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RP3与孢子丝菌病相关性及孢子丝菌病治疗的实验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是申克孢子丝菌及其卢里变种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黏膜及淋巴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偶可播散至全身引起多系统的损害。近年来孢子丝菌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真菌药物、光动力、温热疗法、冷冻和外科手术等,但效果不尽人意。随着对孢子丝菌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 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可通过调节焦亡影响CD4-T细胞亚群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反应发挥抗真菌感染作用,但NLRP3在孢子丝菌病患者发病及病情进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故本研究拟通过检测NLRP3在孢子丝菌病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NLRP3在孢子丝菌病发病及病情进展中的作用,为孢子丝菌病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激光治疗具有高效、经济、安全、不耐药等诸多优势,是一种很有前途替代传统抗真菌治疗的新疗法。目前报道激光可以治疗甲真菌病(红色毛癣菌为主)、着色牙生菌病、白色念珠菌病、马拉色菌感染、烟曲霍感染等。不同类型激光在作用机制及使用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Nd:YAG 1064 nm激光穿透性强,可以达到真皮深层的病变部位,真菌细胞壁的黑素颗粒通过选择性吸收Nd:YAG 1064nm激光产生光热效应,达到在破坏真菌的同时避免周围组织受到损伤的目的。我们团队前期工作显示Nd:YAG1064nm激光治疗孢子丝菌病有效,但治疗孢子丝菌病机制尚不清楚。故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Nd:YAG 1064 nm激光对孢子丝菌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为临床应用于孢子丝菌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体中的小肽类物质,具有广谱性、相对分子质量小、高效性、稳定性、选择毒性及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杀伤作用。既往研究表明,蝎毒衍生的抗菌肽ToAP2(AP02759)有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强、溶血性与细胞毒性低、抗真菌生物膜活性显著等优点,具备新型抗菌药物开发的巨大潜力。由于孢子丝菌与白色念珠菌均属双相真菌,生物学特性相似,故本研究拟以抗菌肽ToAP2结构为模板,进行分子改造,研究改造后的衍生肽通过点阵激光辅助给药对孢子丝菌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为临床治疗孢子丝菌病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1.选取60例孢子丝菌病患者皮损组织及30例健康人皮肤组织,孢子丝菌病患者分为急性组(≤3个月)和非急性组(>3个月),每组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皮损组织NLRP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NLRP3与病情进展的关系。2.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探讨Nd:YAG 1064 nm激光对孢子丝菌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1)体外实验将分离培养的孢子丝菌接种于脑心固体培养基,通过细胞活性(C CK-8)实验确定Nd:YAG 1064nm激光对孢子丝菌的最佳照射参数;通过扫描电镜观察Nd:YAG 1064 nm激光对孢子丝菌形态的影响;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d:YAG 1064nm激光照射后孢子丝菌的凋亡及坏死(Hoechst;PI双染)情况;釆用氧化应激实验检测Nd:YAG 1064 nm激光照射后孢子丝菌H2O2和SDS敏感性变化;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Nd:YAG 1064 nm激光照射后孢子丝菌ROS累积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变化;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d:YAG 1064nm激光照射后孢子丝菌metacaspase活性变化。(2)体内实验构建BAIB/c小鼠局限性皮肤型孢子丝菌病动物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证实模型构建成功。分为感染组、激光组及伊曲康唑组。①感染组:既不给予Nd:YAG 1064 nm激光照射,亦不给予药物治疗;②激光组:给予Nd:YAG 1064 nm激光7天照射1次,能量密度100 J/cm2,脉宽30ms,频率1Hz;③伊曲康唑组:每日给予60mg/kg伊曲康唑灌胃治疗。对照组为同龄健康鼠。采用PhotoshopCC2019软件每日计算各组小鼠足垫面积。实验第14天、22天及30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各组小鼠足垫组织NLRP3、caspase-1及caspase-3表达情况。通过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17及TGF-β 1表达水平。3.采用截取有效片段联合氨基酸替代法设计改造蝎毒衍生的抗菌肽ToAP2,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它们的理化性质进行筛选和分析。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抗菌肽ToAP2的衍生肽ToAP2A、ToAP2C、ToAP2D,通过纸片抑菌法筛选出抗菌活性最强的衍生肽进行体外实验及体内实验。