液中COFs成核生长的策略,实现了基膜表面成核生长过程的强化。(2)层状结构亚胺型2D COFs膜的调控制备。针对原位沉积成膜时COFs在多孔基膜表面和孔道壁面无差别生长的问题,基于对2D COFs成膜机制的认识,设计了两相界面制膜策略,建立了催化剂逐渐扩散至反应液中以控制反应速率的方法,将COFs的成核生长位置控制在基膜的上表面,通过改变生长时间、单体浓度和催化剂种类等影响因素,调控COFs膜的形貌,制得具有层状结构的2D COFs膜,与原位沉积法制备的COFs膜相比,膜的水渗透性能显著提高。(3)高孔道取向性层状结构亚胺型2DCOFs膜的制备研究。在两种单体直接混合的成膜体系内,溶液中发生快速均相成核生长,该过程将抑制基膜表面的COFs薄层生长,基于COFs的成核生长原理,控制单体扩散行为,减慢单体的接触和反应速率,减少溶液中的成核生长,实现基膜表面成核生长的调控,制得层状结构更加明显的2D COFs膜,二维掠入射广角X射线散射表征结果证明调控扩散所制得的2D COFs薄膜具有显著的孔道取向性,有效提高了膜对水溶液中PEG分子的截留选择性。(4)调控2DCOFs膜孔道化学环境,提高离子分离选择性。在孔道具有取向性的基础上,其内部化学环境是影响2D COFs分离膜性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设计了三种不同孔道化学环境的2D COFs,用前述单体扩散法制得了三种具有层状形貌的2D COFs膜。将该三种膜用于锂镁混盐的分离,结果表明含寡聚醚链的孔道环境有利于锂离子的选择性传递,通过XPS、7Li固体核磁和DFT模拟等方法证明了基于寡聚醚链与离子相互作用的传质机理。本文在深入研究2D COFs膜生长行为的基础上,揭示了其成膜机制,指导制备了具有层状形貌和孔道取向性的2D COFs膜,有效提高了膜选择截留性能和水渗透性能;通过调控孔道内化学环境实现了 COFs膜对混合Li+/Mg2+的选择性分离,进一步发挥了 COFs材料的孔道选择性和可调性优势。所探明的成膜机理和孔内化学环境调控方法可用于指导设计高性能COFs分离膜。
其他文献
近年来,微流控技术因在生物、医疗、化学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液滴的精准调控是微流控技术实际应用的核心。智能超润滑材料可在外界环境刺激下用于液滴行为的智能调控,在水滴收集、液体传输以及液滴操控等微流控技术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智能超润滑表面的构筑仍然存在诸多问题:(1)润滑剂与基材之间的作用力较弱,导致超润滑表面润滑剂易流失;(2)响应速率慢,且难以制备集液滴处理、液体输
学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由于其分子量高于1.0×106 g·mol-1,使得这种材料具有突出的强度和模量、良好的冲击韧性、耐磨性、化学稳定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等,属于高性能特种聚乙烯产品。工业上初生态UHMWPE主要由传统氯化镁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简称ZN催化剂)在60℃以上聚合温度下制备。由于活性中心在载体表面呈随机紧密分散,活性链容易发生近邻缠绕,导致现有的商业初生态U
学位
共轭二烯烃橡胶一般为固体状的线性高聚物,通常需要将其切胶、破胶,再经过塑炼、加入配合剂混炼,最后交联成型后才能得到橡胶制品。这些过程耗时耗能,难以实现加工工艺的自动化和连续化。此外,大部分共轭二烯烃橡胶缺少功能性基团,往往只能借助碳碳双键的“硫化”将其制成网络状的聚合物,由此制得的橡胶制品一般不能回收再利用。低分子量液体橡胶的出现为橡胶行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其在加入配合剂后仍具有良好的流动
学位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发展以利用太阳能光解水制氢为基础的氢能源系统,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CdS基光催化剂因其电荷分离效率低、表面活性位点有限以及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它在光解水制氢中的应用。近来,低维半导体材料由于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的影响,展现出优异的光学性能、电子性能以及化学性能,引起了光催化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CdS基光催化剂为基础,选择低维材料
学位
电化学能源存储由于其所需的电能可以直接从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中转化获取,可以实现不同类型清洁能源的直接转化,因此在近年来获得了国际国内产业界以及学术界广泛的关注。电化学能源存储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锂电池与电化学CO2转化便是具有代表性的电化学能源存储与转化方式。本文将围绕不同类型的表界面调控手段,针对电化学能源存
学位
低碳炔烃/烯烃的分离在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液/固分离介质的吸收/吸附分离技术有望成为更绿色、经济的分离方法,其关键在于高效分离介质的开发。离子型材料富含带电荷的功能位点且结构和性质可设计性强,具备特异性识别炔/烯烃分子之间微小性质差异的潜力,有望作为高效分离介质应用于炔/烯烃的吸收/吸附分离过程。在此,本文设计并制备了系列新型离子型材料,包括强氢键碱性的离子液体和具有独特双孔道结构及限域空间内
学位
为了应对世界范围内的能量与环境污染的挑战,如清洁能源转化、氨气生产和污染物减排等,必然需要开发具有高综合性能的先进系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电化学法在替代昂贵的Haber-Bosch法和传统的废水处理法生产NH3和去除水中污染物方面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性能与电极的性质密切相关。除了电极材料的选择和组分的优化外,基于精确纳米结构进行的材料制备对其性能也有显著的影响。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做出了大量的
学位
氨基酸/短肽小分子绿色安全、灵活可调、功能多样、廉价易得等优点使其在分子自组装领域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通过合理设计分子结构以及给予特定的动力学刺激,氨基酸/短肽小分子可以组装成具有特异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纳米材料。这些基于氨基酸/短肽自组装的纳米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比表面积大、生物相容性良好、生物活性高,这些独特的优势是传统无机纳米材料无法比拟的。随着电活性组织工程、新一代荧光成像以及无损光学医疗等新兴
学位
研究和开发高效低耗的充填材料和技术,是实现绿色矿山的重要途径之一,可有效缓解矿产资源开采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成为了采矿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为了减少成本、改善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远景资源和自然环境,本文提出了新型纤维增强泡沫尾矿充填材料,以某金矿尾矿为原料,在充填料浆混合物中引入预制的稳定空气泡沫,使料浆固结后形成蜂窝状结构的充填材料。选用剑麻纤维、玄武岩纤维和纤维素纤维三种性能不同和形
学位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十分广泛。由于人类与其频繁且密切的接触,其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研究者已采取多种方法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细胞的作用,但始终无法直接观察表面活性剂分子对细胞的作用,只能通过一些间接手段推测其作用机制。为此,本文设计并合成多种荧光表面活性剂,利用其在荧光显微镜下可直接观察的优势,就表面活性剂对细胞的作用机制展开研究,并阐明其与表面活性相关的细胞毒性机理。首先,本文设计并合成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