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铁过载诱导氧化应激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机制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tha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建立局部视网膜内铁离子过载的动物模型。探究视网膜内铁离子过载导致的视网膜退行性改变。2.探究视网膜内铁离子过载导致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发生机制。3.探究氘代二十二碳六烯酸(Deuterated-docosahexaenoic acid,D-DHA)对铁离子导致AMD改变的保护作用。4.探究膜铁转运蛋白和铜蓝蛋白对视网膜细胞内铁离子运输的调控作用。方法:1.利用C57BL/6野生型小鼠,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铁离子和生理盐水溶剂对照,诱导视网膜细胞内铁离子过载,建立视网膜内铁离子过载动物模型。注射后2天和7天,利用彩色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和共聚焦激光眼底扫描检查视网膜形态学改变;利用暗适应视网膜电图检查视网膜功能。利用TUNEL染色,探究视网膜细胞凋亡。利用铁蛋白轻链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和普鲁士蓝染色,探究视网膜内铁离子含量。注射后1个月到6个月,利用彩色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共聚焦激光眼底扫描检查和荧光血管造影检测,探究视网膜铁过载导致的慢性视网膜退行性改变。利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评估视网膜形态改变。2.利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铁离子,建立视网膜铁过载动物模型。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视网膜冰冻切片的自发荧光改变。利用TOMM20抗体和花生凝集素免疫荧光标记,探究自发荧光在视网膜细胞的定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类视色素二聚体含量,探究自发荧光物质成分。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标记,探究视网膜内氧化应激反应、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及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活化和迁移。利用q PCR检测视网膜细胞内参与铁代谢调节、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补体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3.给予C57BL/6野生型小鼠D-DHA或DHA处理,利用质谱分析,探究视网膜组织内D-DHA含量。小鼠分别给予D-DHA或DHA预处理1-4周,给予玻璃体内注射铁离子或生理盐水溶剂对照。注射后1周和4周,利用共聚焦激光眼底扫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探究视网膜形态学改变。利用暗适应视网膜电图检查视网膜功能。利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视网膜结构,定量分析视网膜厚度改变。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DHA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视网膜内铁含量。利用q PCR检测视网膜细胞内参与氧化应激、铁代谢调节、炎症反应和补体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4.利用Cre-Lox系统,将m Rx-Cre+鼠系和Fpn floxed鼠系进行杂交,建立条件性敲除视网膜Fpn小鼠动物模型(m Rx Cre+,Fpn Flox/Flox)。利用系统性敲除Cp鼠,建立条件性敲除视网膜Fpn和系统性敲除Cp的动物模型(Cp-/-,m Rx Cre+,Fpn Flox/Flox)。利用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诱导循环铁离子过载条件。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视网膜内的铁蛋白含量。利用q PCR检测视网膜细胞内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与生理盐水注射眼相比,铁离子注射后4h、2天和7天,彩色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色素减退和自发荧光增强,共聚焦激光眼底扫描像可见高自发荧光和低自发荧光改变,OCT扫描像可见视网膜外核层改变。暗适应视网膜电图结果,发现铁离子导致视锥视杆细胞受损。TUNEL染色可见铁离子导致视网膜细胞凋亡。Ft-L抗体免疫荧光标记和普鲁士蓝染色,发现视网膜内铁离子含量增加。注射后1个月到6个月,共聚焦激光眼底扫描、OCT扫描和甲苯胺蓝染色发现铁离子视网膜地图样萎缩形成和进展,荧光血管造影发现新生血管形成。Iba1抗体免疫荧光标记,发现铁离子导致视网膜内出现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活化和迁移。2.注射后4h,铁离子导致的自发荧光积聚在TOMM20抗体标记的光感受器细胞内节处的线粒体。注射后2天,铁离子导致的自发荧光积聚在视杆细胞外节。注射后内1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铁离子导致视网膜内全反式视黄醛二聚体积累。注射后2天,铁离子导致视网膜内8-Ohd G和CEP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增强,提示RPE细胞发生DNA氧化应激损伤和DHA的脂质过氧化产物积累;Iba1抗体和CD68抗体免疫荧光标记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发生活化和迁移。q PCR法检测视网膜细胞内个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发现铁离子注射后视网膜细胞内Tfrc表达下调,氧化应激反应调节基因Hmox1、Sod1、Cat表达上调,IL-1β、IL-6和C3表达上调,提示铁离子注射后导致视网膜细胞内铁离子过载,发生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和补体通路激活。3.质谱分析发现D-DHA有效结合到视网膜组织,组织含量与给药时间成正比。D-DHA/DHA给药后4周,玻璃体腔内注射铁离子后1周,视网膜组织内DDHA含量无显著改变,提示未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共聚焦激光眼底扫描像可见D-DHA/Fe组视网膜自发荧光显著减少,D-DHA对铁离子导致的视网膜自发荧光呈现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D-DHA预处理4周完全保护视网膜防止铁离子导致的视网膜自发荧光和退行性改变。暗适应视网膜电图结果提示D-DHA给药后4周对视网膜功能未见影响。注射后1周,DHA/Fe组视锥视杆细胞功能受损,D-DHA/Fe组视锥视杆细胞功能正常。甲苯胺蓝染色可见DHA/Fe组发现视网膜退行性改变,而D-DHA/Fe组视网膜结构完整。与saline组相比,D-DHA/Fe组和DHA/Fe组视网膜中Ft-L抗体免疫荧光标记增强,提示视网膜内铁离子含量增加。DHA/Fe组可见CEP免疫荧光标记,而D-DHA/Fe未见标记,提示D-DHA抑制铁离子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q PCR法检测视网膜细胞内个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发现铁离子导致D-DHA/Fe组和DHA/Fe组视网膜细胞内Tfrc表达下调,提示视网膜细胞内铁含量增加。DHA/Fe组视网膜内氧化应激反应调节基因Hmox1、Sod1、Cat表达上调,IL-1β、IL-6和C3表达上调,提示铁离子导致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和补体通路激活;D-DHA/Fe组与D-DHA/saline组视网膜细胞的各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提示D-DHA抑制铁离子导致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补体通路激活。4.条件性敲除视网膜细胞内Fpn未导致视网膜细胞内铁离子过载。