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斑点跟踪成像评估肝硬化性心肌病的患病率、临床特征及风险因素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p2007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肝硬化性心肌病(cirrhotic cardiomyopathy,CCM)是继发于肝硬化的心脏并发症,可增加消化道出血和肾功能不全的风险,提高肝移植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然而,大部分针对这一特殊人群的临床研究集中于肝移植患者,且国外相关研究纳入的肝硬化患者的主要病因为酒精性肝硬化,研究结果无法适用于所有肝硬化患者。由于平静状态下CCM患者心功能障碍隐匿,易被漏诊或延误诊断,2020年肝硬化性心肌病协会更新了 CCM的诊断标准,利用更新的超声心动图技术对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进行更全面的评估。目前,CCM的真实流行率仍需要重新评估。此外,有关CCM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旨在评估肝硬化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确定CCM的患病率,并进一步分析与CCM发病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招募因胃肠道息肉、功能性胃肠病入院的无心血管疾病的匹配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及肝功、肾功、血生化、血常规和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等实验室指标,完善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根据改良的Child-Pugh评分和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评估肝病的严重程度,分析心功能障碍与肝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估CCM的患病率,并进一步探究其相关的风险因素。研究结果:最终入组108例肝硬化患者为实验组和53例匹配受试者为对照组。相比于对照组,肝硬化患者的 NT-proBNP 血清浓度显著升高[65.07(31.43~129.38)vs 44.92(22.10~65.58),P=0.001]、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显著降低(82±10 vs 93±9,P<0.001),左房内径[39.00(37.00~41.00)vs 34.00(31.00~36.00),P<0.001]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7.00(45.00~49.00)vs 46.00(44.00~48.00),P=0.026]增大,三尖瓣反流峰值速度增大[2.45(2.34~2.56)vs 2.39(2.27~2.50),P=0.020],左心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绝对值增大[20.50(19.13~22.20)vs 19.00(17.15~20.30),P<0.001],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升高[29.00(27.00~31.00)vs 28.00(25.50~30.00),P=0.011],肝硬化患者左心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减退。CCM总体患病率为24.1%,随着肝硬化严重程度加重,CCM患病率增加。Child-B/C级肝硬化患者患CCM的风险明显高于Child-A级患者(35.7%vs 16.7%,P=0.024)。肝硬化合并腹水(33.3%vs 14.8%,P=0.024)或合并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45.2%vs 15.6%,P=0.001)患者CCM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较大年龄、腹水、PVT、低血红蛋白水平、高NT-proBNP水平是CCM患病的风险因素。较大年龄[OR=1.077,95%CI(1.011~1.148),P=0.021]和 PVT[OR=4.003,95%CI(1.391~11.519),P=0.010]是CC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论:晚期肝硬化患者平均动脉压下降、血清NT-proBNP浓度升高。肝硬化患者中CCM患病率为24.1%,CCM的发生与肝硬化病因无关。随着肝硬化严重程度加重,CCM患病率呈升高趋势。合并腹水或PVT的肝硬化患者CCM患病率更高。较大年龄、PVT是肝硬化患者发生CCM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仍需要进行更大样本研究的验证。
其他文献
背景射血分数减低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改变,导致射血能力和/或心室充盈受损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状态或终末期。目前全球HFrEF患者约有1200万人,根据我国2019年发布的HF流行病学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HFrEF人数约达700万人
学位
研究背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WHO IV)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类型,约占所有原发性脑肿瘤的51.4%,仍然是颅内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最大限度地安全切除并在术后辅助电离辐射治疗和替莫唑胺化疗是新诊断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在过去十年中,中位生存期没有得到改善,仅限于14.6个月。在化疗、放疗和免疫疗法之外,开发新的抗癌策略对胶质瘤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因此,迫切需要低毒、有效的药物
学位
研究背景: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世界范围内研究较少但却最致命的癌症之一。目前,在世界范围内,EC是第八常见的癌症类型,另外因其具有极端侵袭性和低生存率,它的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排第六位。据IARC最新数据显示,在我国范围内,EC的年均发病率是十万分之十二点二三,排在各类恶性肿瘤的第六位,年死亡率是十万分之十一点二五,排在第四位。EC的病理类
学位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的原因,加强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科201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随访至少6个月以上的初诊为ITP的253例患者,根据初步诊断和最终诊断,均诊断为ITP者为原发性ITP组,病情变化者为误诊组,总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相
学位
研究背景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指心脏骤停是指循环征象的消失,心脏有效搏动的停止;或由于心律失常和(或)心脏有效搏动消失而直接导致的全身血流突然的停止。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在采取积极有效的高级心肺脑复苏措施后,虽然恢复了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但仍有一段时间的昏迷,并常伴不同程度的多器官功能障碍,这种独特而复杂的病理生理现象称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ost-cardiac arr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潜在血栓风险极大,绝大多数非瓣膜性房颤相关的卒中是由起源于左心耳的血栓脱落引起的。通常使用CHA2DS2-VASc评分来预测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风险,从而制定抗凝策略。既往研究表明,即使是CHA2DS2-VASc评分较低的房颤患者也可能发生血栓栓塞事件,该评分系统并未包含导致心房血栓形成的所有危险因素。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
学位
研究背景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hypertension,PAH)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其特征是肺动脉血管细胞的过度增殖,主要包括平滑肌和内皮细胞。增殖过度的细胞会引起肺部血管进行性闭塞,造成肺血管重构(pulmonary vascular remodeling,PVR),最终推动肺部和右心压力升高,引发不可逆转性病变。当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PVR在PAH进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
学位
研究背景:男性不育的发病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严重困扰着男性的身心健康,并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精子参数异常,例如特发性少精子症、弱精子症和畸形精子症等,会导致男性因素不育。研究表明,线粒体在人类精子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相关的发病机制远未阐明。GRIM-19(Geneassociatedwithretinoid-interferon-inducedmortality 19)是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的功
学位
目的: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ndifferentiat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UCTD)患者病情不一,进展速度差异大。而孕期是UCTD发作及复发的高峰时期。本研究对合并妊娠的UCTD患者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分析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患者母体病情活动度变化、胎儿异常及相关治疗方案。方法:2018年9月至2021年10月共纳入124名UCTD患者的126次妊娠,根据不同的影响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终末期肾脏病最有效替代治疗方式是肾移植,近几年影响肾移植预后的因素被广泛研究。常见影响肾移植受者预后的因素包括急性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感染、糖尿病、性别等,其中感染对肾移植术后生存率的影响至关重要。泌尿系统、肺部、血流系统、切口等是肾移植术后感染的常见部位,其中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泌尿系统。本研究通过对山东大学第二医院2017年-2020年期间肾移植术后泌尿系感染患者相关数据进行收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