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插同步喷施不同除草剂控草效果及其安全性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ke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草是稻田中危害水稻产量、质量及生态安全的重要因子之一。近年来,随着水稻机械化栽培方式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稻田杂草呈现出发生种类多、发生数量大等特点,同时抗性杂草比例也呈升高趋势,有效防除稻田杂草不仅需要精准化选用药剂,而且需要增加防治次数,劳动用工与投入大,给水稻安全优质高效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大力进行水稻轻简安全高效杂草防除技术的研发是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水稻插喷同步封闭除草技术是指在水稻栽插的同时进行化学除草的一项新型高效控草技术,其一次性完成了水稻栽插与除草任务,不仅顺应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而且减少了防治次数,节省了人工,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利于减少漏喷、重喷,节省了农药用量,利于水稻高效、生态与安全生产。本试验于2020-2021年以常规粳稻南粳9108为材料,选用丙草胺、苄嘧磺隆、氟酮磺草胺等除草剂,形成不同的除草方案处理,采用水稻栽插同步喷施除草技术,研究分析了不同除草剂处理的控草效果及其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茎蘖动态、物质生产等安全生长的影响,研究明确了不同除草剂处理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除草剂处理对稻田杂草群落及其防效影响显著。T3、T4、T6处理的杂草群落数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及清水对照CK处理,且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T1、T2、T5、T9与T10处理表现出较长的控草效果,T3、T4处理则表现出二次发生杂草的现象。施药后15 d与施药后30 d的总草防效均以T10处理最高,分别达98.08%以上、97.71%以上,其次是T5、T8、T9及T11处理,其与T10处理的防效相当,平均防效达85.84%以上;防效最差的为T3处理,平均防效分别为74.11%及68.83%,其次是T4与T6处理;不同药剂处理对禾本科杂草防效最好的为T10处理,其次是T5、T9与T11处理,且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防效最差的为T3处理,平均最低防效仅为76.28%;对阔叶类、莎草科杂草的防效除T3与T4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外,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施药后15 d、施药后30 d 的防效达 82.98%~100%、81.67%~98.95%。2.不同除草剂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安全生长具有显著影响。T8、T10、T11、T12处理水稻平均产量均达10.5 t·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3、T4及清水对照CK处理的产量显著低于其他药剂处理,分别低38.42%~46.24%、37.81%~45.71%、46.93%~53.67%。T3、T4处理与清水对照CK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其他除草剂处理间产量也没有显著差异。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上,T3、T4处理与清水对照CK处理无论是穗数,还是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均表现为最低,且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其他药剂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以T2、T8相对较高,平均分别为338.13*104hm-2、340.78*104hm-2,平均每穗粒数以 T5、T6、T8、T12 等处理相对较高,平均每穗粒数均在140粒以上,结实率以T2、T5、T12相对较高,千粒重差异不大。在水稻安全生长上,T5、T10处理明显抑制了施药后15 d及施药后30 d幼苗生长,苗高抑制率达10.98%以上,T5、T9及T10处理的水稻绿叶数及单株茎蘖数也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CK处理,分别低28.70%~40.39%、37.31%~47.12%,其他除草剂处理及清水对照处理间的苗高与绿叶数差异不大;在干物质积累上表现为,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以T5、T10处理显著低于清水对照CK及其他除草药剂处理,分别比CK低50%、56.25%;拔节期干物重以T5最低,其次是T9,并均显著低于其他除草剂处理,分别均为1.37t/hm2、1.84t/hm2,分别比其他处理低39.62%以上、16.74%以上,抽穗期与成熟期干物重最低的均为T3、T4与清水对照CK处理,其他除草剂处理间则差异不显著。3、不同除草剂处理对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不同药剂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施药天数的推移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T7处理在施药后0天和15天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且与清水对照CK无显著差异,而在施药后30天,各药剂处理组与清水对照CK无显著差异,且各药剂组间差异均不显著。在施药后0 d、15 d和30 d,各药剂处理水稻土壤酶活性与清水对照CK差异不显著,且处理间差异也不显著。不同药剂处理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施药天数的推移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施药后15 d,T5处理土壤碱性磷酸酶提高了 17.46%~21.17%,且与清水对照CK差异显著;施药后30d,各药剂处理及其清水对照CK均无显著差异。T5、T11、T12在药后15 d对土壤蔗糖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明显低于其他药剂处理,分别低10.21%~30.24%、31.29%~57.83%、31.26%~61.78%,而在药后 30d,T11、T12 处理蔗糖酶活性恢复正常,除明显高于T5处理外,与其他药剂处理均无显著差异。4、水稻土壤细菌优势群落为变形菌、氯弯菌、酸杆菌、拟杆菌;施药后30 d 土壤细菌群落与微生物群落变化显著,其中氟酮磺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36+600+30g a.i./hm2)的酸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 33.85%,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增加了 23.88%,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增加了 55.21%,微生物群落富集最多的是厚壁菌门,其次是变形菌门。