(1)体外实验将分离培养的孢子丝菌接种于脑心固体培养基,24h后,实验组均匀涂布抗菌活性最强的衍生肽(4m g/mL),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衍生肽对孢子丝菌形态的影响;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衍生肽对孢子丝菌凋亡及坏死(Hoechst/PI双染)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衍生肽对孢子丝菌ROS累积水平、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及metacaspase活性的影响。(2)体内实验构建BALB/c小鼠局限性皮肤型孢子丝菌病动物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证实模型构建成功。分成感染组、点阵组、衍生肽联合点阵组(以下简称联合组)及伊曲康唑组。①感染组:小鼠既不给予CO2点阵激光照射,亦不给予衍生肽治疗;②点阵组:给予CO2点阵激光3天照射1次,能量密度为120 mJ/mm2,覆盖率25.0%;③联合组:激光照射同点阵组,每日给予4m g/ml衍生肽溶液外用治疗;④伊曲康唑组:每日给予60mg/kg伊曲康唑灌胃治疗。对照组为同龄健康鼠。采用PhotoshopCC2019软件每4日计算各组小鼠足垫面积。通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各组小鼠足垫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和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1.孢子丝菌病患者皮损组织NLRP3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皮肤组织(P<0.001);NLRP3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但与病程有关,急性期患者皮损组织NLRP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急性期(P<0.001)。2.Nd:YAG 1064 nm激光对孢子丝菌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1)体外实验C CK-8实验结果显示Nd:YAG 1064 nm激光可有效抑制球形孢子丝菌生长,最适照射能量密度为400J/cm2(孢子丝菌吸收的实际能量密度为191 J/cm2)。扫描电镜观察Nd:YAG 1064nm激光可以使孢子丝菌菌体发生皱缩、细胞破坏、内容物泄出。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Hoechst/PI双染实验显示Nd:YAG 1064 nm激光可诱导孢子丝菌凋亡及坏死。氧化应激实验显示Nd:YAG 1064nm激光可引起孢子丝菌对H2O2和SDS的敏感性升高。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比值,激光组为9.9%±1.4%,对照组为100%,激光组孢子丝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ROS积累水平激光组为43.7%±7.8%,对照组为3.5%±1.3%,激光组孢子丝菌ROS积累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d:YAG 1064 nm激光引起孢子丝菌metacaspase活性明显增高。(2)体内实验1)通过组织病理证实成功构建了局限性皮肤型孢子丝菌病小鼠动物模型。2)孢子丝菌病模型小鼠足垫面积变化 实验第14天、22天,激光组、伊曲康唑组及感染组足垫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实验第30天,感染组足垫面积仍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但激光组及伊曲康唑组小鼠足垫面积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第14,22及30天,激光组及伊曲康唑组小鼠足垫面积均明显小于感染组(P<0.01)。3)Nd:YAG 1064 nm激光治疗对孢子丝菌病小鼠模型NLRP3-Caspase-1焦亡通路及Caspase-3凋亡的影响 实验第14天,激光组小鼠足垫组织NLRP3及Caspase-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Caspase-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LRP3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第22天,感染组及激光组小鼠足垫组织NLRP3及Caspase-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第30天,激光组NLRP3及Caspase-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组Caspase-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NLRP3表达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1)。此外,实验第14天及22天激光组小鼠足垫组织Caspase-3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感染组Caspase-3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第30天,激光组及感染组Caspase-3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Nd:YAG 1064 nm激光治疗对孢子丝菌病模型小鼠血清IN-γ、IL-17及TGF-β 1表达水平的影响 实验第14天,激光组小鼠血清IL-17及IFN-γ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组IFN-γ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IL-17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激光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IL-1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感染组(P<0.01);实验第22天,激光组IL-17表达水平恢复正常(P>0.05),而IEN-γ表达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组IL-17及IFN-γ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激光组IL-17及IFN-γ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感染组(P<0.05);实验第30天,激光组及感染组IL-17和IFN-γ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激光组IL-17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感染组(P<0.001)。