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与西方文化思潮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从文研究历来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文试图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集中对沈从文与西方文化思潮进行系统的梳理以及深入的探讨。作为“乡下人”,沈从文虽没有西方求学的经历,但在时代语境、个体境遇和具体机缘中,与西方文化和文学有着较为广泛和丰富的接触与关联,并且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创作实践。绪论部分主要讨论本课题的缘起、相关研究及思路与方法。简略地梳理了沈从文与西方文化和文学发生关联的历史发展,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一定的梳理,为课题的展开寻求应有的理据。人们对沈从文与西方文化思潮的研究成果虽有,但对沈从文与西方文化思潮进行系统把握的研究依然很少;许多论题虽有人提及,但或语焉不详,或偏差较大,需要重新推进。本文旨在系统全面地对沈从文与西方文化思潮的探讨,从历时和共时的维度窥见西方文化和文学在中国传播时的独特状态,并从接收主体的角度阐述接受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在具体推进中,本文以沈从文创作的进程为经,以其与西方文化和文学的关联为纬,两相交织而进。同时,运用整体把握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沈从文与基督教文化,西方启蒙思想,精神分析学说,存在主义展开整体考察,也将对沈从文与契诃夫、屠格涅夫、歌德、尼采,劳伦斯的关系进行个案探究。第一章主要分析沈从文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沈从文接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是直接和间接的,首先是鸦片战争后近现代湘西语境的影响,西方文化随着传教士及现代商品流入凤凰地区,沈从文很早就知道了基督教、牧师的存在。随后沈从文于1923年8月从湘西辗转来到北京,受到北京新文化场域的影响,在“五四”新一代知识分子所传播的思想文化和艺术思潮中开始接触基督教文化。具体到沈从文创作中,从其对牧师形象的塑造、基督教文化元素的运用和《圣经》手法的借鉴等可见基督教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以及人际交集、“非宗教运动”等对此种认识产生的影响。后来,沈从文在有效吸纳基督教、“美育代宗教”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爱与美的新的宗教”,其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表面的关联,而呈现出一种由浅而深,由形而神的新的创化状态。第二章主要分析沈从文与西方启蒙思想的关系。沈从文对西方启蒙思想的接受是间接又持续的,最初可追溯至中国五四启蒙运动带来的进步刊物与书籍,“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其接受的中介,他也始终以五四人与继承者自居。沈从文在五四启蒙思想影响下,并未直接走向社会改造的路线,而是走向人性探讨和文化批判这一主题。并在具体创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学启蒙。作为康德现代启蒙信条的“运用你自己的理智”,具体到沈从文则首先表现为他对“乡下人”的自我认同(也可以理解为湘西世界的自我认同)。但是沈从文并没有就此陷入自足,而是不断地发展与变化,进而变化为对湘西世界的批判。但值得注意的是,他有着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但与此同时他又有着对现代文明的批判,而最终这些认识都融汇到了他的“社会的重造”、“民族的重造”思想中。第三章主要分析沈从文与精神分析学说的关系。1924年,沈从文通过表弟夏云接触到精神分析学说。1929年,沈从文阅读了张冬荪的《精神分析ABC》等作品。20世纪30年代,沈从文在青岛大学任教期间阅读了朱光潜的《变态心理学》、高觉敷的《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新篇》和《释梦》等作品。40年代,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时又阅读了潘光旦翻译的《性心理学》、董秋斯翻译的《弗洛伊德与马克思》等作品。沈从文不仅借鉴了精神分析学说的理念来观照人生,并在具体创作实践中进行运用。其作品中对性本能、性心理、性变态、梦境等的表现,可说就是此种影响的表征。同时,他笔下自然人性的诗性表现、“从一个人的肉体上认识了神”,则是对精神分析学说的整合和融通,是升华和创化。第四章主要分析沈从文与存在主义的关系。沈从文与存在主义的最早接触应是冰心的小说《超人》。时代语境、个体人生与具体境遇中的生命思考、存在体验等,都让他与存在主义生命哲学有着某种相通之处,他与存在主义哲学家特别是尼采有着某种秘响旁通。1940年代西南联大时期,在“战国策派”的交往中,以及在冯至、汪曾祺等人的影响下,他对存在主义的认识有了新的认知。这些相通和关联,认识和体验不仅影响到了沈从文的言说和词语,也对其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创作来看,其对湘西生命的“自在”存在、对现代文明异化的批判、对“选择”的逃避导致存在的悲剧及个体“自为”存在的探索等,都在其文学实践中有所表现。第五章主要分析沈从文与西方19、20世纪具体作家的关系。前五章主要是对沈从文与西方文学思潮和文化哲学等进行整体把握,多为面上的考察。与此同时,沈从文对西方文化思潮的借鉴和吸纳,又有着与西方作家具体的点的接触。就沈从文所提及的西方作家来看就有契诃夫、屠格涅夫、托尔斯泰、歌德、狄更斯、果戈里、乔伊斯、福楼拜、莫泊桑、法郎士、尼采等,本文第六章根据沈从文创作实际,以及现有研究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五位作家契诃夫、屠格涅夫、歌德、尼采,劳伦斯展开个案分析,意图进一步具化沈从文与西方文化思潮关系个案性考察,同时也是对前几章论述进行充实。
其他文献
我国刑法并未明文规定紧急避险是违法阻却事由,从中难以直接得出此结论,但从相关民法条文对避险人民事责任的否定、“赔偿”与“补偿”的差异可知,紧急避险在民事上为合法行为,根据法秩序统一性可知其在刑法上属于违法阻却事由。将功利主义视为紧急避险正当化的做法,过于重视社会整体利益而抹煞了个人权益的特性,因而并不妥当。为了避免像功利主义式论证一样遭受忽视个人权益的责难,必须立足于维护个人自由的立场论证无辜第三
学位
