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影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awangh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子生物学及血清流行病学已经提示人巨细胞病毒慢性感染或病毒潜伏感染再激活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血管内皮及平滑肌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重要成份,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是不稳定斑块破裂,并最终导致临床急性脑血管事件的重要病因。已经证实,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能够促进血管新生及平滑肌细胞的迁移,HCMV活动性感染标志基因UL83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对影响斑块稳定性的促血管新生因子的作用尚不清楚。   材料与方法:首先,采用流式细胞仪确定amidite荧光素(fluorescein amidite,FAM)标记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通过脂质体转入人脑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BVSMC)的转染效率;随后,将化学合成的3条备选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入已感染HCMV AD169株(MOI=10)的HBVSMC当中,于48小时及72小时后,分别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 reaction,RT-PCR)及Western Blot筛选抑制UL83基因表达最强的siRNA;接着,使用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CMV AD169株(MOI=10)感染HBVSMC0小时、6小时、124,时、24小时、48小时以及72小时后促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最后,使用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非干扰非接毒组、有效干扰接毒组、无效干扰接毒组以及单纯接毒组Ang-1、Ang-2及VEGF—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转染6小时后,95.59%的HBVSMC转染了FAM标记siRNA。感染HCMVAD169株(MOI=10)的HBVSMC在转染siRNA48小时后,siRNA转染组与感染组相比,UL83 mRNA相对表达量最多下降78.7%;转染siRNA72小时后,UL83编码的pp65蛋白相对表达量最多下降81.3%。HBVSMC感染HCMV AD169株(MOI=10)0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以及72小时后,Ang-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渐下降(P<0.01),Ang-2及VEGF-A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则逐渐增加(P<0.01)。通过转染siRNA抑制UL83基因表达后,mRNA及蛋白水平Ang—1表达下降以及Ang-2、VEGF-A表达增加的趋势得到遏制。   结论:HCMV AD169株具有同时促进HBVSMC Ang-2及VEGF-A表达增加,Ang-1表达降低的功能。而抑制HCMV AD169株UL83基因表达能够阻止上述变化。因此,HCMV AD169株通过表达UL83基因具有使靶细胞产生促血管新生微环境的功能,而干扰UL83基因表达可抑制促血管新生因子的表达,可能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潜在治疗价值。   第二部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人巨细胞病毒IgM抗体与促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质代谢及炎症指标变化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有证据表明HCMV既往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相关。但是,HCMV现症感染和/或潜伏感染再激活是否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并最终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尚不清楚。本试验对血清人巨细胞病毒IgM抗体(HCMV-IgM)所标志的HCMV活动性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在代谢及炎症方面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材料与方法:将99名由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病人,根据其入院时血清中是否存在HCMV-IgM被分为两组,其中HCMV-IgM阳性组33人,HCMV-IgM阴性组66人。首先对两组病人的基本临床资料、外周血中炎症因子及其他生化指标进行比较;随后将33名血清HCMV-IgM阳性患者及全部99名患者分别依据其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由低到高划分为四个等级,在各等级之间比较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最后分别评估血清HCMV-IgM阳性及阴性患者血中炎症因子指标(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本试验未找到血清HCMV-IgM阳性与体内促动脉粥样硬化性代谢及炎症指标改变具有相关性。在全部99名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年龄及白细胞计数与超敏反应-C反应蛋白水平正相关(二者P值均为0.001);而年龄及低密度脂蛋白则在血清HCMV-IgM阳性组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正相关(二者P值分别为0.02及0.007)。多元直线回归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在血清HCMV-IgM阳性组与年龄正相关(P=0.002),在该组病人中没有其他危险因素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相关。   结论:由于受样本量和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本身的限制,本试验未能提供以血清HCMV-IgM阳性为特征的HCMV现症感染和/或潜伏感染再激活在涉及易损斑块的炎症及代谢异常方面对急性缺血性脑卒有直接作用的证据。   第三部分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伴高滴度血清抗甲状腺抗体及Epstein-Barr病毒感染一例报告   目的:介绍一例合并高滴度血清甲状腺抗体及Epstein-Barr病毒(EBV)现症感染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病例。   材料与方法:一位17岁青年女性患者以精神症状、记忆力障碍、行为异常以及颠痫发为首发症状入院。治疗期间,患者逐渐进展为呼之不应、肌张力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中枢性低通气。随后,在其卵巢部位发现畸胎瘤。经免疫治疗联合未成熟畸胎瘤切除后患者最终得以完全康复。与此同时,在患者脑脊液中亦发现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1(NR1)自身抗体,得以确诊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结果:常规检查提示患者血清当中存在EBV-IgM抗体以及抗甲状腺抗体阳性。对患者未成熟畸胎瘤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EBV感染以及表达NR1的异位神经组织。   结论:血清高滴度抗甲状腺抗体、EBV感染与抗NMDA受体脑炎发病机制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尚有待在自身免疫性脑病这一涵盖肿瘤相关与非肿瘤相关机制的疾病范畴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符金冬,无锡机电高职机电工程系君远0931班学生,校数控竞赛集训队的一名成员.201 1年9月,刚入校2年,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首次参加无锡市技能大赛,就被选拔参加了江苏省职业院校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热疗对大鼠种植性肝癌模型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以及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探讨AS2O3联合热疗
第一部分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室壁瘤患者左心室结构的评价分析   背景:应用三维超声可以清晰显示心脏解剖结构,准确评价心脏功能。左室室壁瘤形成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SI)对高脂大鼠血清HDL、LDL和肝脏清道夫受体B-I型(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SR-BI)蛋白表达影响,为大豆异黄酮防治动脉
陈昌亚,无锡机电高职一名06级的学生,学校数控竞赛队伍的一名成员.作为工科专业的学生,他深知技术对就业的重要,所以借助竞赛来学习更多的技术.2008年3月,他通过无锡市技能大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用于无肌松药诱导气管插管的最佳剂量,观察在诱导期非正压通气条件下应用此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不同剂量的黄芪注射液以及两者合用对体外高糖培养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RMPs)生长的影响.方法 取体外培养第3代大鼠
目的:本研究通过高脂饲料喂养OLETF大鼠建立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模型,测定相关的血清学炎性指标IL-6, IL-18及TLR4,并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进行药物干预,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