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因处理不同在门、属水平变化明显,其中在门水平上,T10处理施药后0d主要富集氯弯菌门、疣微菌门,施药后30 d主要富集变形菌门、厚壁菌门;T11处理施药后15 d主要富集酸杆菌门,在施药后30 d主要富集厚壁菌门;T12处理仅在施药后30 d主要富集芽单胞菌门。在属水平上,T10处理施药后0d主要富集厌氧绳菌属,施药后15 d主要富集厌氧粘杆菌属、地杆菌属,施药后30 d主要富集未明确分类的根瘤菌属;T11处理施药后15 d主要富集厌氧粘杆菌属,施药后30 d主要富集未被明确分类的肠杆菌属;T12处理施药后30 d主要富集未被明确分类的肠杆菌属。综上所述,水稻栽插同步喷施丙草胺的总草平均防效达89.23%以上,且水稻生长安全,产量达10 t·hm-2以上;氟酮磺草胺单剂的除草效果低于80%,杂草滋生严重,影响水稻安全生长,产量低;丙草胺与苄嘧磺隆、氟酮磺草胺复配处理的杂草防除效果提升了 10.20%~14.28%,水稻生产安全性较好,产量略高于丙草胺单剂处理;丙草胺与氟酮磺草胺、苄嘧磺隆混用后杂草防除效果达90%以上,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增产效果明显,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相对较小。在水稻生产上可选用氟酮磺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18+450+30 g a.i./hm2)组合进行稻田杂草防治,其次为氟酮磺草胺+丙草胺(18+450 ga.i./hm2)组合。
其他文献
目的血清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是胰腺癌的常用肿瘤诊断标记物,在某些消化系统良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中也可升高。然而,CA199在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中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AP(尤其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患者中CA199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
学位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分别位居恶性肿瘤谱的第三位和第二位。CRC也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造成了严重的健康负担。早期诊断和治疗通常被认为是降低CRC死亡率的最有效方法。部分结直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和锯齿状息肉,存在一定的恶变潜能,是CRC的癌前病变,故早期发现并切除已被证明能有效
学位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约三分之二人口以稻米为主要食物。籽粒灌浆是决定水稻产量高低最基本的性状,是水稻颖果中淀粉积累的重要时期。水稻胚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蛋白质,因而灌浆不完全一般是由于淀粉或蛋白质合成存在缺陷所致。生长素是籽粒灌浆过程中起推动作用的活性物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是灌浆开始和得以维持的基础。Aux/IAA是生长素早期响应家族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能通过与生长素响应因子ARF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造成关节结构破坏、关节畸形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已有研究显示即使在获得临床缓解的RA患者中,肌肉骨骼超声(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MSUS)仍可在部分患者关节中识别出有滑膜炎(即亚临床滑膜炎)
学位
本文对耳穴压豆镇痛的机制进行了归纳分析。主要从耳穴压豆的镇痛临床应用进展和镇痛机制2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主要内容包括耳穴压豆的中医理论依据和现代医学理论依据。文章最后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分析,以进一步明确耳穴压豆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目的:目前研究显示 OSAHS(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之间密切相关,两者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氧化应激作为OSAHS与2型糖尿病的共有特点,可能为OSAH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发展的联系通路。近年研究证实,Nesfati-n-1、MCP-1(mo
学位
目的探讨常规腮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磁共振腮腺导管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ialography,MRS)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中的诊断效能及应用价值;同时基于磁共振影像学及临床特征建立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无创的pSS发生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以便临床医生准确、
学位
目的通过调研扬州市部分社区老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病率及老年NAFLD患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患病率,探索老年人腰围(waistcircumference,WC)、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R)、
学位
目的:①探讨四跨膜蛋白超家族成员1(Transmembrane-4 L-six family member-1,TM4SF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②研究TM4SF1调控ESCC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TNM plot在线数据库分析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
学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水格局改变,这无疑会对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影响。降水引起的资源变化会改变植物物种间的竞争关系及动植物相互关系,也会影响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分布。本论文利用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建立的大、小型围栏进行实验,围栏连续10年进行人工增雨及布氏田鼠干扰处理,之后逐步取消增雨和田鼠处理,通过测定围栏内三种优势禾本科植物的功能性状以及调查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