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测度的遍历性和随机微分方程的随机拟周期问题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jo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力系统是对不断演化的系统的长期行为的研究。现代动力系统理论起源于19世纪末Poincaré[55]关于非线性方程解的几何性质的研究,例如解的稳定性和周期解的存在性等。此后,Birkhoff继续了Poincaré的工作,发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长时间极限行为并在[8]中提出了“动力系统”一词。动力系统中特定状态的演化被称为轨道,而不动点、周期轨和拟周期轨一直是动力系统的轨道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几个概念。对于一个可测空间上的动力系统,其不变测度的存在性和遍历性是研究人员最关心的问题。遍历理论研究了动力系统相对于不变测度的统计学性质,该名称来源于经典统计力学中的“遍历假设”,即观测值的时间平均等于状态平均。
  然而,动力系统通常会受到随机因素的影响,例如外部波动,内部搅动,初始条件的波动和参数的不确定性等。20世纪90年代,LudwigArnold[1]从随机方程出发建立了随机动力系统的基本理论框架,并得到了有限维随机动力系统的线性理论结果。而Crauel和Flandoli[14,15]以及Crauel,Debussche和Flandoli[13]等则在无穷维随机动力系统中得到了一系列重要的结果。2009年,为了刻画现实世界系统中的随机周期现象,例如每日最高温度、经济周期和厄尔尼诺现象等,Zhao和Zheng[60]首次提出了随机动力系统的随机周期路径的概念。随后,Feng和Zhao[26]研究了随机动力系统的周期测度遍历性问题并建立了某种随机周期过程与周期测度的“等价性”。
  对于一个度量动力系统(Ω,F,P,(θt)t∈T)上的随机动力系统,其随机性是蕴含在概率空间(Ω,F,P)上的。然而,在我们大多数的现实世界系统中概率P都是无法确定的,此时就需要引入能够涵盖概率测度不确定性的次线性期望理论。2004年,为了解决概率不确定性问题,Peng[47,48,49,52,53]直接从期望的角度建立了一套具有动态相容性的非线性期望理论体系。而基于Peng的非线性期望理论,Feng和Zhao[25]建立了次线性期望动力系统及其遍历性的理论框架。在本文中,我们从随机动力系统中随机周期路径分别在乘积空间和状态空间上导出的周期测度出发,找到了这些周期测度是PS-遍历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时证明了这些周期测度的上期望是遍历次线性期望。
  除了周期运动,拟周期运动也是自然界中的非常常见的现象,例如在用KAM理论研究三体问题时,行星运动通常具有拟周期马蹄形轨道。同样地,自然界中很多问题也同时具有拟周期性和随机性,例如温度过程是随机的并且同时具有一天和一年的周期。但据我们所知,目前还没有相关的随机拟周期的数学理论。为了研究自然界中的随机拟周期现象,我们在本文中首次尝试提出随机拟周期路径的概念并得到一系列随机拟周期问题的结果。
  本篇论文共分为五章,下面我们介绍每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论文的第一章,我们给出了在本文中要用到的动力系统和随机动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并回顾了动力系统的遍历性、混合性的定义。
  论文的第二章,我们首先研究随机动力系统在状态空间X上的随机周期路径并得到乘积空间((Ω),(F):=(Ω×X,F(×)B(X))上斜积(O)t的周期测度μs。我们证明了对每个s,斜积动力系统((Ω),(F),μs,((O)(t)n)n≥0)是遍历的当且仅当噪声度量动力系统(Ω,F,P(θ(t)n)n≥0)是遍历的。如果随机动力系统是Markov的,则由该随机动力系统的转移概率可以得到Markov半群Pt,t≥0。那么我们可以通过随机周期路径生成状态空间X上的周期测度ρs并证明对每个s,ρs是离散Markov半群P(t)n,n∈N的一个不变测度,同时我们给出一个周期测度ρs是PS-遍历的充分必要条件。除此之外,我们证明了布朗运动对应的连续时间典范动力系统(Ω,F,P,(θt)t∈R)和离散时间典范动力系统(Ω,F,P(θ(t)n)n≥0)都是遍历的。而一般的,离散时间动力系统的遍历性要强于连续时间动力系统的遍历性,在本章中我们给出了一个连续时间动力系统是遍历的但其离散动力系统不是遍历的例子。
  论文的第三章,我们首先回顾了次线性期望空间和次线性Markov半群的基本概念,然后我们给出了次线性期望动力系统及其遍历性的定义。在上一章中,我们得到了乘积空间((Ω),(F))上的周期测度μs和状态空间X上的周期测度ρs。通过周期测度对应的线性期望,我们分别构造了μs和ρs在单周期内的上期望(次线性期望)E和(T)。在上一章给出的μs和ρs是PS-遍历的充分必要条件下,我们还能得到E和(T)是遍历次线性期望。除此之外,我们还分别给出了一个离散时间遍历次线性期望动力系统和一个圆环上(连续时间)遍历次线性期望动力系统的例子。
  论文的第四章,我们首次尝试建立随机拟周期的数学理论来研究现实中的随机拟周期现象。首先我们给出随机拟周期路径和拟周期测度的定义并找到一个随机微分方程对应的半流u存在唯一的周期为(t)1,(t)2的随机拟周期路径ψ((ψ))的充分条件,同时我们证明该随机拟周期路径的分布测度ρ((ρ))是该随机微分方程的唯一的周期为(t)1,(t)2的拟周期测度。通过将半流u提升到圆柱体(X):=[0,(t)1)×[o,(t)2)×X上的方法,我们得到一个perfectcocycle随机动力系统(Φ),它对应的Markov半群(P)*以及(P)*的一个周期为(t)1,(t)2的拟周期测度μs:=δsmod(t)1×δsmod(t)2×ρs。此外,Markov半群(P)*存在唯一的不变测度并且该不变测度为1/(t)1(t)2∫0(t)1∫0(t)2δs1×δs2×(ρ)s1,s2ds1ds2。本章最后我们研究拟周期测度ρ的密度存在性并给出一个其密度满足Fokker-Planck方程的充分条件。
