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获取”类动词句法实现的异同及其认知阐释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考察“获取”类动词在英汉语言中句法实现的异同及其认知机制。本文将“获取”类动词定义为可以带三个及三个以上名词的单音节动词,且动词本身表示获取动作。本文结合Levin(1993)对“获取”类动词的分类,孟踪等(2003)的《动词用法词典》、《牛津高阶双解词典》、《朗文现代英语词典》和本文对“获取”类动词的定义,以汉语为参照,选定“偷/steal、抢/rob、买/buy、赎/redeem、取/get、拿/take”共六组英汉语典型的“获取”类动词为考察对象,利用语料库方法,探究典型英汉语“获取”类动词在实际语言使用中句法实现的异同,并结合Langacker的识解理论力图阐明英汉“获取”类动词句法实现异同的原因,试图为英汉语“获取”类动词的认知研究提供一种有益的参考。研究发现:首先,英汉“获取”类动词在句法实现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1)英汉“获取”类动词几乎都可以用于“VBARE”、“V+NP”、“NP1+V+NP2+NP3”等构式,“V+NP”构式中NPCON的使用频率远高于NPABS;“获取”类动词在同一语言中也存在相似性:几乎所有的汉语“获取”类动词都可以与其他单音节“获取”类动词或数量词搭配构成“V+V”或“V+NPQUAN”的结构,如“偷拿”,“抢占”,“购买”和“偷/抢/买+一个/位/只”;所有的英语“获取”类动词都可与介词搭配使用形成词组,如“steal/rob/buy/redeem/get/take+back”,“rob of”,“buy off/over”等;(2)英汉“获取”类动词在不同的构式表达中也呈现跨语言的对称性,如英语中“steal/buy into/away/back”与“偷/买入/走/回”,在一定程度上呈现跨语言的对称性。其次,英汉“获取”类动词在句法实现上也存在差异:(1)一种语言中动词的用法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存在缺失的情况。汉语中,几乎所有的单音节“获取”类动词都可以与其他的单音节“获取”类动词搭配使用,构成“V+V+NP2+NP3”的构式,且构式义可能会受到该单音节动词的影响,如“劫取、赎取、拿取”,其对应的英语“获取”类动词不具备此种用法;(2)英汉“获取”类动词的双宾构式出现了语义的对立:汉语“获取”类动词在双宾构式中表示“获取义”(如“张三偷/抢了李四100块钱”),英语“获取”类动词出现在构式中时,由原来的“获取义”变为“给予义”(My father bught me a hat.)。第三,英汉“获取”类动词的语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呈现跨语言相似性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根据动词的语义特征和及物性强弱,本文中的“获取”类动词可以分为强制“索取义”(偷/steal,抢/rob)、交换“获取义”(买/buy,赎/redeem)和一般“获取义”(取/get,拿/take),其层级关系大致可以分为:抢/rob>偷/steal>买/buy=赎/redeem>取/get>拿/take。最后,英汉“获取”类动词有着相似的事件框架,但是不同动词所包含的框架语义存在差异。“获取”类动词的识解实际上受到动词本身的事件框架和识解方式的共同影响:动词的事件框架为认知主体提供了相关的背景信息,而认知主体会以不同的识解方式对事件框架中的概念信息进行选择,这造成了认知主体对同一事件或场景识解结果的差异,从而导致动词在句法实现上的差异:在强制“索取义”动词的句法结构中,夺事和受事更容易凸显,对于表示交换“获取义”和一般“获取义”的动词来说,受事本身在其对应的句法结构中更容易凸显。非凸显的语义成分相对于凸显成分更容易被省略。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有以下两个研究结论:1)英汉“获取”类动词在语义和构式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异同之处,但是这种跨语言的相似性是相对的,而并非绝对的;2)语言表达的异同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们识解方式的差异,句法表达与识解方式有着紧密的关系。
其他文献
本研究对惠特曼。本研究在生态语言学理论支撑下,借助Ant Conc,BFSU Qualitaive Coder 1.2和weiciyun语料软件对《海流集》文本进行了语料收集和数据统计分析工作。本研究发现,惠特曼的生态思想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19世纪的美国全面追求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果,然而环境保护和生态理念方面也逐渐出现问题。与此同时,超验主义和浪漫主义者认识到人与自然
学位
主客场双循环多轮次,作为当下普遍的的联赛运营机制,较多地运用到了各国职业足球比赛中。而球队在主客场的竞技表现出现差异,作为足球比赛中的常见现象,逐渐被足球相关从业人员所重视。伴随着数据采集技术的升级和发展,竞技表现分析方法开始普遍运用于足球运动中来。故,教练员和运动员在结合相关数据分析结论,科学、有效及合理的备战主客场比赛,已经愈来愈多地成为国际上通用做法。本研究基于进球相关、进攻组织相关和防守相
