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图式变量播种控制系统研究与试验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7-A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量播种是一种根据土壤的养分、光照、蓄水能力等因素合理精准地投放播种量的精准农业技术,不仅能大幅度增加作物产量,同时节约了用种量。变量播种控制系统作为变量播种实施的载体,从实现原理上分为实时传感器式和处方图式变量播种控制系统,而处方图式变量播种控制系统集成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前沿技术,是未来精准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对于变量播种控制系统的研究,国内虽已在播种电驱控制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还未有完整可用的变量播种控制系统,而国外现有变量播种控制系统结构复杂,且不适用于国内排种器的驱动和控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处方图式变量播种控制方法,创新设计了一种驱动平稳、控制精确的变量播种控制系统,同时为实现控制系统各行独立播种和高控制精度,对播种单体定位模型、播种距离滞后补偿算法、转弯补偿算法等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性成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提出了基于Android控制终端的处方图式变量播种控制方法,实现了字段标记匹配法提取GPS空间定位信息、Map View加载和显示处方图、QueryTask查询处方图播种、GraphicsLayer标记和显示已播区等功能,同时构建了排种器电机转速与播种量、前进速度间的数学模型,实现了实时的变量播种控制。台架试验表明,在6、8、10 km/h的前进速度和5 Hz的GPS定位频率下,播种量精度大于98.87%,播种量变异系数小于0.85%,在田间试验条件下播种量精度高于96%,各行间播种量变异系数低于1.56%,表明该控制方法可稳定、准确地控制播种单体按处方图进行变量播种。(2)构建了基于CAN总线的变量播种电驱控制系统。分析排种器不同电驱方式并基于齿轮强度设计与校核思路,提出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气压组合孔式精量排种器的齿轮、外齿圈周向电驱传动机构,实现了电机对排种盘平稳、可靠的驱动和控制;采用通讯信息集中管理和分布控制的思路,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通讯控制器,实现了控制系统各部件间变量作业信息的快速、准确传输,并基于通讯控制器开发了标识符列表模式下的CAN通讯算法,实现控制系统对播种单体播量的准确控制和单体数量的灵活拓展,同时设计了 CAN通讯节点故障检测方法对各行播种节点的通讯状态进行监测,保证了控制系统通讯的稳定和可靠。(3)为降低控制系统的播种滞后距离,采取超前控制的思路构建了直行变量播种距离滞后补偿模型及算法,同时在补偿模型中加入前进速度、GPS定位频率作为影响因子,以减弱前进速度增大和GPS定位频率减小造成的播种滞后距离增加的影响。采用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得到控制系统的滞后时间,并以该滞后时间作为滞后补偿算法的补偿量对播种滞后距离进行补偿;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研究的滞后补偿算法可明显减小播种滞后距离,并削弱前进速度、GPS定位频率对播种滞后距离的负面影响;田间对比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滞后补偿算法对播种滞后距离减小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控制系统采用滞后补偿算法后的播种滞后距离最大减小1.95 m,其减小后的滞后距离基本维持在1m以内。(4)分析直行变量播种过程中GPS接收机与各播种单体间的位置关系,建立了任意前进方向下的直行变量播种单体定位模型,实现通过GPS接收机定位的单一坐标计算得到所有播种单体的位置坐标,同时结合CAN总线分布式控制、QueryTask处方图查询实现对各播种单体播种量的独立控制。播种单体的独立控制试验表明,控制系统无论进入凸形、凹形还是凸凹形边界,其播种拟合度值始终处于0.07~0.63的范围内,与其对应的理论播种拟合度值0.29、0.29、0.91相比,不易受播种边界形状的影响,从而说明控制系统对各播种单体具有较好的独立控制性能。(5)依据阿克曼转向原理对转弯过程播种机与拖拉机的位置关系进行建模,结合GPS连续定位的三个位置点采用“三点定圆”的方式计算转弯半径,建立了转弯播种定位模型,实现了转弯播种条件下对各播种单体位置坐标的定位,同时依据各播种单体的转弯半径并结合前进速度设计转弯补偿算法,实现根据转弯半径对各播种单体的播种速度进行补偿和调整。转弯播种试验表明,随着转弯半径的减小,控制系统的播种量精度、变异系数没有明显变化,其播种量精度稳定在97%以上,各行间播种变异系数在1.52%以下,而未进行转弯补偿的播种量精度、变异系数的理论值随着转弯半径的减小明显变差,从而表明研究的变量播种控制系统能保证转弯播种过程内外侧播量疏密一致。
其他文献
