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l基因在猪源大肠杆菌和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之间传递的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lan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是医院院内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对目前首选治疗药物磺胺类具有耐药趋势,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挑战。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体内常驻菌群,是耐药基因的重要储存库和中转站,常被作为耐药指示菌。磺胺类药物由于价格低廉,广谱高效而被广泛使用于兽医临床,导致动物源细菌对磺胺类药物产生较严重的耐药,因此,考察猪源细菌的磺胺类药物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Sul)能否传递给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人医临床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集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猪肛门拭子、猪鼻腔拭子、猪场饲养员鼻腔拭子分离、鉴定猪源大肠杆菌、猪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养猪场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考察猪源大肠杆菌、猪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养猪场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以及人医临床所分离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耐药表型相关性;利用PCR方法检测四种菌株Sul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利用MEGA6软件分析四种菌株之间Sul基因的同源性关系;采用转化试验与接合试验探究Sul基因在猪源大肠杆菌与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之间转移传递及其转移的频率,并对比研究同时携带Sul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IScp1、IS26、tnp A、tnp513、tnp U、int I1、int I2)的猪源大肠杆菌和只携带Sul基因但未携带可移动遗传元件(IScp1、IS26、tnp A、tnp513、tnp U、int I1、int I2)的猪源大肠杆菌Sul基因向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转化和接合的频率。结果如下:(1)从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分离、鉴定得到猪源大肠杆菌259株,猪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49株,养猪场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40株。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与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菌株符合大肠杆菌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2)猪源大肠杆菌对大七类的16种抗菌药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从低到高依次为:亚胺培南(13.92%)、奥格门丁(20.25%)、多粘菌素B(39.24%)、头孢他啶(41.77%)、头孢噻呋(51.90%)、氧氟沙星(65.82%)、金霉素(68.35%)、庆大霉素(74.68%)、恩诺沙星(74.68%)、氟苯尼考(84.81%)、氨苄西林(93.67%)、多西环素(94.94%)、复方新诺明(98.73%)、四环素(100.00%)、磺胺异恶唑(100.00%)、大观霉素(100.00%);猪源大肠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至少耐三重以上药物,主要集中在六重(46.84%)和七重耐(36.71%);耐药谱型主要为β+A+T+C+S+Q和β+A+T+C+S+Q+P,分别占受试菌株的41.77%和36.71%。猪源大肠杆菌Sul基因检出率分别为Sul1(66.67%)、Sul2(75.76%)、Sul3(73.94%)。(3)猪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大七类的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从低到高依次为:头孢噻呋(53.06%)、恩诺沙星(61.22%)、氧氟沙星(65.31%)、庆大霉素(71.43%)、多粘菌素B(71.43%)、氨苄西林(73.47%)、多西环素(73.47%)、奥格门丁(81.63%)、复方新诺明(85.71%)、氟苯尼考(87.76%)、金霉素(87.76%)、头孢他啶(91.84%)、磺胺异恶唑(91.84%)、亚胺培南(95.52%)、大观霉素(100.00%)、四环素(100.00%);猪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至少耐两重以上药物,多重耐药主要集中在六重(30.61%)和七重(40.82%),多重耐药谱型主要为β+A+T+C+Q+P和β+A+T+C+S+Q+P,分别占受试猪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18.37%和40.82%。猪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ul基因检出率分别为Sul1(57.10%)、Sul2(63.70%)、Sul3(60.70%)。(4)养猪场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大七类的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从低到高依次为:奥格门丁(55.00%)、氧氟沙星(55.00%)、金霉素(57.50%)、恩诺沙星(60.00%)、多粘菌素B(62.03%)、头孢他啶(62.50%)、大观霉素(70.00%)、多西环素(70.00%)、氟苯尼考(72.50%)、复方新诺明(77.50%)、头孢噻呋(80.00%)、磺胺异恶唑(85.00%)、氨苄西林(87.50%)、庆大霉素(87.50%)、四环素(92.50%)、亚胺培南(100.00%);养猪场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多重耐药率为92.50%,多重耐药主要集中在四重(22.50%)和七重(45.00%),多重耐药谱型主要为β+A+T+S和β+A+T+C+S+Q+P,分别占受试养猪场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15.00%和45.00%。养猪场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ul基因检出率分别为Sul1(45.45%)、Sul2(62.50%)、Sul3(42.50%)。(5)医院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大七类的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从低到高依次为:多西环素(0.00%)、金霉素(0.00%)、氟苯尼考(0.00%)、复方新诺明(8.33%)、恩诺沙星(12.50%)、氧氟沙星(25.00%)、四环素(54.17%)、磺胺异恶唑(58.33%)、多粘菌素B(62.50%)、头孢他啶(66.67%)、庆大霉素(75.00%)、奥格门丁(91.67%)、亚胺培南(100.00%)、氨苄西林(100.00%)、头孢噻呋(100.00%)、大观霉素(100.00%);医院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多重耐药达到100.00%,多重耐药主要集中在四重(33.33%)和五重(33.33%),多重耐药谱型主要为β+A+T+S+P,占25.00%。医院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ul基因检出率分别为Sul1(30.00%)、Sul2(63.64%)、Sul3(31.82%)。(6)同一养猪场环境中的猪源大肠杆菌、猪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具有相似的耐药表型,对猪场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对人用抗菌药物较敏感,并且其Sul基因检出率也较为相近;而来自医院的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与猪场猪源大肠杆菌、猪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养猪场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耐药表型差异较大,其对人医临床也常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对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保持较高的敏感性。