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6月龄APP/PS1转基因鼠海马自噬体逆向运输蛋白Dynein、溶酶体CTSD影响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eng_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育意愿逐年降低,我国快速进入老年化社会,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稳步增加,屡创新高。由于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不能生活自理,导致严重家庭经济负担以及巨大的社会压力。关于AD的诊断与研究,人类一直未曾间断,但是始终未研制出治疗AD相关特效药。尽管目前关于AD发病的有关假说众多,但Aβ级联假说一直是有关AD发病的最主要的假说。脑内Aβ的神经毒性引发神经元、突触的结构及功能损害。自噬-溶酶体途径在清除神经细胞内有害物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研究显示,AD脑内存在神经营养不良性突起,其内有大量的不同阶段的自噬泡堆积,神经细胞胞浆内存在过量自噬溶酶体,因此自噬-溶酶体途径功能紊乱被认为是AD重要病理特征之一。AD自噬-溶酶体途径又被称为自噬流,包括自噬体形成、自噬体运输、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及溶酶体降解数个阶段。神经突起远端是自噬体形成的部位,形成的自噬体需要沿微管系统逆行运输至胞体,通过溶酶体中的蛋白水解酶进行降解。AD神经细胞内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堆积的机制主要在于神经元逆行运输以及溶酶体降解功能受损。其中动力蛋白Dynein是自噬体逆行运输的唯一蛋白,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TSD),是溶酶体中非常重要的蛋白降解酶。自噬-溶酶体途径是神经元内Aβ清除的重要途径之一。自噬-溶酶体途径功能紊乱与脑内Aβ水平密切相关。机体自噬-溶酶体途径可能是一柄双刃剑,正常自噬途径可以降解神经元内Aβ,但由于自噬泡膜上存在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protein,APP)及β、γ分泌酶,AD自噬-溶酶体途径紊乱所出现的自噬泡和自噬溶酶体堆积,可导致Aβ大量产生,加重AD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针灸疗法绿色、安全,其对AD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AD相关针刺研究是近年针刺研究的热点。不论是临床试验亦或动物实验均显示了针刺疗法治疗AD的有效性。本课题组前期动物实验显示,电针干预治疗可有效降低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Aβ水平,提高小鼠的认知功能。本次实验,以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为实验对象,观察电针干预6周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自噬-溶酶体途径动力蛋白Dynein、组织蛋白酶D(CTSD)的影响,从细胞内Aβ及自噬体逆行运输、溶酶体降解角度,探讨电针干预改善AD小鼠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实验目的基于AD自噬-溶酶体途径紊乱发病机制,从细胞内Aβ及自噬体逆行运输、溶酶体降解角度探讨电针干预降低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Aβ水平的作用机制。实验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6月龄SPF级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分为电针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10只6月龄SPF级雄性C57BL/6野生型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电针组小鼠采用自制鼠袋俯卧位固定于操作台上,充分暴露小鼠头顶及双足足底,在小鼠顶骨正中取“百会”穴,两足底前、后1/3处取“涌泉”穴,选用北京中研太和医药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针灸针,规格0.25 mm× 13mm,“百会”穴平刺进针2~3mm,“涌泉”穴直刺进针2~3 mm,双侧“涌泉”穴连接HANs韩氏电针仪(LH202H),采用疏密波,频率1/50 Hz,电针强度1mA,以小鼠可以耐受不挣扎嘶叫为度,留针20 min/次;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采用与电针组小鼠相同的方法束缚20min/次。隔日1次,共干预治疗6周。干预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组化观察小鼠海马Aβ以及动力蛋白中间链(Dynein intermedial chain,DIC)表达情况;ELISA实验检测小鼠脑内海马Aβ水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自噬体、自噬溶酶体情况;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小鼠海马CA1区CTSD和Aβ的共表达情况;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测定小鼠海马内DIC和CTSD的相对表达量。实验结果(1)Morris水迷宫检测结果显示,在定位航行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平均穿越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游泳路程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小鼠平均穿越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游泳路程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提示电针可以提高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2)Aβ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电针组小鼠海马可见呈阳性表达的老年斑,Aβ还阳性表达于小鼠海马神经元胞体和部分突起;ELISA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脑内Aβ42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小鼠脑内Aβ42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电针干预可有效降低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Aβ水平。(3)透射电镜实验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小鼠海马可观察到少量的自噬溶酶体;模型组小鼠海马可见营养不良性突起,其中有大量自噬体堆积,胞体核周可见许多自噬溶酶体聚集;电针组小鼠海马也可见营养不良性突起,其中有自噬体堆积,胞体核周可见部分自噬溶酶体聚集。(4)DIC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Dynein主要表达在小鼠海马胞体和突起。