实验第14天,激光组及感染组TGF-β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激光组TGF-β 1表达水平与感染组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第22天,激光组及感染组TGF-β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但激光组TGF-β1表达水平与感染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第30天,激光组及感染组TGF-β 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激光组TGF-β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感染组(P<0.05)。5)NLRP3/Caspase-1 与 IL-17/FN-γ 相关性分析 激光组 NLRP3 与Caspase-1 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80,P=0.012),且 NLRP3 和 caspase-1 表达水平与 IL-17(r=0.519,P=0.027;r=0.627,P=0.005)和 IFN-γ(r=0.624,P=0.006;r=0.876,P=0.000)分别呈正相关。3.改造筛选后的3条衍生肽ToAP2A、ToAP2C、ToAP2D,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改造后的衍生肽与母肽相比肽链长度明显缩短,分子量及不稳定系数均降低,脂溶性指数、亲水性指数及蛋白结合能力升高;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的3条衍生肽纯度大于95%,均能抑制孢子丝菌生长,其中ToAP2D抑菌活性最强,其 MIC 值为 156.25 μg/mL。(1)体外实验 扫描电镜观察衍生肽ToAP2D可使球形孢子丝菌菌体发生皱缩、细胞破坏、内容物泄出。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Hoechst/PI双染实验显示衍生肽ToAP2D可诱导球形孢子丝菌凋亡及坏死。流式细胞术检测ROS积累水平,衍生肽ToAP2D组为40.84%±5.69%,对照组为4.6%±1.00%,衍生肽组ROS积累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比值,衍生肽ToAP2D组为4.30±1.29,对照组为26.73±8.58,衍生肽ToAP2D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etacspase水平衍生肽ToAP2D组为62.05%±4.15%,对照组为 2 0.73%±3.05%,衍生肽 ToAP2D组 metacaspase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2)体内实验1)通过组织病理证实成功构建了局限性皮肤型孢子丝菌病小鼠动物模型。2)孢子丝菌病模型小鼠足垫面积变化 实验第14天,联合组、点阵组、伊曲康唑组及感染组足垫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实验第26天,点阵组及感染组足垫面积仍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1),但联合组及伊曲康唑组小鼠足垫面积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炎症细胞润情况 组织病理HE染色显示,实验第18天,联合组、点阵组及感染组炎症细胞漫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第26天,点阵组及感染组炎症细胞浸润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Caspase-3表达情况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第18天及26天,联合组小鼠足垫组织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点阵组及感染组Caspase-3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NLRP3在孢子丝菌病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且与病程有关。推测NLRP3高表达可能在孢子丝菌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孢子丝菌病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的新靶点。2.Nd:YAG 1064nm激光对孢子丝菌病动物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Nd:YAG 1064 nm激光可有效抑制孢子丝菌生长,破坏孢子丝菌的形态结构,诱导孢子丝菌发生凋亡及坏死。其机制可能为引发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导致孢子丝菌ROS大量积累,激活caspase依赖的细胞凋亡途径;通过激活NLRP3-Caspase-1焦亡通路;调节小鼠Th1和Th17细胞免疫;促进Caspase-3凋亡的发生。该研究为Nd:YAG 1064 nm激光临床应用于孢子丝菌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3.成功合成了 3条抗菌肽ToAP2衍生肽ToAP2A、ToAP2C、ToAP2D,它们对孢子丝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ToAP2D抗孢子丝菌活性最强,血清稳定性良好且无急性毒性反应。体外实验表明衍生肽ToAP2D能够诱导孢子丝菌发生凋亡与坏死,其机制可能与引发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导致孢子丝菌ROS大量积累,最终激活caspase依赖的细胞凋亡途径有关。体内实验结果显示衍生肽ToAP2D联合点阵激光对孢子丝菌病动物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足垫炎症并促进Caspase-3凋亡的发生有关。该研究为衍生肽ToAP2D临床应用于孢子丝菌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亦为临床治疗孢子丝菌病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其他文献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虽然首选手术治疗,但40-50%患者有复发及转移的风险,其后多无有效治疗方法。肿瘤免疫治疗具有特异性的肿瘤抑制作用,为复发或有转移灶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成为第四类肿瘤治疗手段。但是,肿瘤免疫原性差和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限制了免疫疗效,其中,丰富的肿瘤基质有效地形成了物理屏障,抑制药物渗透的同时,