学位
在日本的神社和动漫中,随处可见巫女的身影。在日本古代社会中,巫女是国家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巫女的地位从古至今是如何变化的,以及巫女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是本篇论文讨论的重点。本文以《三国志·魏志倭人传》和《日本书纪》这两本历史书籍作为研究材料,再现了日本古代巫女的真实面貌。并且以卑弥呼、持统天皇、神功皇后等古代巫女为例,通过分析她们的功绩与历史事件,从而来讨论日本巫女文化形成的原因。第一章介绍了现代
学位
在全球化背景下,法律翻译研究在语言学、翻译学、法学等多学科影响下逐步取得发展。其中,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翻译过程中侧重于关注目标文本。双语制下的立法文本在翻译过程中强调目标受众及文本目的等因素影响,因此更适用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代功能翻译理论中凯瑟琳娜·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和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上,克里斯提娜·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作为其延续与发展,有待于更广泛地应用于双语制下的
学位
“来/去”和“come/go”分别是汉英语言中一组典型的位移动词。空间域和时间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两个最基本范畴,也是语言学关注的焦点。以往研究较多关注两组动词空间域的语义、句法及语用功能,而较少关注其在时间域的语法化和词汇化。然而,语法化和词汇化是语言演变的两个重要过程。因此,本研究基于隐-转喻互动理论,从历时与共时视角,结合定量与定性以及对比研究的方法,考察两组动词时域内的语法化与词汇化,分六章
学位
本文在具身认知视角下,参照Mc Rae et al.(2018)的实验设计,从词-图语义相关性和图片呈现时间两个角度,考察二语抽象概念加工中,语义和情境(词-图)的互动关系。本研究包括两个实验,一是词汇判断实验(受试需要判断一列字符串表示的是真词还是假词),二是情境判断实验(受试需要判断一张图片是否表示正常的、符合现实的情境)。通过E-prime2.0和SPSS20.0软件,收集了受试的反应时间以
学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核能的和平利用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2011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的核泄漏事件引发了日本乃至全球的核恐慌,在这一背景下“原发文学~1”也再次受到了日本文学界的高度关注。同年11月,新日本出版社发行了竹本贤三的作品集《原发小说集·苏铁风景》,收录了作者曾于20世纪70-80年代发表在《民主文学》的七篇作品。笔者将对《原发小说集·苏铁风景》中的七部小说进行文本分析,探讨其生态批评意
学位
本研究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语义加工与语音输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验组受试是由某高校40名英语专业研一学生和40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组成。研究对象为96个词汇,其中包括48个目标词汇和48个干扰词汇。目标词汇是选自于Yao et al.(2018)实证研究中已划分具身等级的48个词汇,其中包括24个具体词汇和24个抽象词汇。采用E-Prime2.0和SPSS20.0软件,收集了受试的反应时间以及
学位
本研究基于具身认知理论,使用E-Prime2.0在线测试和纸质离线测试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三种不同情境条件下的二语抽象动词具身语义加工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借鉴Repetto,Pedroli&Macedonia(2017)的研究设计,并结合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水平,改编了Repetto et al.(2017)研究中的实验材料。本研究采用语义记忆、单词识辨、词义匹配等前后测任务,考察情境类型与二语水平对
学位
鉴于以往研究方位时间词“时域指称”多集中在“过去”与“未来”时间层面,而“现在”时域指称“中立化”研究较为薄弱,因此本研究从语言本体出发,在时空隐喻理论指导下,采用历时、定量和对比等研究手段,以汉英日方位时间词为研究对象,分八章讨论三个问题:汉英日方位时间词“时域指称中立化”具有哪些共性?汉英日方位时间词“时域指称中立化”具有哪些个性?这些共性与个性具有何种认知动因?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完善汉英日时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