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动力蛋白中间链(DIC)相对表达量降低;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小鼠海马动力蛋白中间链(DIC)相对表达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荧光双标法结果显示,CTSD和Aβ在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内存在共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CTSD相对表达量增加;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小鼠海马CTSD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电针可提高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神经元逆行运输及溶酶体降解能力。结论促进自噬体逆行运输及自噬溶酶体降解,调节小鼠紊乱自噬状态,可能是电针降低小鼠脑内Aβ水平,改善AD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①本次研究课题拟观察超声引导下铍针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②对超声引导下铍针联合神经根阻滞与经验定位穿刺下铍针联合神经根阻滞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对比,以进一步观察超声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铍针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门诊的6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和经验
学位
背景与目的临床实践指南(CPG)和专家共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的关键性文件。共识法是其中确定临床问题及结局指标、达成推荐意见或共识意见时需要采用的技术方法。即使存在强有力的证据,推荐意见的形成,还要考虑有效性、安全性、卫生经济性、患者偏好和价值观等因素。需要在证据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共识从而做出推荐。在没有证据或证据数量过少、质量过低的情况下,指南制定就会更多依赖于专家的共识性意见和观点。本研究结合
学位
目的:通过对147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晚期胰腺癌患者临床特征、预后影响因素以及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肿瘤科2015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或影像学检查诊断为Ⅲ期或Ⅳ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发病年龄、确诊时间、死亡时间、既往史(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胆囊切除术等)、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家族史、B
学位
目的:观察评价转腰汤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发凉症状的临床疗效,并进行下肢发凉相关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应用前瞻性的病例系列研究,收集35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伴有下肢发凉症状的患者,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痰瘀互结”型,皆予以转腰汤治疗,共服药2月,在服药前、服药后2周、服药后1月、服药后2月以及疗程结束后1月随访记录,治疗前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在上述五个时间点分别记录患者的疗效评价指标(ODI
学位
1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改良合刺针法治疗风阳上扰型颈性眩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为改良合刺针法治疗风阳上扰型颈性眩晕提供明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为其今后的临床运用和推广打下基础。2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将来源于望京医院针灸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风阳上扰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以改良合刺针法为主的“定眩组穴”治疗
学位
砂连和胃胶囊来源于苗族的经验组方,由紫萁贯众、黄连、陈皮、砂仁、北沙参和土木香六味药材组成。紫萁贯众清热解毒、祛瘀止血;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土木香健脾和胃、调气解郁,诸药合用有清热养阴、理气和胃之功效,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是中医治疗胃炎的明星药品。这款药物由贵阳永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受到此公司的委托,本课题开展针对砂连
学位
[背景]小儿推拿退热疗效显著,具有疗效确切、提高患儿舒适度、无不良反应等特点,但其退热机制尚不完善,缺乏高质量科学依据,影响小儿推拿的临床应用及发展。所以亟需进行基础实验探究小儿推拿退热的机制,为临床小儿推拿退热提供参考。[目的]为评价小儿推拿对发热患儿的退热特点及退热机制,为临床小儿推拿退热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疗效观察评价退热六法对不同月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学位
研究背景膝骨关节炎(KOA)是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可引起严重的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肝肾亏虚是KOA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也是晚期KOA最常见的证型,晚期重度KOA需要关节置换治疗。单髁置换术符合“筋骨并重”理念,有微创、安全、保留骨质多、康复快、并发症少等诸多优势,是公认成熟有效的重度KOA治疗方法,但手术适应症要求非常高,需要严格的术前评估,以保证正常的韧带功能和其余间室软
学位
报纸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具体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腹部不适以及伴有排便习惯的改变。目前IBS缺乏具体可解释症状的生物化学异常改变以及具体发病机制,而又因其反复发作性、难治性为临床诊疗带来了巨大挑战。根据最新诊断标准可将IBS划分为4种亚型,临床最常见的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