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世情小说中的僧尼形象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nooneknow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是世情小说的发轫期,世情小说以其“描摹世态人情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的世俗性赢得了市民阶层的喜爱。僧尼形象作为一类独特的宗教人物形象,丰富了世情小说的人物画廊,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宗教现状和风俗人情。本文主要从明代世情小说中的僧尼形象这一视角入手,分析明代世情小说中僧尼形象的类别及其特征,运用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民俗学等研究方法,阐释僧尼形象特征的具体成因。在明代世情小说文本中,主要塑造了三类僧尼形象:第一类是高僧形象,可以具体划分为始终超凡脱俗的得道高僧和经历尘劫、终成正果的高僧两类。高僧形象的塑造具有独特的宗教意义和社会意义,体现出了宗教的神圣性与神秘性。但在世情小说文本中,高僧形象的数量却是相对最少的,这与明代的佛教界现状以及世情小说的文体特征有关。在世情小说文本中,高尼形象可以说是“一枝独秀”,这与男性的话语权中心地位、佛教文化和传统文化中的“男尊女卑”思想有关,反映了中国古代女性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低下。第二类是凡俗僧尼形象,他们中有的善良正直,有的世故世俗,有的低级庸俗。他们是僧尼形象中最具普遍性、性格最丰富的一类,凡俗僧尼形象的大量出现源于明代适俗化的佛教政策、世俗社会的宗教需求对佛教世俗化的影响。由于这类僧尼自身的凡俗,一般只能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次要人物形象出现。第三类是恶俗僧尼形象,可以具体划分为恶俗男僧和恶俗女尼两大类。“贪”“淫”是他们恶俗行为的主要表现。恶俗僧尼形象是明代世情小说宗教人物形象中数量相对最多的,并且他们多以主角的身份出现。明代社会骄奢淫逸之风的盛行,宗教管理制度松弛导致佛教界的论落,世情小说作者对待佛教界僧尼的态度以及维护传统儒家礼教、满足受众世俗审美需求的创作目的,都推动了恶俗僧尼形象的大量繁衍。总之,这三类僧尼形象的产生与明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现状密切相关。通过对明代世情小说中僧尼形象的研究,使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纷繁复杂,社会环境对人性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力。高僧高尼们是宗教精神的楷模,努力恪守着自我的宗教操守,却也难免凡心偶炽,经过欲海的挣扎终于凤凰涅磐;凡俗僧尼们是宗教界的芸芸众生,演绎着平凡普通的人情人性,在欲海中沉沉浮浮;恶俗僧尼们则是宗教界的毒瘤,暴露着扭曲变态的物欲情欲,在欲海中沉论淹没。世情小说中僧尼形象的命运结局无不体现着作者劝善惩恶的教化目的。
其他文献
为保证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的顺利实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作在全国普遍展开。分析了目前我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信息工程监理咨询业健康快速发展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Web技术的蓬勃发展,带来了网络资源量的激增,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深深影响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语义网(Semantic Web)是新
历史建筑是城市地标。随着现代化城市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区的历史建筑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老化,为了能使这些艺术上的杰作在城市中能够被传承下来成为城市历史的见证,需要对城区
我国少数民族种类多、分布广,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各自内在的精神品质及外在的显著特征。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工笔人物画已成为现当代中国
目的:检测人急性白血病(AL)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Atg5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为进一步探讨Beclin1和Atg5在白血病发病中的分子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西方现代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西方现代绘画的色彩更是众多艺术家和科研者多少年来研究和热议的重点话题。西方现代绘画的色彩是在继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新词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由于中国在国际交流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投入到学习汉语的热潮中,因此,为了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语言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颇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先后经历了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三个发展阶段。大量研究也表明,不同语言的二语学习者在不同程
目前,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高职教育,身肩着培养专业性技术型人才的重任,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法律作为一个准绳和工
聚氯乙烯[poly (vinyl chloride),PVC]具有机械强度高、耐化学腐蚀性好、价格低廉、阻燃性及电绝缘性好的优点,主要用于生产透明电缆线、软质玩具、医疗器械、食品包装膜、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