学位
背景:在颅内恶性肿瘤中,胶质瘤是占比最高的原发性肿瘤,由于胶质瘤的高度异质性,往往难以治疗。依据胶质瘤的恶性程度,胶质瘤被划分为WHO I-IV级。其中接受手术治疗和同步放化疗及TMZ维持治疗的GBM患者,统计数据显示他们的中位生存期不超过15个月,五年生存率经统计仅约为8-14%。尽管近年来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理念不断更新,但由于胶质瘤的高度异质性特征,现有的治疗方法未能对胶质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疾病
学位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
期刊
研究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躯体感觉神经元系统损伤或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慢性痛。通常表现为顽固的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异位痛和感觉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药物疗法是目前临床中治疗NP的主要手段,例如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片类药物、利多卡因、加巴喷丁、抗惊厥药等,但并未取得满意的疗效,且多数镇痛药副作用较大,如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易产生
学位
研究背景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缺血性心脏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氧化应激是缺血性心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负面作用,可以导致心肌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死亡。氧化应激通过多种途径激活心肌细胞自噬,适度的自噬可以维持心肌细胞功能,但过度的细胞自噬会诱导心肌细胞发生死亡。ATG12蛋白是自噬过程中类泛素偶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参与了自噬体膜的形成过程。深入探究氧化
学位
研究背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幸存者中会有部分患者发生肾脏纤维化,并逐渐进展至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终末期肾病,这给国家医疗和个人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损伤后修复不良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是肾脏纤维化的主要因素。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大量的能量供应,因此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并且主要依赖于脂肪酸氧化(Fa
学位
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导致牙槽骨进行性破坏,是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传统的牙周炎治疗手段,如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翻瓣术和膜龈手术等,均以控制炎症和减少牙周袋深度为目的,而不能重建受损的牙周组织。引导组织再生术(GTR)是以修复牙周支持组织和创建新的牙周附着为目的的治疗手段,其原理是利用膜性材料作为物理屏障,防止牙龈上皮和结缔组织侵入缺损区,为牙周膜细胞和成骨细胞创造足够的空
学位
为了研究前黑色素小体蛋白17(pre-melanosomal protein 17,PMEL17)基因第10外显子上有关显性白羽突变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雪域白鸡群体中的分布情况,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基因型,利用POPGENE 1.32软件计算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哈代-温伯格平衡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雪域白鸡群体中PMEL17基因有Ⅱ、Ii和ii 3种基因型
期刊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MS的缓解期治疗以DMT药物为主,但其疗效有限,且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探寻新的治疗方法极为重要。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作为MS的经典动物模型,在MS的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CD4+T细胞中的两种细胞亚型Th1、Th17可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破坏血脑屏障,并向中枢迁移,诱导CNS炎症,导致白质脱
学位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指特应性个体鼻黏膜暴露于变应原后发生的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 E)介导的的非感染性慢性炎性反应。AR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痒、鼻塞和流清水样涕等症状。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AR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目前影响全世界人口的10%~40%。AR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可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已经成为全球性健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