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置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C9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城乡融合背景下的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置问题,讨论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置的相关经济学问题。当前我国城乡加速融合发展,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对于建设用地总量的需求都在扩大,但是由于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限制了对于建设用地的获取,因此我国建设用地面临着严重的供求矛盾。将土地产权在空间上进行分层设置、加强对土地的分层利用成为破解建设用地资源约束的必然选择。2007年中国《物权法》规定了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分层设置,鼓励对于建设用地分层空间的开发,但是实践中却遇到了很多问题,主要就是对于分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权界定模糊,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分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主体归属、空间边界、时间期限以及具体的权利内容,对此法学研究界进行了大量研究,而经济学界研究较少。本文认为,建设用地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且不论城市建设用地还是农村建设用地都具有显著的稀缺性,建设用地产权安排及利用问题天然就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对于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置的原因、价值以及方法,也需要从经济学视角进行分析。
  全文总共包括六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相关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同时国内外关于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置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最后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进行简要概述。
  第二章:理论基础。对本文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论述。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置问题实际上主要是一个产权问题,因此本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来的阐述相关问题。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置实际上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其中一个方向,因此本章将通过对制度变迁理论的阐述来分析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置推动的动因和必须要素。由于现在研究视角都局限于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分层安排,忽略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此加入对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分析,明确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置一同探讨的原因。
  第三章: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空间分层理论依据及经济意义。由于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实际上是对土地产权的空间分层,而传统的土地产权理论中土地一直是二维平面的,无法为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置提供直接解释和理论支撑。因此本章将土地的空间属性加入土地产权的分析,阐述土地产权的制度变迁、时空分割和市场交易,搭建后文分析的理论依据。同时从土地的经济价值出发,分析城市国有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置的经济意义。
  第四章: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置的探索与分析。2007年《物权法》首次明确了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分层设立之后,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直在进行相关探索,本文通过对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置的实践探索的梳理,总结实践经验和存在问题。
  第五章: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置的产权制度安排。通过前文对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置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教训总结。为了更好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分层设置,本章尝试从分层使用权的主体归属、时空边界、权利内容三个方面构建分层设置的产权制度安排。
  第六章: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本章对本文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同时提出分层设置产权制度安排所必须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以更好的保障我国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置顺利进行。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理论模型将婚姻市场和家庭内部资源分配联系起来,分析了性别比和教育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劳动参与决策的。婚姻市场上男性和女性的相对人口数量以及对伴侣特征的偏好都会影响人们对婚姻的价值的感受。当性别比大于1时,男性在婚姻市场上面临激烈的竞争。为了获得自己偏好的伴侣,男性会选择放弃一部分从家庭资源分配中获得的经济效用,从而增加自己在婚姻市场上的竞争力。当教育同质婚占婚姻市场匹配类型的大多数时,
随着生产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的提升以及关税、交通运输等贸易成本的下降,国际分工已由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逐渐转变为产品内分工,追求成本最小化的跨国公司将分散的生产阶段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传统的“一国生产、全球销售”贸易模式转变为“全球生产、全球销售”的新模式。产品多次跨越边界使得总量统计数据难以真实刻画各经济体的实际生产活动,而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全球价值链数据相较更具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从全球价值链视
基于对全球市场扎根于国际体系的认识,本文首先论证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双重属性:在生产力层面,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生产要素、商品及服务的跨境流动,这是由技术进步和国际分工推动而形成,资本的逐利本性使得全球化的发展具有内在必然性;在生产关系层面,经济全球化表现为影响和规范这种跨境流动的规则、国际秩序和社会结构,这是由主权国家之间的竞合状态以及一国内部的政治博弈结果所决定。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规则及秩序
基于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USBEA)的界定,本文将数字贸易界定为“可数字化的服务贸易”。近年来数字贸易发展迅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但同时也给传统贸易规则带来了巨大挑战。多边贸易体制迄今仍难以适应数字贸易的发展变化。美国是数字贸易大国。由于在数字产业上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美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数字贸易规则体系的构建,希望能为美国数字产品及服务对外输出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自里根政府以来美
近年来,针对中国三四线城市商品房大量积压的情况,各地政府出台系列政策不断推进房地产市场去库存进程,财政政策、土地政策、利率政策、棚改货币化安置等政策多管齐下,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为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长效稳定发展打下夯实基础,为地方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面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大力发展房地产行业,借此来拉动整体经济的增长,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地位日益凸显。2010年-2013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重要的产权制度,研究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本文根据交易费用与产权理论、制度演进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创新驱动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理论建立起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的理论框架,并基于该理论框架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通过构建VAR模型,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长期关系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尤其瞩目,一线城市与其他城市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差距日渐拉开,“马太效应”严重,具体表现在:一线城市与中小城市住房市场发展的不均衡不断加剧,不同城市间的住房价格分化也越来越明显;一线城市的拥有优质的教育、医疗、交通、文化等公共资源,这些优质但稀缺的资源加速当地人口流动和城镇化,推动了当地住房的需求,随着一线城市与其他城市
学位
当前,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其中就包括了对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的需要。我国正处于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从过去依靠较高的农药和化肥的投入来获得足够的产量,向绿色农业转型。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不仅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而且不利于农业绿色发展。因此,探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发展现状,并且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改善农村生态
学位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态补偿机制也初步建立。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等多方因素的制约,我国目前的生态补偿模式仍存在过于依赖政府投入、来源渠道单一、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本文以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重要精神为指导,基于个体居民是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构建中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的本质问
学位
产业结构升级一直与就业有着紧密的关系,每一次大规模的产业结构升级都会引起就业的剧烈变化。现如今,智能化革命方兴未艾,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这次技术革命,先后出台多项与之有关的政策文件,保护与支持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希望借助智能化的发展完成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但,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会给就业市场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结构性失业,破坏效应与创造效应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