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腰汤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发凉症状的病例系列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dnc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评价转腰汤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发凉症状的临床疗效,并进行下肢发凉相关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应用前瞻性的病例系列研究,收集35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伴有下肢发凉症状的患者,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痰瘀互结”型,皆予以转腰汤治疗,共服药2月,在服药前、服药后2周、服药后1月、服药后2月以及疗程结束后1月随访记录,治疗前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在上述五个时间点分别记录患者的疗效评价指标(ODI功能障碍指数、下肢发凉程度评分、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观察不同时间点ODI功能障碍指数、下肢发凉程度评分、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评价该方对于DLSS兼下肢发凉症状的改善情况,并密切关注服药期间患者的安全情况。针对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四分位数,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统计描述,针对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构成比进行描述。针对各个时间点进行单因素(时间)、多水平(5个时间点)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非参数Friedman检验(用于非正态分布的数据),并进行事后两两比较。选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患者个体特征(影响因素)与下肢发凉程度的的相关性,选用入组时的下肢发凉评分与治疗前后的ODI、VAS评分做单因素直线或秩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基线资料:共纳入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发凉症状的患者40例,脱落5例,最终符合标准完整收集数据35例,病例全部来源于门诊。在年龄分布上,年龄最小为50岁,最大为81岁,平均年龄为66.89±8.06岁;在性别配比上,男性11人,占比31.40%,女性24人,占比68.60%;汉族占比97.10%;全部已婚;平均身高为162.51±6.09cm,平均体重为 57.22±7.28kg;平均 BMI 为 21.60±1.80(kg/m2);平均病程为 52.63±22.51 个月;平均跛行距离为252.86±166.25m;病史上,外伤史占比34.29%,受凉史占比51.43%,其他病史占比14.28%;患有骨质疏松占比82.90%,无骨质疏松占比17.10%;在发凉肢体上,左下肢发凉占比45.72%,右下肢发凉占比40.00%,双下肢发凉占比14.28%;椎管狭窄程度的MRI分级上,0级占比0%,1级占比34.29%,2级占比51.43%,3级占比14.28%;腰椎管狭窄节段数量中,单节段占比42.86%,多节段占比57.14%。2.疗效评价:(1)ODI评分:35例患者的ODI评分,在五个时间点的均值分别为24.57±3.08分、20.63±3.53 分、17.57±4.10 分、15.29±4.70 分和 15.09±5.00 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后 5个时间点的ODI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后结果显示的ODI评分在入组时、治疗2周、治疗1月、治疗2月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月和随访1月ODI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下肢发凉评分:35例患者的下肢发凉评分在五个时间点的均值分别为3.09±0.61分、2.29±0.67分、1.77±0.69分、1.34±0.10分、1.40±1.09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后5个时间点的下肢发凉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后表明,入组时、治疗2周、治疗1月、治疗2月的下肢发凉评分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月和随访1月下肢发凉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VAS评分:35例患者的 VAS评分在五个时间点的均值分别为6.46±0.74分、4.94±0.84分、3.91±0.98分、3.00±1.09分、2.86±1.17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后5个时间点的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后结果显示,入组时、治疗2周、治疗1月、治疗2月的VAS评分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月和随访1月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中医证候积分:35例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5个时间点的平均秩次为4.99、3.91、2.94、1.77、1.53。Friedman秩和检验后5个时间点的中医证候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后结果显示,除治疗2周和治疗1月之间及治疗2月和随访1月的中医证候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各个时间点的相互比较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5)疗效评定:所有患者治疗2月后,痊愈1例(2.86%),显效6例(17.14%),有效25例(71.43%),无效3例(8.57%);治疗1月后随访,痊愈1例(2.86%),显效 5 例(14.28%),有效 26 例(74.29%),无效 3 例(8.57%)(6)安全性:35例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未出现与该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过敏等。3.下肢发凉的影响因素纳入年龄、性别、民族、婚育情况、身高、体重、BMI、病程、跛行距离、病史、腰椎管狭窄程度分级、骨质疏松情况、单下肢或双下肢、腰椎管狭窄节段数量与下肢发凉评分构建多因素线性回归方程并进行残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性别(男性较女性)对下肢发凉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b=0.817,t=2.968,p=0.007);不同体重对下肢发凉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b=0.206,t=2.214,p=0.038);不同腰椎管狭窄程度分级对下肢发凉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b=-0.336,t=-2.280,p=0.033);单下肢或双下肢对下肢发凉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b=0.300,t=2.595,p=0.017);不同腰椎管狭窄节段数量(单节段较多节段)对下肢发凉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b=0.557,t=3.895,p=0.001);不同跛行距离对下肢发凉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b=-0.002,t=-3.567,p=0.002)。4.下肢发凉与治疗前后ODI、VA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将服药前的下肢发凉评分作为为自变量,与服药前ODI、VAS评分、服药2月时ODI、VAS改善程度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经检验下肢发凉评分为正态分布(P>0.05),因此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服药前的ODI评分与下肢发凉评分呈正相关(r=0.363,p<0.05),患者服药前的VAS评分与下肢发凉评分呈正相关(r=0.430,p<0.05);服药2月ODI与服药前的差值与下肢发凉评分无相关性(r=0.094,p>0.05)。