(7)Sul基因的同源性检测和分析表明:在同一养猪场环境中的猪源大肠杆菌、猪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养猪场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Sul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猪场3种细菌Sul基因的同源性高于医院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8)猪源大肠杆菌Sul基因可通过转化与接合的方式向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传递,转化频率为1.5×10-5~5.3×10-5,接合频率为8×10-4~6.3×10-3,并且能降低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性。(9)同时携带Sul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IScp1、IS26、tnp A、tnp513、tnp U、int I1、int I2)的猪源大肠杆菌Sul基因向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转移的频率远高于有Sul基因但不携带可移动遗传元件(IScp1、IS26、tnp A、tnp513、tnp U、int I1、int I2)的猪源大肠杆菌。结论: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猪源大肠杆菌、猪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养猪场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水平,多重耐药较严重,且具有相似的耐药谱型,其耐药性与猪场用药有关;医院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大部分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表现敏感,说明人医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性与养猪场动物用药关系不明显。Sul基因携带与磺胺类药物耐药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养猪场猪源大肠杆菌、猪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养猪场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ul基因同源性高于来自医院分离的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因此,养猪场磺胺药物的使用介导的耐药性可能增加养猪场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治疗失败的风险。Sul基因能够通过转化和接合的方式在猪源大肠杆菌与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之间转移传递,且同时携带有本文所检测的可移动遗传元件(IScp1、IS26、tnp A、tnp513、tnp U、int I1、int I2)的菌株转移频率更高,可移动遗传元件(IScp1、IS26、tnp A、tnp513、tnp U、int I1、int I2)对Sul基因的水平传播具有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描述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配偶的创伤后成长水平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开展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配偶心理干预提供临床依据,以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照护质量。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在河北省两所医院住院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配偶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59名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以及患者配偶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创伤后成长水平相关资料。数据资料纳
阳离子脂质体对阴离子型聚电解质阴离子敏感,对带负电荷的DNA有较高的转运能力,还能转运RNA、核糖体及其他大电荷的分子和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其转运效率比其它脂质体高出许
KRAB框锌指蛋白中的锌指基序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快速增加和频繁丢失形成了哺乳动物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锌指蛋白基序的反复性和结构的灵活性使得锌指蛋白识别DNA结合位点的能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美国和前苏联为代表的月球探测计划,得到大量的月岩和月壤参数分布等数据,使人类对月球地形、成分、结构等特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月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
当今社会,人们认为的爱情,是以一种浪漫爱情神话为准则的关系。影响到现实生活中,常常因为与期望不符而产生挫败与矛盾。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精神的追求,爱情逐渐成为当代许多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非常关注的话题。其重点探讨的是建立健康的心理和人际关系。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不同的替代方法被付诸实践,以帮助个人从心理和情感的角度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分析艺术治疗和心理魔术的不同方法,研究艺术的治疗质量。通过
心脏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一系列心脏发育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精确调控。这些基因的突变或异常表达都会导致早期胚胎死亡或者各种心脏病。鉴定在心脏发育过程中起调控作
磷是生命的核心元素之一,阐明磷调控基因的功能,对认识生物体内磷代谢的基因表达网络和发现磷高效利用基因都具有重要意义。at5g55690是属于MADs-Box蛋白家族的转录因子基因,
随着国内外畜禽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量使用抗菌素治疗动物群发性疾病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和动物性食品药物残留等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开发绿色安全的新型饲料添加剂来代替抗菌素预防动物群发性疾病已成为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中草药制剂和微生态制剂具有作用广泛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在代替抗菌素成为新型饲料添加剂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选取25周龄金定蛋鸭800只,随机分成8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
RNAIII激活蛋白的靶蛋白(target of RNAIII-activiting protein,TraP)是一种由167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的膜相联蛋白,其基因序
低温冷害是玉米生产上发生频率高、不好预测的自然灾害,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上的典型非生物胁迫因素。筛选和培育优质玉米耐冷品种是最为直接有效降低低温冷害的方式。发现和挖掘耐冷性基因是培育耐冷性品种的首要任务,创建准确、快捷、稳定的耐冷性鉴定与评价体系对筛选和培育优质玉米耐冷品种、解决生产冷害问题意义重大。在玉米种质耐冷性方面,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不断提高,能够快速地进行深入发掘,并提高培育优质品种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