  论文的第五章,总结本文的主要结果和贡献,然后给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医疗是一种基于知识的技能性实践活动。作为这种实践活动主体的医生,其职业胜任能力,是医疗实践满足社会功能的基本保障。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医学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即从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生物医学模式开始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医生的社会角色日渐多元化,职业环境更加繁琐复杂,工作过程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这对医生的职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继而对医生职业胜任能力的测评方法
学位
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论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他的思想对马克思哲学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的。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思辨哲学范式完结时,费尔巴哈通过感性本体观给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庞大的理性体系上打了一个缺口。他通过对思辨哲学与宗教神学的批判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人本学唯物论思想。从费尔巴哈把哲学的研究从传统的天上拉到了人间。他对传统哲学与宗教神学的批判是通过对感性本体观和主体性的原则的方式来达到
学位
在中国传统的学术体系中,史学是一门重要的知识类型。然而,任何一门知识都有自身的规定以及发生的契机,也可以说,“什么是史学”和“史学何时发生”其实是一个问题。本文选择“叙事”作为分析《史记·周本纪》之切入角度,来审视史学自身之规定。  《周本纪》是《史记》诸“本纪”中最重要的一篇。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一,司马迁编纂《周本纪》在史料选择上相对灵活,相较之下此前的历史编纂在史料上相对受限;其二,司马迁
学位
视觉形式是视觉艺术的基本存在方式。本文以德语国家的视觉形式理论为出发点,重点从知觉方式的变化(触觉方式、视觉方式等)、视觉形式的静态结构(表层和深层结构分析)、视觉形式的动态结构(视觉形式的生成转换关系、视觉形式的形成和风格转换与人的关系)、文化-历史(世界感、生命感)等维度对视觉形式进行考察,力图对其做出比较全面的把握。  全文按逻辑关系分为如下五个部分:  第一章:“视觉形式的理论来源及其与文
学位
李约瑟在其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第十五卷提出了一个有关中国科技的疑问--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这一难题有多种表述方式,李约瑟本人在《传统中国的科学》(1981)一书中对自己提出的这一难题做了如下表述:一、“为何现代科学,即伽利略时代的‘新的、或者说实验性的’哲学只兴起于欧洲文化,却不见于中国和印度文化呢?”二、“为何在科学革命前的大约十四个世纪中,中国文明在发现自然,并将自然知识造福于人类方面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签发曝光后的两年内,即2009年11月27日到2011年11月27日,中国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争论中,各核心争论群体所采用争论策略的倾向性。主要是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来实现对策略使用倾向性的探讨。内容分析的语料库由这两年内各核心争论群体在互联网上发表的争论文本构成。通过对各争论群体主要活跃的网络平台进行普查,共得到1864篇文本,再通过人工逐一筛选,最后得到相关争
在这篇文章之内,我要调查语言的进化会对“中国哲学”的理解会有什么影响。根据这个调研,我要显示“哲学”这个词语或者类别会对古典中文的原文的翻译过程有深刻的影响。同时,我要仔细地检查在西方被造成的类别,“哲学,”还有这个类别怎么被应用了称中国古代思想。为了用正确的思想来对待这件事,我首先要提供现代中国哲学学习标准的发展在历史上的背景,包括“中国哲学,”这个类别,的出现。其次,我要用几篇《道德经》哲学性
学位
学位
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已逐步变成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推动因素,作为创新中坚力量的中小企业却因往往存在借款难问题而难以释放创新活力。作为解决金融排斥良方的普惠金融自2006年引入我国至今,已体现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必要意义。因此,发展普惠金融体系,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从而破解其融资难题,对于增强中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而言也许具有一定意义。但对于“普惠金融的推进究竟能否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奇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显示,1979-2018年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左右(国家统计局,2019)。解析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密码,已成为国内外经济学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焦点。其中,锦标赛理论(或官员晋升锦标