服药2月VAS与服药前的差值与下肢发凉评分呈正相关(r=0.335,p<0.05)。结论:1.转腰汤可用于治疗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痰瘀互结”证型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腰腿痛及功能障碍并减轻下肢发凉程度,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2.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中,女性、体重大、腰椎管狭窄程度高、双下肢发病、多节段椎管狭窄以及跛行距离短是造成下肢发凉程度加重的影响因素。3.治疗前患者下肢发凉程度越高,其相应的ODI、VAS评分就越高,表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病情越重;在预后上,下肢发凉程度越高的患者应用转腰汤时对其腰腿疼痛的症状改善越明显。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中西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中药(单味、复方制剂、中成药或汤剂)与西药合用或先后序贯使用时,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干扰可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药代动力学)及机体对药物(药效动力学)的反应性,从而使药物的药理效应或毒性发生变化。在接受口服化疗药物且同时接受草药治疗的患者中,有8%的患者报告有临床相关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受到关注。目前已有对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但
学位
目的1.明确宣痹洗剂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炎症介质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方面的药效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2.明确宣痹洗剂治疗手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该方剂的适应症拓展提供依据。方法实验研究:选取24只清洁级、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基于计算机的随机数字发生器实施分组,共分4组,每组6只,分别为A组:空白组,B组:模型组,C组:扶他林组,D组:宣痹洗剂组。其中B组、C组、D组向白兔左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
学位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观察针刺运动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受试者的手术方案完全相同。对照组患者术前不予以其他特殊处理,术后使用镇痛泵以及口服药物。观察组受试者除同对照组术后使用镇痛泵以及口服药物外,再联合针刺运动疗法。在快速康复理念的指导下,观察组术前3天开始针刺运
学位
目的:观察应用活血止痛汤加减治疗肩袖损伤肩关节镜术后肿痛的短期疗效,为治疗肩关节镜术后肢体肿痛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招募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于望京医院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诊断为肩袖撕裂需住院手术且在术后出现肢体肿胀的患者。本研究对纳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口服中药的治疗组和未服用中药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关节镜下修复肩袖,同时术后予以常规冰敷治疗。治疗组则在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术后在常规冰
学位
目的:验证转腰汤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肌肉痛性痉挛的疗效及与下肢肌肉痛性痉挛相关的因素,为日后中医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肌肉痛性痉挛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门诊招募患者,纳入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肌肉痛性痉挛的患者,进行以转腰汤处方为主的临床治疗,通过CRF表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入组时记录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
学位
目的:通过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来评价清宫正骨练功法联合理筋手法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干预效果,为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同时为清宫正骨练功疗法的临床推广运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将70例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科门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按照1:1等比例分配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理筋手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在理筋手法的基础上配合清宫正骨练功疗法,其
学位
目的:本研究探讨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与中医体质及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探索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体质和保护体质,寻找不同体质下相关性较强的骨代谢指标,为临床中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及诊断、病程预测、疗效评估提供新思路,发挥祖国医学“辨体调病”和“因人制宜”的特色。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角度出发,在微观层面上初步解释中医体质影响骨密度的内在机制,为祖国医学在诊疗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学位
目的:①本次研究课题拟观察超声引导下铍针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②对超声引导下铍针联合神经根阻滞与经验定位穿刺下铍针联合神经根阻滞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对比,以进一步观察超声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铍针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门诊的6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和经验
学位
背景与目的临床实践指南(CPG)和专家共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的关键性文件。共识法是其中确定临床问题及结局指标、达成推荐意见或共识意见时需要采用的技术方法。即使存在强有力的证据,推荐意见的形成,还要考虑有效性、安全性、卫生经济性、患者偏好和价值观等因素。需要在证据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共识从而做出推荐。在没有证据或证据数量过少、质量过低的情况下,指南制定就会更多依赖于专家的共识性意见和观点。本研究结合
学位
目的:通过对147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晚期胰腺癌患者临床特征、预后影响因素以及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肿瘤科2015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或影像学检查诊断为Ⅲ期或Ⅳ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发病年龄、确诊时间、死亡时间、既往史(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胆囊切除术等)、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家族史、B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