实验组(m Rx Cre+,Fpn Flox/Flox)和对照组(m Rx Cre+,Fpn Flox/+)相比,Ft-L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未见显著差异,视网膜细胞中Tfrc的m 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未见显著差异。Cp-/-,m Rx Cre+,Fpn Flox/Flox鼠视网膜细胞Cp和Fpn基因m 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提示条件性敲除视网膜Fpn和系统性敲除Cp基因。Cp-/-,m Rx Cre+,Fpn Flox/Flox基因敲除小鼠视网膜细胞内Tfrc的m 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提示视网膜细胞内铁离子增加。结论:1.视网膜铁过载导致视网膜发生AMD改变:光感受器细胞和RPE细胞凋亡,自发荧光物质积累,慢性进展性地图样萎缩改变和新生血管形成。2.视网膜铁过载导致AMD的相关机制包括:铁离子导致氧化应激损伤,DHA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类色素二聚体物质形成,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活化和迁移、炎症和补体通路激活。3.D-DHA有效结合到视网膜组织,对正常视网膜结构和功能未见影响。DDHA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防止铁离子导致的视网膜氧化应激损伤,保护视网膜防止地图样萎缩形成。4.视网膜细胞内铁离子输出不依赖于膜铁转运蛋白介导。膜铁转运蛋白和铜蓝蛋白协同介导视网膜细胞内铁离子输出。5.本动物模型可用于以下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的研究,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氧化应激相关的视网膜退行性改变、铁代谢异常相关的退行性改变、抗氧化应激药物、抗新生血管药物等。D-DHA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防止氧化应激相关的AMD改变,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前研究数据,为干性AMD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其他文献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
期刊
研究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躯体感觉神经元系统损伤或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慢性痛。通常表现为顽固的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异位痛和感觉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药物疗法是目前临床中治疗NP的主要手段,例如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片类药物、利多卡因、加巴喷丁、抗惊厥药等,但并未取得满意的疗效,且多数镇痛药副作用较大,如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易产生
学位
研究背景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缺血性心脏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氧化应激是缺血性心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负面作用,可以导致心肌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死亡。氧化应激通过多种途径激活心肌细胞自噬,适度的自噬可以维持心肌细胞功能,但过度的细胞自噬会诱导心肌细胞发生死亡。ATG12蛋白是自噬过程中类泛素偶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参与了自噬体膜的形成过程。深入探究氧化
学位
研究背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幸存者中会有部分患者发生肾脏纤维化,并逐渐进展至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终末期肾病,这给国家医疗和个人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损伤后修复不良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是肾脏纤维化的主要因素。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大量的能量供应,因此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并且主要依赖于脂肪酸氧化(Fa
学位
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导致牙槽骨进行性破坏,是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传统的牙周炎治疗手段,如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翻瓣术和膜龈手术等,均以控制炎症和减少牙周袋深度为目的,而不能重建受损的牙周组织。引导组织再生术(GTR)是以修复牙周支持组织和创建新的牙周附着为目的的治疗手段,其原理是利用膜性材料作为物理屏障,防止牙龈上皮和结缔组织侵入缺损区,为牙周膜细胞和成骨细胞创造足够的空
学位
为了研究前黑色素小体蛋白17(pre-melanosomal protein 17,PMEL17)基因第10外显子上有关显性白羽突变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雪域白鸡群体中的分布情况,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基因型,利用POPGENE 1.32软件计算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哈代-温伯格平衡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雪域白鸡群体中PMEL17基因有Ⅱ、Ii和ii 3种基因型
期刊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MS的缓解期治疗以DMT药物为主,但其疗效有限,且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探寻新的治疗方法极为重要。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作为MS的经典动物模型,在MS的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CD4+T细胞中的两种细胞亚型Th1、Th17可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破坏血脑屏障,并向中枢迁移,诱导CNS炎症,导致白质脱
学位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指特应性个体鼻黏膜暴露于变应原后发生的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 E)介导的的非感染性慢性炎性反应。AR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痒、鼻塞和流清水样涕等症状。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AR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目前影响全世界人口的10%~40%。AR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可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已经成为全球性健康
学位
背景及目的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是申克孢子丝菌及其卢里变种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黏膜及淋巴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偶可播散至全身引起多系统的损害。近年来孢子丝菌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真菌药物、光动力、温热疗法、冷冻和外科手术等,但效果不尽人意。随着对孢子丝菌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 3(NOD-like receptor
学位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