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明清医案治疗中风病的用药规律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907194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明清时期医案治疗中风病的方剂和中药配伍规律,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高频药对治疗中风病的潜在机制。总结明清时期医家治疗中风病的方药使用特色对后世医家遣方用药所产生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以《中华医典》与湖北中医药大学馆藏图书为资料来源。使用MicrosoftExcel2013对数据进行频数统计,SPSS23.0对高频药物执行聚类分析,IBMSPSSModeler18.0对高频药物执行关联规则分析,使用TCMSP对高频药对所含化合物进行检索,并通过PubChem数据库检测其所有靶点基因,与Genecard数据库中检索stroke的相关靶点基因取交集,通过STRING11.0构建PPI网络,根据大于两倍的dgree值筛选出高频药物治疗肥胖的核心靶点,通过DAVID6.8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取高频药物治疗中风的重要通路[1]。
  结果:1.一般资料结果显示,筛选出符合排除与纳入标准的医案共211则,其中有效方剂361首。
  2.频次统计结果显示,药物数为266味,药物使用频次≥10的药物共102种,其中排列在前五位的依次为茯苓(144次),人参(126次),半夏(124次),当归(115次),白术(105次)。
  3.药类、药性、药味、归经统计结果显示,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平肝息风药为21类药物中使用频次居前三的药类;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多甘、苦;多归肝、脾、肺经。
  4.聚类结果显示,根据不同的聚类数目可分类成11组药对:肉苁蓉、巴戟天;牡丹皮、泽泻;附子、桂枝;当归、白芍;白术、黄芪;半夏、橘红;防风、川芎;麦冬、生地黄;钩藤、石决明;秦艽、桑枝;炙甘草、大枣及7组药物组合:肉苁蓉、巴戟天、牛膝、枸杞子、石斛、茯神;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泽泻、五味子;附子、桂枝、白术、黄芪、防风、人参、川芎、肉桂、甘草;茯苓、陈皮、当归、白芍何首乌、虎骨、党参;麦冬、生地黄、玄参、牡蛎;生姜、竹沥、枳实、竹茹、石菖蒲、天竺黄、远志、胆南星、橘红、半夏、僵蚕;钩藤、石决明、天麻、羚羊角、桑叶、菊花、蒺藜。
  5.关联规则结果显示,在两味药关联规则中,茯苓→半夏规则支持度最高,麝香→冰片、冰片→麝香为置信度100%里提升度最高的药对;在三味药关联规则中,白术、茯苓、人参为规则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
  6.茯苓-半夏药对及中风病相关作用靶点结果显示,该药对治疗中风病的核心靶点有ALB、AKT1、IL6、GAPDH、MAPK3、TNF、EGFR、CASP3、SRC、APP等,以及和与中风病关联密切的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ErbB、foX0、Rap1等重要信号通路20条。
  结论:1.明清医案治疗中风病注重“补虚”、强调“培本”。2.并用“健脾化痰”与“开窍豁痰”。3.用药柔润以“滋肝肾之阴”。4.常用药对茯苓-半夏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等途径来治疗中风病。
其他文献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该病具有十分典型的临床症状,例如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异常[1]。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中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可能为主要因素之一。紧密连接结构作为肠黏膜屏障的重要构成部分,分布于肠黏膜细胞膜的顶端和边缘处,IBS患者在临床中发现大多会存在肠黏膜紧密连接结构的异常和通透性
学位
目的:应用N-甲基-DL-天冬氨酸(NMA)构建SD雌性大鼠中枢性性早熟(CPP)模型,观察九味楮实颗粒对CPP大鼠体质量、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及下丘脑GnRHmRNA及KISS-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性早熟作用机制,并为进一步申请院内制剂奠定基础.方法:选用SD清洁级未孕成年大鼠,2雌1雄一合笼喂养,交配成功后选出5d内出生的雌仔鼠,点
目的:  实验研究对象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切入点为不同腧穴配伍的电针疗法对腹泻性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高敏感性的影响,在中医标本同治和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选择两种腧穴配伍方式:内关、足三里、关元和合谷、足三里、关元,观察两组不同腧穴配伍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体质量增长率及粪便含水率、AWR评分、旷场实验、大鼠结肠组织结构、结肠组织中NGF浓度以及C-kit和SCF表达水平的影响,探
【目的】本实验选用3、6、10月龄的快速老化小鼠SAMP8作为实验对象,结合“针灸治未病”思想,观察针灸“肾俞”穴、“百会”穴、“神门”穴对小鼠行为学、海马齿状回Aβ1-42表达、海马Tau蛋白表达、海马齿状回神经元数目以及神经元新生障碍的影响,探索阿尔茨海默病病理下海马齿状回神经元新生障碍的特点,以期为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形成与发展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并为针灸作为有效治疗手段改善神经元新生障碍
目的本实验以SAMP8 AD模型小鼠为研究对象,以Shh信号通路为切入点,观察早期针灸干预对SAMP8 AD模型小鼠行为学及Shh信号通路蛋白转录水平的影响。初步阐明早期针灸干预对AD防治的可能作用机制,同时探索临床针灸防治AD的最佳时机。方法SPF级3月龄、10月龄SAMP8小鼠各12只,体质量20~25g。3月龄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灸组,同月龄SAMR1小鼠作为正常组,每组均为6只
目的:通过研究针刀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一般情况及体征、腹泻指数、情绪状态,以及结肠组织TRPV1、NGF和脊髓背根神经节TRPV1、NGF等指标的影响。探讨针刀不仅能控制好腹泻型肠易激大鼠的腹泻症状,还能通过对其发病机制产生影响,从而改善其内脏高敏感性等。以此来证明针刀技术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短时长效的优势,且通过两种选穴方案进行对比,也给出更多的临床思考,期待为针刀的临床提供些许依据
目的:本文主要观察通督安神方对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海马BDNF蛋白、5-HT递质及血清IL-6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明确通督安神方抗抑郁的药效,探究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健康SPF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安神通督方组、氟西汀组,每组8只大鼠。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7种刺激法制备抑郁模型大鼠,每天给予不同的一种造模刺激方法,连续21天。造模结束后对大鼠进行旷场实验及糖
学位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应用于因髋部骨折而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术后“气虚血瘀”证型的治疗并分析诊治规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气短无力、患侧肢体肿胀、自汗等中医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价凝血功能指标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科学客观地评价该方法,以期接受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可获得更佳的临床疗效,以及为中医骨折三期辩证理论在现代手术技术的环境下做出相关补充,从而进一步发挥中西医结
学位
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湖北省随州市均川镇36例艾滋病合并咳嗽中医辨证论治诊断为痰热郁肺证患者的临床实验结果。研讨鱼芩解毒免煎饮片对该类患者疗效的确凿性及安全性,挖掘鱼芩解毒免煎饮片组方中能抗HIV病毒活性有关药物。为中医药更好地救治艾滋病合并咳嗽的患者提供客观的临床诊疗思路与依据。  研究方法:本文选取国家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试点项目实施单位湖北省随州市均川镇温馨家园收治中医辩证属痰热郁肺证,西医确诊为
学位
目的:研究导师巴元明教授治疗肾结石的用药特点、临床四诊情况、病证治法规律,总结学术思想及用药特色,以期为临床治疗肾结石提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门诊跟师学习,本研究通过对于湖北省中医院巴元明教授门诊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治期间诊断为肾结石的患者病案资料,按照统一格式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建立数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