目的 探讨应用自拟消肿方内服联合冰硝散外敷对三踝骨折患者肿胀问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入院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进行消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消肿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消肿方汤药内服,同时联合冰硝散外敷进行消肿治疗。比较两组用药1 d、3 d、5
期刊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生防菌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X23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出13个TetR家族基因,将其命名为BbTetR1、…、BbTetR13,对其基本性质、基因结构和高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短短芽孢杆菌TetR家族成员在进化上具有保守性,基因序列长度为477~681 bp,编码的蛋白由168~22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9×104~2.57×104
期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支持各类人才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从邓小平同志指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几代领导集体先后提出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人才驱动”,中国不断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人才政策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将质量理念引入人才政策领域,打造高质量的人才政策体系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学位
城市社会治理政策扩散不仅仅是一个普遍的实践现象,更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热点。我国人口基数大,社会环境复杂,区域发展不平衡,政府在城市社会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颇多。随着城市社会治理进程的不断深化,政策作为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行动指南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工具,在推进城市社会治理成果由普及性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功能日益凸显。城市间、区域间的治理思想和治理经验的积极互动有利于推动城市社会治理整体质量的提升,基于
学位
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是保护儿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和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的重大举措。“普惠性”是2010年中央政府“国十条”首次明确的学前教育价值发展导向,自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并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起步较晚,加上欠账较多,基础薄弱,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还无法完全满足人民群
学位
美国著名女性作家凯特·肖邦以其生活的美国南方小镇为原型,大胆地描写了19世纪末美国社会的女性对于性和个人解放的强烈愿望以及通过觉醒而带来的自我意识。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肖邦的作品被学者重新发掘,继而一直都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评论家们从叙事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对其作品的主题、语言和艺术特点进行研究。肖邦作品丰富内涵的不断挖掘有力证实了其作品超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然而,中国的肖邦研究起步
学位
语言互通是各国之间交流的基础和关键,具备外语沟通能力的专门人才则是一个国家走向世界的桥梁和使者。外语人才的培养作为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互联互通的基本要素,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当前,国家对外开放已经进入新阶段,“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对外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要求,其中尤以对语种众多的小语种人才需求更为迫切。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我国英语教育虽然快速蓬勃发展,而小语种人
学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其核心是促进机会均等,重点是保障人民群众公平享有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作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
学位
本研究关注的是职业学校教师教科研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旨在描述和解释教师基于教科研实践共同体开展教科研实践的现象与机制。本研究以我国南方N市一所百年职业学校为田野研究个案,借助田野调查法采集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并使用多种编码方式对获得资料进行分析描述。百年职校的田野和历史是论文研究的出发点。学校历史沿革、政策制度变化、课堂教学、合作办学、教师生活故事的叙述清晰地呈现了它们对职业学校教师教科研实践产生的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