本文以我国东北地区的特色水果酸浆为研究对象,包括红酸浆(Physalis alkekengi L.)和黄酸浆(Physalis pubescensL.),系统地评价了其果实的理化性质和营养价值。针对酸浆中高含量和特征性的营养物质,即类胡萝卜素,进行了详细的分离鉴定,同时监测了酸浆果成熟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化学组成和有色体形态的变化,研究了其主要的类胡萝卜素双酯的体外消化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功能性纳
花是植物形态结构中最复杂多样的器官之一,花器官发育一直是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豆科植物的花器官因其独特的形态构造和发育特性而倍受关注。在被子植物中,C功能基因AGAMOUS(AG)编码花器官决定和花分生组织分化的MADS-box转录因子。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及其他大多数豆科植物在经历远古时代基因组加倍之后,存在两个AG同源基因。目前关于AGAMOUS基因在豆科
植物激素ABA在植物抵御逆境胁迫以及种子休眠、气孔运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些年的研究表明,ABA也能够调控拟南芥根的伸长生长和向重力响应等一些生长素起主导作用的生理过程。这表明,在逆境胁迫下,ABA与生长素可能存在相互作用,能够共同对这些生理过程进行调控。然而,ABA是如何通过影响生长素来实现调控作用的,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论文选择一些生长素主导的生理过程,对ABA对这些生理过程的影响及其分
氟噻唑吡乙酮是美国杜邦公司2007年研发出的具有全新化学结构及作用机制的新型杀菌剂。本研究室前期研究表明,该药剂对霜霉病菌和疫霉菌表现出优异的生物活性,其对多种靶标菌的EC50值均达到10-4 μg/ml,杜邦公司前期通过亲和色谱等分析,发现该药剂的作用靶标为氧化固醇结合相关蛋白(ORP)。目前关于该药剂的抗性风险、抗性分子机制、靶标蛋白及其相关同源蛋白在疫霉菌中的生物学功能鲜有研究报道。因此,本
小麦植株形态直接影响群体的冠层结构进而影响群体的透光率和叶面积指数,因此一直是育种中备受关注的性状。叶片夹角是决定植株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直立叶片有助于提高小麦的光合效率及增加种植密度,因此分离克隆影响小麦叶片角度的基因对于小麦株型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利用一个快中子诱变产生的由于叶枕发育异常导致叶片直立的小麦突变体,通过构建遗传群体完成了候选基因TaCPA的精细定位和克隆,该基因编码SPL(S
为适应高压辊磨机压辊高应力磨粒磨损工况,开发了高硼中碳系的常温耐磨药芯焊丝。其焊缝金属的显微组织为细小的陷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和大量弥散分布的硼化物和碳化物。实际使用表明,它即可用于常温下低应力磨粒磨损,也可用于高应力磨粒磨损。用于高压辊磨机和对辊破碎机表面耐磨堆焊层,可显著提高压辊的使用寿命。
月季是全球重要的观赏作物。花瓣衰老直接影响花朵的观赏与经济价值,对于花卉产业至关重要。花瓣衰老是主动和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多种内外因素精细调控。活性氧(ROS)过量积累加速了花瓣衰老,维持植物体内ROS产生与清除之间的平衡对于细胞正常行使生理功能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为止,植物体内ROS动态平衡调节机制,特别是花瓣内的ROS动态调节机制鲜见报道。本研究以月季‘Samantha’为试材,对花瓣内的H2O
微管作为一类重要的细胞骨架,在调控细胞生长以及细胞形态建成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报道表明微管骨架也参与植物对多种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在盐胁迫条件下,周质微管会经历一个先解聚再聚合的动态调控过程,该过程对于盐胁迫下植物幼苗的存活是至关重要的。目前研究表明一些微管结合蛋白通过对微管的动态变化进行调控参与植物细胞对盐胁迫的响应过程,但是在盐胁迫下微管的动态变化受到哪些上游信号途径的调控,具体机制
论述了株州高岑土矿石经过选矿深加工,得到的高岭土是石油催化剂和陶瓷用料的良好原料,石英砂是平板玻璃、水玻璃原料的合格产品。使矿区资源充分合量的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实现了无尾矿工艺流程。为该类型高岑土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深加工技术及实践依据。
作为我国第一大作物,玉米果穗的顶部籽粒频繁发生败育,造成玉米减产。玉米籽粒败育为何总是在果穗顶端发生,以及籽粒败育是如何被调控的,目前仍没有统一观点。本研究主要以郑单958(一般穗型)和登海605(大穗型)2个玉米品种为对象,针对籽粒选择性败育及其诱导机制开展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人工推迟果穗底部授粉,改变了自然状态果穗籽粒由下向上的授粉顺序。同时授粉处理中,中下部籽粒正常生长至成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